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策略分析

2017-06-01 21:49牟细宝喻斐斐张丽君
职教论坛 2016年35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高职英语策略

牟细宝+喻斐斐+张丽君

摘 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文章试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明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渗入的内容及渗入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牟细宝(1962-),男,四川泸县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喻斐斐(1970-),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张丽君(1985-),女,江西广丰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合作学习法在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XJG-11-64-6),主持人:吴伟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66-0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要想成功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要求语言的使用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还必须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因为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学习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与学习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同等重要,所以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教学。文化教育成为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大家公认,这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同样适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必须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往的需要。高职生入学分数不高,相对而言,语言基础和文化积累都较为薄弱,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适度地科学地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导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一门语言,如果只学习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等知识,而对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毫不了解,就不能说是掌握了这门语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本来就是密不可分,不能了解其语言,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其文化。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联系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在语言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因为语言是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的,脱离了文化背景的语言教学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萨丕尔认为“文化可被阐释为社会所想的和所做的,而语言只是思想的表现形式”。

每种语言都会有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或句子。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内涵较为广泛,它包含了这个国家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人情风物、生活习惯、地理历史、艺术文学等等。语言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使得词义、句义、比喻意、引申意、联想意等语言现象有所不同。

语言承载着文化的内涵,文化内涵则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休戚相关,学习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更轻松地使用英语,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接受能力、知识学识、生活环境等,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融入意识,潜移默化,逐渐渗透,让他们具有自觉主动地融入到新文化环境中的动力。

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英语中有很多西方文化习惯用语,如果不能深入地掌握西方文化习惯用语,就很难顺畅地与西方人沟通交流。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化文化因素的导入。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使用语言的差异,所以习惯用语的意思就有了比较大的差别。习语有着约定俗成的整體意义,而这些意义大都源自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切不可望文生义,贻笑大方。比如:“pain in the neck”。pain是痛的意思,neck是指脖子。但是,“pain in the neck”并不是脖子痛的意思,而是说某人很讨厌。如美国人这么说:“He's a real pain in the neck.”这就是说:“他这个人真讨厌。”“pain in the neck”不是一定要针对别人说的,还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如“I don't want to be a pain in the neck, my son, but I've reminded you many times already to clean up your room.”“儿子,我并不想让你讨厌,但是我已经提醒你多次要你把房间整理干净。”再如“to 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不是“某人的胃里有蝴蝶”,而是“心里感到七上八下或忐忑不安”,“give me a hand”不是“给我一只手”,却是“帮我一下忙”,再如“pull your socks up”不是“把袜子拉上来”,是“要振作起来”。所以说,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在理解时肯定会有偏差、会闹笑话,就会造成交流的障碍。可见了解跨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有必要。只有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才能让同学们乐于与人交流,并从容应对遇到的文化障碍,使得交流瞬间变得快乐起来。

三、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就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知识。小的方面,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见面问好、道谢、道歉、道别、邀约、打电话等用语都应根据文化差异进行规范。大的方面,在选择交流的话题、根据场合使用委婉语、禁忌语,以及在公共场所遵循的礼仪、行为规范等等都是影响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语言文化导入英语教学中来,即英语词语中的文化内涵,英语篇章中的文化内涵,与非言语交际相关的文化因素。

根据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内容,可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制定以下导入策略:

(一)在英语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为最终目的,通过学习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顺畅。想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母语文化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和对比。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析汉英常用语在风俗习惯和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异同之处。中西方国家在风俗礼节上有着较大不同,仅以称呼为例: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非常深刻,自古以来在称谓方面就有诸多讲究。譬如领导与下属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在称呼上有着严格的规范,不遵循规范就会被认作失礼。在称呼方面,西方人却毫不讲究,老师与学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他们觉得这非但不是失礼的表现,反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讲授综合教程Unit One: Introduction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

1.名字互称的礼节:美国人喜欢别人用名字称呼自己,以显得容易以他人尽快达到共识和有亲近之感,尤其是男子在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常说:“Im Bill Hanks, please call me Bill. 我是比尔·汉克斯,请叫我比尔好了。”

2.打招呼时惯用的称呼或头衔:在正式场合,常在某人的姓名前面加上称呼或头衔,如Mr,Ms,President,Professor等。称呼女性用Ms,不管她婚否,如:“Ms. Elaine, this is a professor from University of Harvard,Betty brown. 伊莲恩女士,这位是哈佛大学的贝蒂 布朗教授。”但在介绍时要注意介绍的顺序:通常先把职务低者介绍给职务高者,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男子介绍给女子。比如:Ms. Elma, this is Declan, a friend of mine, a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艾尔玛女士,这是我朋友迪克兰,英语文学教授。

3.握手的礼仪:英语国家的人在与人互相介绍时可以握一下手以示友好。男女均可,通常是男士先伸出手,女士没有主动握手欲望时,男士不可强求对方。另外英语国家的人还有拥抱的习惯,大多在熟悉的朋友、亲戚、家人见面时拥抱一下对方,不管是男人对男人,女人对女人,还是男人对女人,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礼仪。

在实用英语综合教程Unit Two:Greeting中,教师应向学生着重分析介绍说: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说“你吃了没?”或“去哪儿?”,但这样问候在英语国家就不适宜了,如对方不是太熟悉的人就会让其产生误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打听他的私事。要想与之打招呼只需说“Hi, Nice day, isn't it?”若对方用“How are you?”来问候你,你只需回答“Fine, thank you”,即便自己真的感觉不是很好也不会说“Too bad, it's terrible”,否则会令对方很尴尬,不知所措的。

另外,英语中有许多词语和习语都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即常说的“文化内涵词”。了解这些词的典故和来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老师在讲授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也应把词汇所包涵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特定文化环境中词语的深层次内涵。比如句子“Tom is a guy you can rely on, for he plays the game and eats no fish.”这句话里出现两个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短语“play the game”和“eat no fish”,这“play the game”和“play fair”同义,意为“公正对待”。“eat no fish”指的是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皇时代,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心,基督徒拒绝执行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吃鱼的习惯,所以“eat no fish”就表示為“忠诚耿直”的意思。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课文背景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知识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对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与主题的理解是很有帮助之功的。如:《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Unit Seven中有这样一个短语“walk down the aisle”。对于这个短语的讲解,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翻译出其字面意思,即:“走过通道”。然后结合语篇环境:一个女孩把和男朋友分手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鼓励她别气馁,相信最终会找到自己的心仪对象。让学生利用平时的知识文化储备,大胆地想象进行猜测这个短语的言外之意。相信很多学生都能结合西方教堂的婚礼习俗,想到是父亲牵着女儿的手,走过红地毯把女儿亲手交给新郎的情景。此时,这个短语在对话中的意思就不解而解了。

(二)在课外活动中导入文化因素

1.兴趣导入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英语书籍以丰富其文化知识。

首先,阅读在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文化知识的积累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阅读量。为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不同的敏感程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外书籍,比如有关英语国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经济贸易,历史地理等各种书籍,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价值观。通过这些阅读,学生会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认识得更为具体,更为全面,能在更广泛的程度上了解这些英语国家的民族,能有效避免因不知怎样用英语准确表达文化内涵的尴尬和无奈。鼓励学生在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参与教师、同学们的讨论,条件允许的话,多与外籍教师交流、一起活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其次,学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外国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习得目的文化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和本族语使用者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高职教育一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生有很多走出学校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沟通的机会。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抓住各种机会,大胆主动地和英美人交流,在实际沟通中感受并学习目的语言所属社会的文化。比如:英语话剧表演、英语电影展播、英语主题晚会、英语知识竞赛、与外籍教师共同庆祝西方传统节日等。让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有更深入地体会和理解。

再次,可以在课外时间采用大众传媒媒介和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有意义的英文电影、电视剧给学生观看,这些传媒向学生提供了最生动且最新的语言及文化信息,是最能反映英美人真实生活状态和语言环境的资料,这对学生了解英美人的表情、动作和其它身体语等非语言交际方式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影视剧了解当地的社会现实和文化。

2.精品文化讲座法。文化讲座可以选择学生关心的一些话题,重新构造整合学生平时收集起来的零散的文化信息,就一个文化概念完整列出用于说明这个整体概念的有效信息。可以分学年、分阶段、分层次地结合某一主题进行几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比如在第一学年开设“英美生活习惯”讲座,第二学年开设“英美传统节日”讲座,第三學年开设“英美文学”讲座。这类讲座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听写能力,又能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亦可邀请外籍老师、外国朋友、外国名人举办英语讲座。外籍人士介绍外国的文化习俗更有说服力,尤其是那些与中国不同的风俗习惯更让中国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达到主动关注了解西方文化的目的。

3.系列图片展法。用这个方法可以说明展示某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在讲授高职综合教程Unit Five: Our Earth时,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以这个为主题举办一个图片展,展示地球的过去与未来,对比地球今昔的不同,进而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总之,文化知识的传授是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渗透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学习英语是中外文化交往的一种方式,通过学习英语文化,学生了解到另外一种思考和行事的方式,这种新的思维和行动的模式是打破常规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保留本土文化的精髓部分,合理地利用外来文化给学习者带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何芸.高校英语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101-102.

[2]王树英,穆奎.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与共性[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7-109.

[3]张爱琳,张爱文.校园中的英语课外活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3-76.

[4]马万华.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9(5):58-61.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高职英语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