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慕课时期“SPOC”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可能路径探析

2017-06-01 08:07李静
职教论坛 2016年35期
关键词:慕课职业教育课程

摘 要:与MOOC相比,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的SPOC因为有机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而更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应用需求。但由于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能力欠缺、学习主动性较差,传统的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效率较低,探索适合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特点的新的SPOC组织应用形式成为可能,文章基于职业教育特点和SPOC的特征分析,探析了职业教育领域中应用SPOC的一种可行路径。

关键词:慕课;“SPOC”课程;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李静(1982-),女,山东泰安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病理、内科护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SPOC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编号:166243336),主持人:李静;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江苏省卫生厅课题“基于建构主义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编号:J201412),主持人:李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82-04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致力于“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递送到地球最偏远角落”,其兴起后如海啸般席卷全球,引发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慕课”主要有网络化课程、“开放性访问”“大规模参与”等诱人特点更有机会创造一个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模式,其设计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认知,强化练习则有助于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因而共享教育公平、一流教师、教学变革和优质课程等成为可能,甚至教师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学生得天下名师而从之。以MOOC为代表的迭代技术催生了学术和教育资源的重构,MOOC的勃兴甚至改变了教育的身份象征、身份认同乃至教育格局等这些在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由此,业内专家甚而将慕课称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这种颠覆性的革新对教育的组织和运行带来根本变化,并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全球MOOC课程与用户数量出现爆发性增长的2012年,被称作“MOOC元年”,欧洲、亚洲和澳洲的一些国家也争先恐后地创建自己的MOOC平台,包括中国在内也正在积极助推具有本土特色的MOOC平台。

然而,从其本质而言,MOOC是当今高等教育呈现信息化、市场化、工具化、私有化和碎片化等趋势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从实践层面来看,MOOC短时间内却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现实效应。其“过山车式”的发展路径正是映射着MOOC所面临诸多发展困境的例证,比如由于大规模访问、完全在线教学等特性而集中表现在教与学方式、浸润式学习体验、商业模式、制作成本等方面,而在实践意义上并不能替代传统教学模式的独特价值,这里慕课缺乏的真正学习所需要的关键因素正是人际互动,忽略的也是教育所应履行的文化和价值观塑造职能。在职业教育领域,MOOC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指导水平都不够高。由此,消解传统教学和MOOC的劣势,实现优势互补才是MOOC持久彰显价值的有益探索。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继续教育部主任加里·马金曾论断,MOOC不会取代教学,并有可能转向特定群体,其中,SPOC就是这样一种契合从本科教育转向特定群体比如职业教育学生的趋势且值得借鉴和应用的新形式。从MOOC到SPOC,体现了人们对MOOC的认知与期望日趋理性。

一、“SPOC”:后慕课时期的学习新样式

與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对,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也被译为“私播课”)指代的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为提升学习的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一般数量限定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并且对这些需要满足准入条件的参与者而言具有私密性。SPOC概念最初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rmando Fox教授在2013年提出,其愿景是通过优质的MOOC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而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由此演变为后慕课时期的一种新的课程样式。

(一)SPOC的理论基础

SPOC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主动建构才能真正完成,因而在建构意义的学习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在其理念中倡导帮助学生积极融入教学环境,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究。而基于建构主义的SPOC相对于MOOC注重知识传播,更加注重知识的建构与生成,更加契合建构主义学习的规律,从而有助于让课程的学习者能够实现深度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记忆。

(二)SPOC的学习优势

在运行机制、教学流程和形式上,SPOC比之MOOC有了更多的创新和优势。事实上,SPOC已经成为“MOOC规则的改变者”。SPOC主要采用O2O的混合学习模式,结合“MOOC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的形式,能够促进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教学前、中、后的有机融合,其流程相比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实现了根本意义上的革新,从而能够带给学习者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化建构的微讲座将知识系统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度、节奏自主选择观看或者回放视频;精准的自测问题可以及时巩固知识的同时查漏补缺;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学生的行为模式、错误模式等,也可以对教学进行诊断。翻转课堂主要将知识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视频,引导学生在课前观看并进行微量小测验,而剩余的课堂引导学生专注于练习或者讨论,或者答疑进而显著提升学习的有效率。

(三)SPOC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可能

自2013年Armando Fox教授率先提出SPOC概念后,国内外的教育者对SPOC的理论与应用作出了有益探索,国内对SPO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MOOC与SPOC的比较研究,这些研究认为SPOC弥补了MOOC本身的缺陷,是MOOC的继任者,比MOOC更切合教育的他组织原则,是基于MOOC教学流程的创新;(2)SPOC的应用研究,研究者主要集中探索在不同的高校课程中尝试进行SPOC的应用,并总结了SPOC教学设计的方式策略;(3)SPOC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者通过梳理教学案例,发现SPOC主要针对校园内的大学生群体,比如有的采用MOOC视频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国外研究对MOOC和SPOC进行的反思和比较更加深入,教学模式亦主张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此外有教育者也在建立模型,根据平台记录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但其数据来源包括对学习者的分型基本限于MOOC平台。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于SPOC多方面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比如与MOOC的比较和教学模式的建构,而在实践层面主要是在大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将线上MOOC课程与线下学习的整合,但这种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实现大规模应用,而对于职业教育领域的SPOC的实践应用也不多见。此外,国内外学者都尝试分析MOOC数据,但缺少对线上和线下学习行为综合分析的研究。因此,创新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的有效的SPOC应用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个性化学习和精准培养的目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SPOC”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SPOC契合职业教育学习者学习能力较低的矛盾诉求

近年来,我国提出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和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他们多为“中考”或者“高考”成绩相对较差,无法进入高中或者大学继续学习的学生,学生普遍学习基础不足,逻辑思维较欠缺,学生自律性不足等等问题。“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机的不足和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不适应的矛盾导致职业教育的教学陷入困境”。另外,更重要的是该阶段的学生网络学习的特征明显,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学生对网络学习持积极态度,并逐渐形成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习惯,当然也同时存在意志力不强、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现象。

鉴于学习者的这些特殊性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培养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能降低学习和思维难度、增加参与度、符合学生网络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而SPOC中高品质的微课视频、线上即时评价、flash游戏闯关学习、丰富的在线作业形式、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系统化等等都可以有效的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参与度。所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SPOC符合目前职业教育的需要。当前的SPOC教学案例,发现当前的SPOC主要采用MOOC视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把视频材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后再在实体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但是,鉴于职业学校学生自律性差、自主学习主动性欠缺、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等特点,致使“翻转课堂”在职业教育领域未能广泛应用,更有专家提出“翻转课堂”不适合职业教育,究竟“翻转课堂”式的SPOC是否可以广泛应用职业教育,有无其他更好的SPOC组织形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SPOC在职业教育应用的可能路径

以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病理学基础》课程为例,尽管这门课程融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衔接桥梁,且通过课程可学习疾病的原理、机制和症候,是学生应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能力的必修课,但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低,课时少;缺乏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实验教学环境薄弱等问题。如应用SPOC进行课程的改革设计,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可能的实现路径。

1.创新SPOC组织形式。从长远来看,翻转课堂式的SPOC组织形式能够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和终身教育。但从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研判,针对职教学生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可以采用逐渐过度的形式,特别是根据建构主义和深度学习路线模型构建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上学习、评价、应用,课后线上讨论、拓展的新型SPOC应用模式更适合目前职业教育现状。有研究表明,SPOC使教育成本减少而且教学质量获得提高,学生的成绩较之以前提高了5%。

这里的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 Cycle,简称 DELC,由LeAnn Nickelsen和Eric Jensen提出,是学习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相对于机械化简单记忆知识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主要包含7个模块:设计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在此模块基础上,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同样要求(1)学生的深度参与,即,运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在SPOC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交流;(2)知识的深度理解,尝试更多批判性的知识学习,积极推动学生去建构解释而非直接提供解释,同时也会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由此,在SPOC教学中有机地加入多样化问题是诱发学习者主动学习与深层学习的有效“抓手”;(3)信息的深度整合,即强调多学科知识、多渠道信息和新旧知识的整合;(4)面向问题的深度解决,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在实践的领域的迁移应用。

2.优化SPOC教学流程。SPOC的纳入,有助于优化教学的流程。以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病理学基础》SPOC课程为例。课前,教师准备相应教学资源,同时设计相应的思考题,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推送和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先观看学习,熟悉相应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内容自主设计讨论主题。课上,引导学生共同观看相应教学视频,按照小组与学生讨论、交流课程重难点,并在课堂上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即时检测、反馈,记录分析平时成绩。课后,教师总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并根据后台成绩查看学生进度和学习实效,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及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进行自评,两者综合形成过程性考核结果。

3.实现个性化学习行为分析。利用SPOC教學集成的大量学习轨迹数据进一步分析研究学生的课堂行为,了解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进而根据学习偏好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度和评价方式,有可能探索出一套符合职业教育学习者的SPOC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通过开展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即分析SPOC数据,教师可以通过SPOC的大数据分析中相应的指标预测学生学习情况,并可以在教学过程进行相应干预,从而提高网络学习效果;综合分析线上线下学习的特征,将职业教育学习者根据进行分类并实施个性化教学和精准培养,从而对实现职业教育更高的教学质量、更高的教学效率并实现精准培养。

后慕课时代,综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模式的SPOC将在职业教育中大有可为,本文契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特点提出SPOC组织应用新形式能够借助SPOC大平台和大数据干预教学全链条,并根据学生特长和学习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和精准培养,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能消解学习能力欠缺、学习主动性较差、学校效果不佳的教学困境,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升。

正如慕课一样,SPOC在教育演进的进程中也注定是一种创造历史和成为历史的形式,在当今移动互联新时代,教育的形式也必将奔流不息地向更加虚拟化、边界模糊化嬗变,但对身处教育场域的师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教育选择。

参考文献:

[1][6][7]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2,23.

[2]马秀麟,毛荷,岳超群,蒋珊珊.从实证分析的视角看MOOC的利与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1-6.

[3]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1.

[4]毕经美:SPOC:MOOC与高职教学有机融合的新模式[J].职教通讯,2016(15):59.

[5]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05-21(11).

[8]李玉斌,武书宁,姚巧红,等.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59-65.

[9]张蜜.SPOC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亚太教育,2015(10):129.

[10]董奇,黄芳.职教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瓶颈及突破[J].职教论坛,2016(3):30.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慕课职业教育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