基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017-05-30 16:54沈薇
现代盐化工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小企业

沈薇

摘要:创业教育已在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在日益变化的创业环境下,基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创业教育应运而生。文章从传统模式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弊端出发,结合高校与中小企业合作模式的特点,总结出了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创业经验进课堂、行业顾问进学校和创业实践进企业,从而深入开展高校创业教育,深化中小企业校企合作。

关键词: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小企业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创业”成了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大学生作为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的年轻群体,无疑成了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巧、拓展创业思路,各高校己将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己然无法满足现阶段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创业教育应运而生,通过多种合作模式的灵活应用,实现了校企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体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用意义。

1 传统模式下的高校创业教育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了与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在高校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高校创业教育,向学生普及创业基本知识、介绍创业基本流程、激发学生创业兴趣,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

1.1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操练

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主,通常包括创业概论、创业类型、创业者素质、开办企业相关程序等内容,理论教学将创业过程完整地进行了展示,为大学生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创业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一本创业计划书,而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结合。以理论为主的传统创业教育往往缺乏创业实践的环节。这主要是受限于高校的教学资源,无法提供完善的创业实践场所和服务用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操练。

1.2以校内师资为主,缺少创业经验

创业教育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对于师资的要求,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不仅可以是知识的转播者,更能成为经验的分享者,是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时最好的领路人。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种从“高校到高校”的经历,使校内师资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更不用说创业经验。因此,以校内师资为主的传统创业教育,增加了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对于师资素质的特殊要求。

2 高校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的特点

《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以工业企业为例,2015年,我国中小型企业数共373 515个,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7.48%,产生的利润总额是大型企业的1.8倍。由此可见,虽然中小型企业在资产规模、员工数量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去甚远,但是凭借其数量优势和灵活机动的发展模式,中小型企业己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上也从3个方面印证了中小型企业与高校校企合作的主要特点:(l)合作更为便捷。与大型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大城市不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分布面更广甚至随处可见。因此中小企业的数量优势和地域优势使高校与中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更为便捷。(2)合作更为灵活。中小型企业发展模式灵活也体现在校企合作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不仅包括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还体现在人员方面的资源共享,例如企业专家走进校园,高校老师走进企业。(3)合作更接地气。从合作门槛而言,对于大部分非重点的本科、大专院校而言,与大型企业的合作机会较少,因此,普通高校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更贴实际、更接地气。

3 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践

从高校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的特点不难看出,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十分有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便捷性、灵活性和实际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创业教育的弊端,使高校创业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走进企业。

3.1创业经验进课堂

与大型企业复杂的公司组织结构不同,中小型企业的负责人通常是该企业的创始人,很多资历较长的员工也直接参与了公司的创办,这就为“创业经验进课堂”提供了坚实的企业师资力量。高校可聘请中小型企业负责人或骨干员工成为企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高校可将创业教育课程分模块进行,创业概论等内容由理论基础扎实的校内教师完成,创业实例分析、创业经验分享等模块由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完成,互相补充、各取所长。同时,企业教师授课也能弥补课程内容的实时性,例如出版教材中关于税务、财务等方面的相关内容,需要企业教师将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予以补充和说明。

3.2行業顾问进学校

高校可将与之合作的中小型企业根据行业进行分类,聘请企业专家成为行业顾问,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行业方面的专业建议。例如,某高校有艺术设计学院,与其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多为从事室内设计的中小型设计公司,该高校可聘请各合作企业中的资深设计师担任行业顾问,成立行业顾问团。高校中如有学生在设计行业有创业意向,可通过多种渠道向顾问团咨询,从而得到最前沿的行业资讯和市场情况,帮助其分析在设计行业创业的优势和威胁,机会和风险。“行业顾问进学校”是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创业实践的坚实后盾。

3.3创业实践进企业

由于企业规模有限,中小型企业中的人员分工不够明确,很多情况下,一个员工需要承担多种工作职责。大学生创业初期,多数经营的是小微型企业,这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一致,常常面临—人多职的现实,这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情况下不仅需要同时兼任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还需要对企业其他员工的工作内容作出协调安排,这正是高校创业教育中必须设计的一堂实践课。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将创业实践安排在中小型企业中完成,复合型的工作需要对学生提出了综合性的能力要求,在实践中能更好地获得交叉学科的综合专业知识。“创业实践进企业”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平台,是中小企业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的完美体现。

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在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施,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和研究,有3个注意点需要引起重视:首先,企业教师授课质量的监控。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创始人及骨干员工并无相关教学经验。在实际走访中发现,企业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比较松散,对于学生的管理缺乏经验,无法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因此在课程实施前,高校应组织相关的企业教师参加授课培训,课程实施中,安排教学督导进行抽查,课程完成后,通过学生、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得到较为客观的授课反馈,从而对企业教师授课过程进行监控,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保证授课质量。其次,创业实践应区别于企业实习。同样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实践,创业实践偏重于行业认识、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人员组织、企业竞争模式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是站在企业负责人的角度来了解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实习则偏重于某个或某几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实践,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作为创业实践的组织方,中小型企业负责人应明确创业实践中具体的实践项目,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切不可与企业实习混为一谈,否则即失去了创业实践的意义。最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设计。创业教育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类型开展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从而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例如,高校可将学生根据有无创业意向进行分类,对于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初级课程,即了解创业概论、创业案例分析等,对于创业有个面的认识。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接受初级课程后可继续进行中级课程的学习,即进入中小型企业进行创业实践,近距离地了解企业、行业、市场等创业所需的具体信息。经过中级课程的学习,小部分学生已有明确的创业想法,创业思路趋于成熟,此时可组建创业团队,在行业顾问的帮助下,着手开始创业的一系列具体步骤。

4结语

总之,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不能停留在课堂、停留在校园,应充分拓展校企合作资源,尤其是与中小型企业的全方位合作。通过在师资共享、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多角度合作,使高校创业教育更有效、更实用,不仅作为一门课程让大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大学生走出校園、融入社会的准备和铺垫。

[参考文献]

[1]刑 磊,侯 伟,冯纪潮.与中小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6,43 (3):50

[2]杨雅厦.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未来发展[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3 (4):94-98.

[3]吕冬娜,安 博.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 (3):148-1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小企业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