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试点探索

2017-06-01 08:11戴婷
职教论坛 2016年35期
关键词:国际商务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摘 要:文章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梳理,就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创新进行说明,同时通过试点和推广,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以满足当前市场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商务;课程体系;试点与创新

作者简介:戴婷(198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及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高职外贸类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来鑫产学研创新试验区为例”(编号:JXJG-14-50-5),主持人:王燕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91-03

传统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对学生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商务运作基本技能的培养,其目标定位于培养服务于国际市场开拓、国际结算等外贸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传统的课程体系基于学科体系框架,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一门课程即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不足之处在于重视对陈述性知识即理论知识的系统构建,对于过程性知识即实践技能方面的构建明显欠缺。在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下培养的人才重理论而轻实践,到实际工作岗位中显得无所适从。摸索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路子势在必行。

一、创新试点的思路

专业与职业应该是密不可分的,专业的划分应该与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等职业资格相统一。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与相关职业的功能相统一;专业的教学实施应该与相关职业在工作过程、环境和任务等职业情境相统一;专业的社会认同应该与相关职业的社会价值观相统一。因此,职业教育应该与职业的工作过程相统一,体现出相关职业的典型特征。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上也应该体现出职业性原则,即按照职业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重构课程体系。这里所说的工作过程,是指在遵守职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工作的主体、内容、方法、组织等应符合目标的工作。遵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来排布专业课程内容,进而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互关联。所以,创新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切入点在于抓住与国际商务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商务工作过程,重点对其职业行动体系进行详细的解读,分解出职业岗位中的“行动领域”(即工作内容),再从职业教育论的角度出发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即课程),继而设计连贯和具体的“学习情境”(即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二、创新试点的做法

(一)成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课程负责人、国际商务专业骨干教师、外贸公司经理、其他高校教师、外贸行业代表和职教专家。课程开发小组通过收集用人单位的岗位招聘信息、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轨迹、研究外贸企业的岗位划分标准,最终明确了以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单证员为核心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

(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在企业的深度调研和认真分析企业工作岗位群的任务特征,结合职教专家提出的教育适应性的要求,将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改为:培养能满足国际商务公司、生产企业等外贸行业的一线需求,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技能,从事外贸业务和企业管理等对外商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人才培养目标旨在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市场推广、网络营销、商务洽谈、报价核算、商务函电等专业能力和责任感、独立、诚实等个人能力,以及时间管理、逻辑思维、创新等方法能力,还有团队合作、容忍、纪律、协调等社会能力。

(三)确定“行动领域”

对国际商务职业岗位(群)所涵盖的职业行动领域的数量和范围进行确定和统计,剔除只是边缘性存在的行动领域,即很少出现或仅仅在个别企业出现的行动领域,筛选出辐射面广、共性多的典型行动领域,从企业的角度对选取出的行动领域进行定义,详细说明其行动内容(即工作内容),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和所需具备的职业资格认证。比如:“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履行”和“业务善后”是外贸业务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中“合同履行”工作任务项下,有:“备货”、“托运”、“报检”、“报关”、“投保”和“制单结汇”这六个行动领域。外贸跟单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合同履行”这一条线上的全部行动领域;而外贸单证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只对应“合同履行”项下的“制单结汇”行动领域。

(四)序化工作流程,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框架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框架就是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将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学校的学习任务进行有机整合,但更强调职业能力在学习领域中的开发。例如,将“行动领域”之一的“了解外贸企业”,序化为学习领域课程《企业及其环境》;将“选择商品与了解商品”行动领域序化为《商品生产与采购》学习领域课程;将“国际市场营销”、“寻找客户”、“贸易限制与资信调查”这三个行动领域序化为《国际市场开拓》学习领域课程。

在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排布上,运用教学论和教学组织的观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公共基础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职业英语》、《办公软件操作与应用》、《岗位体能与训练》等学习领域课程;第二大类专业能力模块,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为目标,包括了《企业及其环境》、《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进出口业务实战》等九门学习领域课程,学时数占所有课程总量的2/3。第三大类专业拓展模块,旨在拓展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以外的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应用文写作》、《国际关系》等。基于工作過程的学习领域如表2所示。

三、创新试点的成效

试点教学已进行三年,通过对试点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有一定的成效。

在专业能力方面。90%的试点班学生能够用英文介绍公司和商品,强于30%的参照班学生;试点班学生对于国际商务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达到82%,而参照班学生的掌握程度只有62%;至于企业相关知识点认知程度,试点班学生达到94%,而参照班只有60%,除此之外,试点班学生还具备: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和当地市场进行采购、熟练掌握一笔国际贸易操作的全部步骤、100%的试点班学生能够根据现实条件进行出口价格核算等参照班学生所不具備的专业能力。

在个人能力方面。试点班也是以100%的优势超过了参照班,比如:100%的学生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100%的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做自我陈述,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表现突出、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灵活调整工作计划和突发状况、具有员工意识,用企业规则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等。

在方法能力方面。时间意识明显增强,学会用时间管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制定自己的每日学习计划表。98%的试点班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100%的试点班学生能够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信息而只有10%的试点班学生依赖教师的帮助获取信息;100%的试点班团队在完成任务中考虑创新,并将创新看作前进的动力,90%的团队能够在任务汇报中运用创新,效果突出。

在社会能力方面。与团队合作意识不强,根据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团队成员的参照班不同的是,试点班的团队合作意识强烈,能够根据任务需要挑选组员,并发挥各自成员的作用,任务完成的质量高。在面对繁多的任务(学习)压力时表现出较好的容忍力,而参照班学生对此的抱怨偏多。纪律性强,试点班学生全勤率为100%,任务完成率为100%。环保意识强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控制成本,妥善进行任务善后工作。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围绕“我到底学会了什么”开展讨论。更为值得欣喜的是,有95%的学生具有自主创业意识,而参照班只有5%。

四、创新试点的经验

在对学生不断观察和评估的同时,也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估,不断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推广奠定基础,有以下经验值得推广。

第一,掌握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经验源自于实践,而实践离不开深入企业,只有真正了解专业对口就业单位的现状和需求,才能培养出适合于其需要的人才。

第二,开展校企合作,校园和企业无缝对接。要在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出职业特点和典型工作,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将培养合格人才的重担与企业共同分担,赋予企业管理者培养人才的主人翁意识,使得课程创新和改革更符合实际需要,而不是空中楼阁。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聘请来自企业的精英进行授课,另一方面,以学生变职员在企业学习,身临其境,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环境。

第三,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了使得教学活动符合职业岗位的职业性要求,应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系统化的行动方法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其学习自主性,在教学中体现出其职业性,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四,构建客观而公平的评价体系。要构建一个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评价体系,以改变过去以教材和老师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可以将企业和学生也纳入评价主体,和教师共同设计评价标准,该标准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而不同,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袁建昌,徐建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2(8).

[3]童宏祥.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群构建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国际商务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障碍及应对策略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