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步双循环导读法”

2017-06-06 17:57阎春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双循环乐学创造性

阎春梅

【摘 要】 几年来,关于大阅读量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作者在理论上作了积极的探讨,并通过实践归结出“四步双循环导读法”,即以加大阅读量为途径,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为导向,旨在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速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语文阅读;教学;“四步双循环导读法”

一、依据与概述

教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应该是一种积极、自由、有创造性的主体活动。教育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主动适应社会、培养主体性的人、坚持自身规律和价值三个方面。可见,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阵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钻研,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

阅读教学过程既是智力发展的锻炼,又是智力的运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吸收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正是我们把大阅读量教学置于语文教学首位的缘由之一。

几年来,关于大阅读量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我在理论上作了积极的探讨,并通过实践归结出“四步双循环导读法”,即以加大阅读量为途径,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为导向,旨在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原则,进一步确认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学习主体,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速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与分析

所谓四步,即教学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乐学、达读、雅析、胜意;双循环可理解为这一施教过程具有的两重性:一是大循环,即将这四个阶段作为两年的教学总目标,貫穿教学始终,且又有所侧重——一年级以“乐学—达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二年级以“雅析—胜意”为主,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二是小循环,就是一堂课中初步体现四个教学环节,并根据年级目标与教学内容特点确定每节课的重点环节。施教过程如下:

(一)乐学——形式多样,激发兴趣,调动情趣,发挥主体作用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深厚的兴趣是长效的兴奋剂。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与学永远是双边活动,只有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学生能动性中潜在的因素被激发,更是举足轻重的,由此而产生乐学阶段。

所谓乐学,即以学为乐,从学习中初次体验并感受无限的乐趣,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意识,去领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主动获取知识。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要使学生从被动乐到主动乐,直至乐中寻乐,以激发兴趣作为切入点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良径。知识常学常新,常新常多,常多而乐,兴趣自然久而弥高。

引导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如善诱法,即抓住契机,设悬激趣,以背景之窗、时代之窗、事件之窗、作品人物之窗、作家之窗等形成网络,以横向或纵向延伸进行质疑设悬,以学生的兴趣作为选择依据,以学生主讲为主要形式,以期达到广查资料、广泛阅读、丰富知识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采用善激法,即引导探究、奖励激趣,一般可采取学生与老师共同查阅、交流,并展开竞赛,进而奖励查得全面、讲得精彩、独抒己见的学生等。

(二)导读——授之以法,举一反三

学起于思,思源于学,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适度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此阶段是教师指导学生已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精心设疑,引导质疑,指导解疑,以充分阅读为基础,以教师点拨、评点、分析为中心,以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为重心,把阅读训练与语文知识综合起来,使知识与技能有机统一,为知识向技能转化奠定基础。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导读是此阶段教学成败的关键,应注意:导之得法,启发学生思维;导致适时,指点于愤悱之际;导致适度,安排合理进程;导之以规律知识,培养创造力;导之以科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此环节的大致过程可归纳为:瞻前顾后、统领全篇——专题比较、纵横相连——发现疑难、设问领悟——抓住关键、把握精髓——信明畅达、意会神融。

(三)雅析——发散求异,批评鉴赏

雅析,即评价鉴赏,是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进行鉴别和评价,是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交融的心理过程。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鉴赏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观——品——悟。

学生对文章的直观感受曰“观”,就是在“乐学——达读”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整体宏观把握。

“品”即品味,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心理水平及生活经验去体验作品中的精妙之笔,并各抒己见,互相切磋,是对文章微观的具体再现。

“悟”是理解,是思索,是了悟,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切磋的启发下,对文章深层理性的揭示,是“品”的凝聚和升华,从而完成对文章的鉴赏。

鉴赏过程相伴的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思维训练。以求发散求异的具体做法有三:第一,鼓励质疑,即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具有创造性的火花会在提问中越来越多的迸发出来;第二,鼓励发表异议,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尤其鼓励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第三,鼓励多种答案,即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多方思考,找出几种不同的答案。唯有此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多思勤思,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这个环节的大致过程可归纳为:精妙之处、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交流启发——因势利导、深入领悟。

(四)胜意——灵活迁移,创新致用

叶圣陶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学习的目的在于吸收、运用。此阶段是培养学生把经过阅读、理解、评价而储存起来的各种知识,根据需要灵活提取并使用的能力,因而培养创造能力是此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收获与反思

实践的积累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多年的实践,使学生由不想读到想读、爱读,由想读、爱读到多读、会读。这是该教学法实施以来的最大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广泛锻炼,开始由单一思维到多向思维、由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由聚敛思维向扩散思维、由横向思维向纵向思维扩展,并逐步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日渐提高。如在阅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查阅资料能力、预习分析能力、宏观把握教材的能力、领悟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必然为较好的解决问题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魏尉.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

[2] 丰建霞. 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分析[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3] 朱美琴. 新理念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11).

猜你喜欢
双循环乐学创造性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