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参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作用探析

2017-06-01 21:38李付亮李娟
职教论坛 2016年35期

李付亮+李娟

摘 要:在归纳行业职业教育物理混合、生物嫁接、化学化合、生态共荣等四种“典型产教”融合类型的定位、形式、内容、机制等基础上,剖析水利行业在参与推进四种“典型产教”融合类型中的作用,与产教融合发展趋势相比,需在完善有利于产教融合的信息发布,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治理结构,有利于产教沟通对话的机制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水利职业教育;行业参与;产教融合模式

作者简介:李付亮(1974-),男,湖南永兴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产学合作、高职教育管理;(通讯作者)李娟(1984-),女,湖南湘阴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对接水利产业转型升级的湖南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编号:XJK013BZY005),主持人:李付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45-04

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方针,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业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常态,但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还不能满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对加强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发挥行业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一系列政策。在具体的加强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建设方面,各地和有关部门可以将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加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1]

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不难看出,产教融合的国家顶层机制设计不断完善,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强化行业指导、全力推进产教融合已成为各方共识,并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梳理、归纳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行业参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发现,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与承担的主要作用有举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指导教育教学、制定人才培养和专业标准、参与办学评估评价等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机制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这就必须找到能够有效克服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兼顾教育与行业利益的最佳平台,而行业组织这个平台就是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最佳选择。当前,行业举办的职业院校数量已占据我国高职院校总数的42%左右,并在全国建立了63个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水利行业举办高职教育历史较长,设立了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24所独立设置的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并率先成立了全国性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水利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实践基础,本文通过剖析水利行业在参与推进水利职教集团、二级学院等典型产教融合模式的作用,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深化行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借鉴。

一、行业参与推进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典型模式介绍

按照组合的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应用美国大卫·格里芬(David Ray Grifin)的后现代整体有机理论,可以将水利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具体形成的董事会、理事会、职教集团、二级学院等形式分为物理混合、生物嫁接、化学化合、生态共荣四种类型[2],具体分类如下:

(一)物理混合型产教融合模式

该模式以订单培养、行业培训、项目合作等为代表,其基本特征为:融合的关系上,学校、行业、企业等参与方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隶属关系不发生改变;融合内容上,是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开发等单个内容上进行合作;融合程度上,属于产教融合的初级阶段,属于根据现实需求产生暂时的产教融合;融合机制上,根据单个的合作内容而设计了相关机构与制度。如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合办的“水文与水资源”订单班。由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勘测局提出需求,并报行业主管部门湖南省水利厅和湖南省人事厅审批,破解基层水利事业单位“逢进必考”的政策障碍,将湖南省市州水文局所属水文测站由公开招考方式变为订单培养、定向招聘的方式,直接从湖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大类专业中择优招收工作人员。双方共同制定了《水文订单班学生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确定了“2.25+0.75”的水文水资源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前十周参加水利大类专业学习,第三学年的其余时间集中学习水文。双方共同设计了水文课程体系,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共同组建了由省水文系统专家、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共建覆盖全省水文系统的实训条件,省水文局将其辖管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市州水文局和省水文仪器设备检测中心以及长沙、伍市、榔梨等水文(位)站确定为水文水资源订单班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同时双方合力将水文行业文化贯彻于学生培养始终,一方面将水文行业精神、水文规范、水文制度等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全面参与省水文系统的相关文体活动,提高学生对水文事业的认同感。与行业合作开展的订单培养、人才培训、项目合作等的物理混合型产教融合易于形成,但受政策及现实需求的影响较大,合作关系会随着培养班、培训班或者项目的结束而终止。

(二)生物嫁接型产教融合模式

该模式以校企共建“厂中校”、“校中厂”等为代表,其基本特征为:融合的关系上,学校、行业、企业等参与方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发生组合,形成新的实体,场地、资金、设备等资源的隶属关系上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发生改变;融合内容上,是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多个内容上的合作;融合程度上,属于产教融合的中级阶段,属于根据利益需求产生产教融合;融合机制上,主要为“厂中校”、“校中厂”的运行机制。如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湖南省水利厅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与浏阳株树桥水库管理局合作建成了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双方遵循投入与产出对等原则,以“契约制”实现基地营运与管理,就资金投入、资源配置、项目运作、收益分配等内容共同研究制定基地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依据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管理局出场地出设备、学院出资,以“厂中校”模式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硬件环境,水库管理局全部场地和电厂、升压站及其所属的生产设备、水轮发电机组等设备与学院共享,用于实施教学、培训及其相关活动。校企共建指导教师团队,从管理局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兼职教师,企业员工(干部)身份、待遇不变,学校另外支付其教学工作所得的报酬,由学校和企业进行共同考核。从学校选聘一批专业老师参与基地的技术研发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教师的身份也保持不变,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完全由学校解决,教师在基地工作期间产生了业绩成果,由管理局按照规定支付酬劳。以“电气值班员、施工员”为基本岗位,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设置教学情境和编写配套教材,共同编写授课计划、实训计划等教学文件。并合作组建科研与技术服务团队,利用基地的资源,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和水力发电相关技术研究与攻关。此类产教融合模式产业方参与的积极性小于学校方,这与企业的受益度小于学校方有关,行业给予政策、项目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能够一定程度上调动合作的积极性。

(三)化学化合型产教融合模式

以二级学院、公司、研究中心等具体形式为代表,其基本特征为:融合的关系上,产教双方相关要素重新发生聚合效应,形成新的具备相对独立功能的实体,对应资源的隶属关系发生改变;融合内容上,是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多个内容上的合作;融合程度上,属于产教融合的中高级阶段,是以利益为纽带的紧密型产教融合;融合机制上,主要为实体的运行机制。如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湖南湘水工程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长沙精湛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2个专业实体公司。公司由学院投资控股,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实行法人负责制,公司的资产依然归属学院,经营收入归学院所有。制定了公司章程等系列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规章制度,公司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即是学院教职工,又是公司工作人員。专任教师和学生参与承接公司的生产项目设计、监理和检测,在创造产值的同时提高师生员工的实践能力,同时公司经营中的实际生产项目通过整理能反哺运用到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还可以实现就业。此类产教融合模式以利益为纽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办学,可以充分激发产业方的积极性,是紧密型产教融合模式,但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进一步给予支持。

(四)生态共荣型产教融合模式

该模式以教育集团、产业联盟、职教园区、协同创新中心形式为代表,其典型特征为:融合关系上,产业方和院校是平等关系,双方同样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责任;各方在要素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要素的输入与人才、技术服务等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形成全方位合作系统,并在系统内形成教学链、研发链;融合的范围上,扩展到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包括发展战略、技术研发与推广、技术服务与管理经营等方面;融合程度上属于产教融合的高级阶段;融合机制,包括沟通协调、激励补偿等长效性的产教融合机制。如由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8家省内外水利类职业院校和117家企事业单位组建湖南水利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由湖南省水利厅主管,由湖南省教育厅指导和监督,实行理事会制,并下设办学规划与专业指导、师资建设、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等7个专门委员会,制定了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等系列制度。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以职业教育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在科研攻关、师资建设、员工培训、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助推湖南水利职业教育发展。

二、行业参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作用对比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水利行业参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作用各有侧重,归纳起来,主要有引导、指导、支持、协调、组织等作用,具体见表1。

三、深化行业参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行业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作用上,已积累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但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产教融合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追求,产教融合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包括产教融合双方在作用定位由配合和支持地位向双主体地位转变,在融合的形式上,由单一的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在融合要素上由简单的要素结合向多要素融合转变等[3],这对行业在参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要加强行业作为产教融合的信息发布平台作用

一是加强发布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推动建立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尤其需要行业提供国内外行业的前沿发展信息,引导职业教育紧跟国内外行业企业发展实际需要。

二是健全行业“专项”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目前,行业发布的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主要是以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五年”、“中长期”规划形式进行发布。为了使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培训计划制定更加精准,更好地对接行业企业需求,需要常态化的进行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项需求预测与就业信息发布。

三是要搭建全行业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将分散在行业政府机关、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的行业发展信息、人才需求信息,通过信息化网络手段进行汇聚,并建立开放性的全行业的信息化数据库,并统一对外进行发布。政府发布政策动态;企业发布人才需求、生产发展情况;院校发布办学信息;科研机构发布研究成果、合作项目等,使各方信息资源互通,为产教融合的实施提供更多对接融合的合作机会。

(二)加快完善行业推动校企合作的治理结构

行业职业院校大部分是属于行业的二级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下放办学权限,加快现代行业职业院校制度建设,推进行业职业院校章程的制定及落实工作,完善治理结构,充分激发行业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如支持行业职业院校探索实行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支持院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采取法人授权下的独立核算股份制企业等形式,组建混合所有制学院,产教双方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办学选持股份和享有权力,持股各方按一定比例分配红利,使产业方参与办学的效益得到保障,从而调动行业产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三)构建行业参与产教合作的沟通对话机制

强化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对职业教育的组织指导工作,以解决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导,定期开展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相关单位沟通对话活动。在对话活动中,将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政策、资金、项目诉求传达给政府;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产业新技术发展等实时传递到教育方,促进教育方更新专业教学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并促进产教双方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革新、成果转化、文化创新等方面的项目合作。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2]张玲,彭振宇.确立产教融合思想促进高职教育升级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4(8):36-39.

[3]王丹中.基点·形态·本质: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J]职教论坛,2014(35):79-82.

责任编辑 王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