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

2017-06-06 17:56杨明伟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语文语文

杨明伟

【摘 要】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本文从语文基础、家庭等诸多方面来找寻成因,并从心理和教法上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关 键 词】 农村;语文学困生;成因;措施

在我们的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天资并不愚钝,但是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以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这样的一些在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语文学困生。而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遵循的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它贯彻为: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营造一个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来帮助学困生的转化。

一、学困生的成因

(一)语文基础因素

许多学困生的基础非常薄弱,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还不能完成一篇课文的流利朗读;做练习时经常写错别字;对于记叙文内容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对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规做题方法在不断地重复操练中还是无疾而终;提及作文,则是谈之色变,其恐惧之感不言而喻,以至于在实际的作文考试中,有一个同学一直不知道如何下笔,每次都以字数不够按行数定分数的悲惨结局告终。这样薄弱的基础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主观的、客观的一贯忽视,使得他们的学习障碍越积越多,语文的基础就这么一直薄弱着。

(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在小学进初中时有些学生被冠之以“随班就读”,在这部分人当中,有的确实存在记忆力水平、阅读能力、学习接受能力等较差的问题。智力的问题在语文学习上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但非智力因素更加的不可忽视,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学困生中,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语文学习是为了什么,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缺少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诸多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在学困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家庭因素

在农村的家庭里,多数父母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生计,这就使得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时间和精力都大打折扣,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缺少家庭的关怀和监督,这就使得他们学习的惰性一天天养成,缺漏的知识越来越多,渐渐地成为了学困生。在我所遇到的学困生中,大部分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除此之外,因父母离婚而缺乏心理上、学习行为上的关怀的学困生也占有少数比例。

(四)网络诱惑因素

如今,家庭的富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接触到网络,在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的现状下,学生有限的分辨水平与控制能力直接导致他们沉迷于网络,这时候的学习,是抛之于脑后的事。于是,这部分的学生又成了学困生。

二、学困生的转化

(一)心理转化

1. 爱每一位学困生。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杜拉泽指出:“每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在学困生的眼里,老师是高高在上的,赞赏的眼光从来只落在好同学的身上,而迎接自己的,从来都是冷漠与鄙视。在我每一次与我班学困生相对而走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从来都不落在我的身上,总是低头,侧身、快步走,这样的现象重复的发生之后,我知道他们躲的,是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怒气,盼的是老师些许的关怀。于是,在这之后的每一次,我都热情的用关怀的目光迎向他们,主动的和他们打招呼,一次一次之后,他们也不再躲避,相信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老师是爱他们的。

2. 关心每一位学生。学困生在班级里,是一个被忽略甚至被排挤的弱势群体,这就使得他们有话没处说,有烦恼也无从派遣,心里的堆积导致了不愉快的情绪,从而给学习带来了更大的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我更加细致的观察着这些学困生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及时和他们在课外及网络上做沟通,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3. 鼓励每一位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人人都希望得到鼓励,比起一般的学生,长期处于失意状态中的学困生更加渴望表扬与鼓励,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音乐、美术方面。于是,当我们鼓励的眼神落在他们的优点上、落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他们会欣喜不已,当这份欣喜化为学习的动力时,自然,他们会在学习之路上不断地收获,会慢慢地远离学困生这个群体。除此之外, “你能行”的心理暗示法,也能间接地激励起学生的兴趣,重拾对语文的学习信心,每次默写的时候,我都会几个学困生说:“用心去记,你一定能默得很好。”考试之前,这句话一定会被我不断地重复于每个学困生的耳中:“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考好!”

(二)教法

1. 幫助学生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普遍存在许多不良学习习惯,如欠交作业、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发呆;对考试成绩抱无所谓态度;抄袭作业或让其他同学代做等。作为老师,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不良行为,只要我们多花时间和精力,学困生身上的这些不良习惯是可以纠正的。

2. 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一定要摸清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等情况,把他们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备课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梯度性。上课时,可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在分组时要把他们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中去,以优带差,以优助差。同时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提出稍难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为了达到整个小组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讨论,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他们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同时也赋予了他们责任和义务,并能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产生内驱力。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更 活跃,也达到了以分层教学帮助他们的目的。

3. 家长配合教育。当望子成龙的想法不能实现时,家长应该充分地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在校外的时间里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每天各科教师布置给他们完成的作业,让学生记在备忘录上,父母在家时应监督孩子按时完成各科的每一次作业,并在作业备忘录上签字,以此说明完成的情况。父母若是需要上夜班的,则可以将这一任务转交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或是电话督促。

4. 个别辅导、单项操练。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对老师所授的内容只听懂或掌握三分之一左右,有的还几乎全盘不能接收,许多基本的知识都没弄懂,更别说对新课的理解了。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只要持之以恒,当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成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对他们不讥不讽、不舍不弃,对其抱以爱心、耐心、用心的态度,相信这块冰砖终归会有融化的一日。

【参考文献】

[1] 李秋玲,许善全. 初中语文学习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 青年时代,2017(3).

[2] 黎省元.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对策[J]. 文学教育(中旬刊),2017(1).

[3] 金胜贵. 初中语文“学困生”教育对策实践谈[J]. 新课程(中旬),2017(2).

[4] 王勇. 教师要善于表达师爱[J]. 徐州教育科研,2003(2).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初中语文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