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6-03 15:23杜小琴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思考大学生

杜小琴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然而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愈演愈烈,因此,笔者深入研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本质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诚信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考

一、研究背景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特别强调要继续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并把“讲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诚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通过知网对“诚信”二字进行检索,共得出61396条检索结果。这些结果涵盖工、农、商、法等各行各业,而对“诚信”相关研究进行报道宣传的报纸杂志也非常多,如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法院报、中国商报、金融时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由此可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各界对诚信越来越重视,诚信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JP+1]诚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更应该引起重视。早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就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其中第五条就是“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明确要求大学生要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自尊自爱,自省自律。因此,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也意识到诚信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知网搜索“大学生诚信”得到2801条检索结果,笔者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发现,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人基本都是全国各高校中从事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他们中有的从学校办学层次和类型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的从地域角度分析大学生诚信状态存在的差异性;还有的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提出如何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诚信意识。

笔者从这些研究中发现,尽管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依然存在一些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原因没有追根溯源等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三个环境

1.社会环境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明,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收到人类最辉煌文明的熏陶,同时也被一些文化糟粕所浸染,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等。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也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长期的闭塞,国民素质整体不高,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社会上一时间充斥着一些非诚信的思想和举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学术剽窃、评估造假、招生腐败等失信丑闻残酷地冲击着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存在的事实也给涉世未深、三观尚未形成的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因此,大学生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2.学校环境

对于大学生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问题,社会上普遍认为是高校的德育教育不规范、不系统,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所造成的。笔者将通过知网检索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很多同行在研究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只是简单而草率地从高校这个学业终点来分析。其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学、初中、大学的德育教育应该是一个整体,而不能简单地把其中一个阶段划分出来讨论。因此,要想把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影响分析清楚,必须从源头说起。

我国教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而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笔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形式、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等进行调查,共收集到55份调查问卷,具体结果如下。

以上几个图表反映出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存在教学模式僵化、师资力量不够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在调查中,37%的教师认为德育课应该多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来开展,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的德育课存在少实践课甚至无实践课的现象。在调查针对今后德育课应该加强的方向时,48%的教师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可见,中小学教师已经普遍意识到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加强管理的方向。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前的德育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德育教育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各个学习阶段只是简单地完成自己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进行教学延伸;其次,中小学包括当前的高校依然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导致中小学部分德育课程教学时间被主课占用,高校依然是以成绩定乾坤;第三,德育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目前这一块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即使是高校也存在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够或者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

3.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启蒙教师。而当前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很多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有的父母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忽视能力素质培养;有的父母偏重于金钱和名誉却忽视孩子的思想品质教育;有的父母不注重个人修养所为,不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总的来说,家庭环境的方方面面,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思想上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 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新对策

1.全社会共同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诚信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失信成本低,同时又面临社会转型和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诚信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既然诚信已然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制定相应的制度,带头提升诚信的信用度,建立完善的诚信激励机制,加大诚信缺失的惩罚力度。具体来说,一是制度建设,要做到坚持依法治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严厉打击欺诈违信、制假贩假等违法乱纪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也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公信力,取信于民、增信于民,极力创建良好的社会发展信用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和推动整个社会诚实守信。二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目前,无论是对高校来说还是社会上的其他部门来说,对于诚信的监督机制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相应的部门和團体制订失信约束机制,即使目前对大众最有约束力的银行信用制度也存在因裙带关系等而被打破,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实行。因此,加强对各管理部门的监督,成立相应的诚信委员会,制订关于诚信和失信的规定等举措迫在眉睫。

2.学校建立系统的诚信教育体系

首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诚信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为社会输送各式各样人才的高校应以做好全体学生的诚[HJ1.32mm]信教育为己任,联合中小学,制订相应的、适合各阶段教育特点的诚信教育体系和评价机制,指导中小学切实开展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其次,学校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制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的相关制度和举措,真正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前,高校就有对学生的综合测评机制,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测试,通过一定的数据来评判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目前相对准确、公平的测试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综合测评成绩,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于今后及时改进。这种测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学校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前面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各中小学包括高校[JP3]进行的德育教育,基本都是以教師的理论讲授为主,没有或很少有配套的实践课程做保证,因此,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在这一点上,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人才,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有助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的。因此,高校更应该让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营造良好的家庭诚信氛围

首先,“在现代社会,诚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现代人之间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越来越少,光靠呼吁道德回归是不够的,还应该从生活的点滴中去规范行为,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孩子,更应该让他们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这句话是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中关于《弟子规》的解读第十二讲中说到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就是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规范行为。《弟子规》信篇开篇就强调“凡出言,信为先”,也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诚信为先。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首先就要从说话开始,对孩子也要信守承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就曾说过“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此原则,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诚信意识。

其次,父母在家庭中也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小说《洗澡》中描写到,老一辈知识分子在家里吵架时马上用英语,之所以用英语,就是为了不让长辈之间的事情影响孩子。在我们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往往不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一些不诚信行为对孩子产生了很大影响。

最后,家长也要改变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德育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传统观念。应试教育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社会实践甚至忽略了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起友,王莹.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问题实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3(6):81-84.

[2]何筱,朱骏,朱方枝.构建我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初步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24):231.

[3]陈勇.“四位一体”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139-141.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思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