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

2017-06-19 16:59冷绍升
关键词:运作价值链耦合

冷绍升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

冷绍升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两者之间具有耦合的特殊属性,二者经历了耦合的三个阶段,从三阶段分析得出二者耦合存有内在不足,面临诸多挑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二者有效耦合,需要确立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机理,将耦合通过数学模型定量化,以明确耦合程度。从二者耦合机理和模型出发,构建企业集成标准体系整体和企业集成标准体系结构,实现企业标准体系创新。

企业标准体系;企业运营管理;耦合;机理;企业集成标准体系

一、引言

长期以来企业标准体系一直作为标准化管理学科的组成部分进行运作,与企业运营管理相联系的部分只是质量体系,而质量体系这一局部标准体系是无法全面和系统地体现企业运营管理的标准化运作,由此造成了理论上无法明确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二者之间的联系,使二者的联系处于模糊状态。理论上的混沌必然造成实践中二者之间的运作矛盾百出,对企业效益产生直接重要影响,亟需进行二者的耦合研究。

目前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丁波等提出了企业标准体系中融入精益管理因素,促进卷烟工业企业标准运作更加精细化,使标准体系运作的范围扩大。[1]二是冷绍升提出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构建企业结构式和过程式标准体系,过程式标准体系为企业标准体系运作主体,而过程式标准体系又由结构式标准体系构成,使标准体系实现动态和静态融合。[2]三是李春田提出了企业标准体由一体化的分类结构变为分布式的模块化结构,使标准体系更加灵活。[3]

上述研究中虽然将精益融入标准体系之中,但精益只是企业运营管理中先进生产方式的局部组成部分,使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仍处于整体和结构耦合研究空白状态。虽然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构建企业结构式、过程式标准体系和分布式的模块化结构为企业标准体系创新打下基础,但仍然无法与企业集成运作耦合。由此,需要按照企业集成运营管理的要求,研究二者耦合。

标准化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都涉及众多领域,由此引伸出的研究视角也有多个,而学科视角是众多视角中最佳选择视角。从学科视角出发,能够摆脱其他视角所涉及的没有关系和间接关系与直接关系的交叉混乱状态,明确边界,揭示其本质,明确边界下标准化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的体系、特性、内容、理论、方法、运作。[4]由此就可以明确标准化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联系和独立的边界和内容,为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研究打下基础。

标准化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是两门独立学科。企业运营管理也是企业的一个职能领域,有其明确的管理职责。[5](P3)企业运营管理已经由过去的生产管理中以制造活动为中心转变为制造和服务活动并存,两类活动都需要实现运营管理目标。服务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6](P4)企业运营管理已成为包含制造与服务活动的学科。标准化管理学科范围有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标准化管理主体包括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是一门范围广阔和主体众多的一门学科。企业标准体系是标准化管理的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化管理学科,但同时由于在企业运营管理学科运作中,不论企业标准体系以何种方式和内容出现,都随时作为企业运营管理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支撑运作,因而企业标准体系又是企业运营管理学科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标准体系的本体属于标准化管理学科,需要首先按照标准化管理学科的要求进行其运作,而其又属于企业运营管理学科的内容,需要符合企业运营管理的要求进行运作,企业标准体系是标准化管理学科和企业运营管理学科联系的纽带。

标准化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运作,其内容包括标准体系的提出、确立、表现形式、运作过程、运作原理、运作方法、组成、评定、运用领域等,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内容和运作方式。同样企业运营管理也是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运作。两门学科都有着与其他学科一样的独立运作的特性。

二、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特性

从标准化管理学科出发,能够明确企业标准体系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7](P48)从企业运营管理学科出发,能够得出企业运营活动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制造活动和服务活动,通过其活动可以形成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以满足顾客需求。通过企业标准体系来反映企业运营管理活动,是企业标准体系运作的基本活动。耦合是指两个和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动态有机整体。[8]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相互联系,形成内在的耦合关系。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特性如下:

1、核心性。与分散耦合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具有核心性。其耦合核心性体现在二者的耦合具有核心运作的轴心,不论从二者耦合的整体还是从各自自身的耦合都具有一致的轴心。这一轴心是耦合的基础和基本要求,没有轴心就不能称其为耦合,只有按照轴心的要求进行运作才能形成耦合。

2、主体性。与非主体耦合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的耦合主体是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标准体系需要围绕企业运营管理进行耦合运作。在二者的耦合联系中,企业运营管理处于主体地位,企业标准体系处于客体地位,客体需要体现主体运作,从而形成主客体的耦合运作。

3、系统性。与局部耦合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的耦合具有系统特性。其耦合的系统特性反映在:一是二者通过相互联系成为系统整体耦合,而二者又分别作为子系统进行运作,具有子系统耦合,这种系统和子系统的耦合方式具有系统的整体和结构耦合特性;二是系统整体耦合和子系统耦合按照系统的活动方式,通过系统的输入、转化和输出这一系统运作过程进行系统整体耦合和子系统耦合的运作。

4、联动性。与内部耦合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的耦合具有联动性。其耦合的联动性反映在:一是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作为耦合整体需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进行耦合,当顾客需求出现变化时,整体耦合需要反映顾客需求改变所带来的变化,根据顾客需求的改变进行耦合;二是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自身耦合需要根据顾客需求的改变而改变,需要根据这一改变进行自身耦合。

5、互射性。与单一映射耦合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具有互射性。企业运营管理运用自身的反射要素将需要反射到企业标准体系中,以实现企业标准体系对企业运营管理运作的反映;企业标准体系又运用自身的反射要素将对企业运营管理需要的反映成果反射到企业运营管理中,以验证对企业运营管理反映的效果。二者通过互射耦合,实现相互作用与联系。

6、自体性。与单纯相互耦合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具有自体性耦合特性。二者不仅仅相互联系,而是各自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运作方式,各自按照独立的运作规律进行运作,形成各自特有的耦合。

7、融合性。与结合式的耦合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具有融合性特性。二者不是仅仅具有形式上的结合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的融合性耦合,这种耦合特性使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耦合联系,按照这种联系进行运作。

8、关联性。与单一的整体耦合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具有关联特性。这种关联耦合特性,使企业标准体系组成部分与企业运营管理组成部分耦合,形成企业标准体系的各部分与企业的产品开发与设计、模块价值链流程、选址与布置、企业运营计划与控制、企业运营组织、工作设计、质量管理、工装与设备管理的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具有耦合联系。

三、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进程

企业标准体系源自于标准化管理的国际标准化运作,而国际标准化运作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轨迹。标准化管理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进行标准化管理运作。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于1947年,是非政府组织,从成立之初至今一直推动国际范围内的标准化管理活动。其运作的主要通过标准化管理的技术委员会和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完成运作。这些国际准化组织按照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组织进行标准化管理运作,这些领域有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这些组织有企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众多。国际标准化运作至今也没有将企业独立划分出来,完全按照企业运作的规律进行企业标准运作。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国际标准化运作中,企业标准是其主要的内容。因此,需要将国际标准化运作界定到企业标准化运作范围内来进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探讨。

从国际标准化运作中的企业标准化运作发展历程来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的耦合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与企业技术管理耦合。国际标准化运作至今,技术标准都是标准中数量最多的部分,占了标准体系的95%以上。这一阶段从国际标准化实际运作来看,以纯技术标准为主,以各类制造企业的有形产品为中心进行技术标准运作。而在这一阶段的企业运营管理中,技术管理活动又是企业运营管理活动中的主要部分,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又是企业技术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而自然形成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与企业技术管理耦合。

这一阶段的耦合活动,从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来看,国际标准化运作并没有明确制造企业和有形产品范围内进行技术标准的研究;从企业运营管理自身来看,其活动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并没有以独立学科的方式存在,而学科视角下企业运营管理能够明确企业运营管理边界,揭示其本质,明确边界下企业运营管理的体系、特性、内容、理论、方法、运作。[1]这一阶段由于没有独立的企业运营管理学科,其边界无法界定,而国际标准化中的技术运作又没有直接针对企业来进行,就造成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与企业技术运营管理整体耦合活动目标无法明确,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与企业技术运营管理自身的结构耦合也无从谈起。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也只是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的一部分要素,虽然二者围绕着技术活动建立直接联系,但没有与企业运营管理和企业标准体系建立联系,没有明确耦合核心,是局部的外在的耦合,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耦合,因而这一阶段的耦合具有初期萌芽的特征。

第二阶段是企业质量体系与企业生产管理耦合。这一阶段国际标准化运作开始针对有形产品的质量管理进行标准化运作,形成了企业质量体系。企业质量体系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外企业运用的ISO/GB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属于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由此,国际标准化运作由纯技术标准体系运作开始向管理标准体系运作扩展。这一阶段国际范围内企业运营管理的前身——企业生产管理已经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明确了这一学科的边界,这与国际标准化的企业范围边界一致。在这一阶段的企业生产管理中,质量管理活动备受重视,成为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活动。以产品质量为中心,围绕企业质量体系进行企业生产管理活动运作,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因而形成了企业质量体系与企业生产管理耦合。

这一阶段的耦合活动,从国际标准化运作来看,已开始了企业范围的标准体系运作,形成了企业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体系。这一体系将质量管理体系化、过程化,视顾客需求为产品功能需求,从产品功能展开质量管理,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各要素、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内部封闭的质量体系。而企业生产管理以独立学科的方式进行运作,属于内部运作,这与企业质量体系内部运作的边界一致,具有了企业质量体系与企业生产管理耦合的边界基础。

企业质量体系按企业不同的过程分为三类,即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质量体系。能明显看出,这一体系以有形产品为对象,不仅仅涉及到生产管理活动的质量体系,还涉及到了服务管理活动质量体系。但企业生产管理学科从活动本身来看,只是仅仅以制造活动为主,很少考虑服务活动,局限性明显。这就造成了虽然企业质量体系与企业生产管理的耦合边界一致,只是制造活动范围内的耦合,企业质量体系所涉及的活动比企业生产管理所涉及的活动要宽,耦合成不对称耦合。从活动角度来看,这一阶段企业质量体系运作超前于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

这一阶段的企业生产管理由于有了学科边界,由此就有了相对稳定的企业有形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流程、选址与生产布置、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工作设计、生产质量管理这些具体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形成是随着企业生产管理学科的形成而自然形成的,没有从耦合的角度考虑这些内容的联系,而这些内容之间客观存在内在的联系,需要企业生产管理从自身耦合出发进行研究。

这一阶段虽然有了企业质量体系这一管理标准体系运作的开端,但并没有考虑企业标准体系结构,使标准体系自身的运作还处于局部独立运作阶段,没有形成自身耦合,也无法形成整体的企业标准体系内容。企业标准体系的局部独立运作、企业生产管理自身内容耦合的缺失,且企业质量体系也只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一部分,虽然与企业一线生产活动建立直接联系,但不论从核心活动的范围还是联系的范围来看,都只是局部联系,企业质量体系与企业生产管理只是局部耦合。这种耦合是一种实际操作层面的耦合,由于没有与市场需求建立直接联系,过于拘泥于内部的重复活动,耦合的视角狭窄,耦合属于内部封闭的耦合,无法反映市场活动。

第三阶段是企业结构与整合质量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活动耦合。这一阶段国际标准化运作延续了以有形产品为主的企业范围的运作,将标准体系扩展为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的企业结构标准体系和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整合形成的整合质量标准体系。这些体系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外企业运用的企业标准体系,是将企业标准体系按照标准本身和企业活动运作要求全面展开的企业标准体系。在这一阶段的企业运营管理中,服务活动已逐渐成为与制造活动并存的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的主体,使企业运营管理活动成为包括制造和服务活动的完整的企业运营管理活动,形成了企业运营管理学科。企业仍以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标准体系和运营管理活动运作。

这一阶段企业整合质量标准体系由将顾客需求视为产品功能改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本和顾客导向作为质量管理观念,围绕着质量、环境、安全、健康,采用以有形产品为对象的形成过程和标准体系自身运作的两个基本循环过程运作,以质量、环境、安全、健康并列构成标准体系运作中心,不断循环,不断改进,实现企业质量、环境、安全、健康的综合运作。企业整合质量标准体系中的质量体系改变了原来只注重质量观念,明确质量体系的最初目标是确保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客户满意,但长远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在良好经济效益的情况下生存。[9](P3)这一标准体系仍然是以有形产品为对象的制造与服务活动范围的运作,而学科视角下的企业运营管理不仅仅涵盖上述范围,还包括无形产品为对象的服务活动,使企业运营管理活动涉及的对象范围比企业整合质量标准体系范围要宽,耦合成不对称耦合,只是在有形产品范围内的耦合。这一阶段从企业运作对象的实体来看,企业整合质量标准体系仅仅考虑了有形产品而没有考虑无形产品,企业运营管理运作超前于企业标准体系的运作。

企业结构标准体系首次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作为其同一层面的组成部分来对待,揭示出了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明确了其组成部分。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是三种不同的标准体系,有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不同方式的运作,具有一定的独立运作特性。这三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标准体系共同构成企业标准体系,而企业整合质量标准体系属于管理标准体系,是动态标准体系,由此这一阶段只是企业结构标准体系中的三种体系之间自然形成耦合联系,而企业整合质量标准体系与管理标准体系之间、企业整合质量标准体系与企业结构标准体系之间都还没有形成耦合联系。

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由于有服务活动的加入,使原有的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具体内容发生改变。这一改变却没有形成服务和企业运营管理整体之间、服务和企业运营管理具体内容之间的耦合,没有将服务活动和制造活动并存的融合于企业运营管理学科之中,使企业运营管理学科没有形成自身耦合。

这一阶段企业整合质量标准体系保持了与企业运营活动的直接联系,但企业结构标准体系的介入,企业没有改变以部门为框架的运作体系,使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活动耦合缺乏核心,仍然没有改变内部封闭特性,不能形成整体耦合,处于整体无耦合状况。而局部耦合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但依然无法反映市场活动,也存在着结构无耦合状况。

四、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面临挑战

当今国内外市场中顾客需求变化越来越大,对企业内在运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却无法适应这一变化要求,面临诸多挑战。

1、当今顾客差异化需求越来越多,企业为适应这一需求状况,需要更加注重效率化运作,而三阶段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都无法适应这一改变,使耦合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从耦合的进程来看,企业标准体系不论是与企业技术管理还是与企业质量管理、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的耦合,都没有反映出顾客差异化需求的趋势性改变,使耦合与顾客需求的变化状况相脱离。

2、以价值增值为目标进行运作已成为未来企业运作的目标,而三阶段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都以使用价值效率为目标进行运作,使耦合无法体现价值增值目标。在耦合的三个阶段的进程中,从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企业质量体系到企业结构标准体系,从企业技术管理、企业生产管理到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自身都是以使用价值的效率为目标进行运作,没有体现企业价值增值目标,无法实现价值运作。

3、企业运营管理是以服务与制造活动并存为基础展开,而三阶段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都主要以制造活动为基础,使耦合无法体现服务与制造活动并存的基础。在三个阶段的耦合进程中,不论企业标准体系还是企业运营管理都是以制造活动为基础进行运作,而制造与服务活动有着诸多的区别,当服务活动融入企业运营活动中时,依然没有改变他沿用以制造活动为基础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学科体例就会忽视服务活动,耦合就无法体现服务与制造活动并存的基础,使耦合活动缺失。

4、企业先进运营方式与绿色运作对企业的影响是重要和直接的,而三阶段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都没有将这一影响融入其中,使耦合无法体现这一影响。在三个阶段的耦合进程中,不论企业标准体系还是企业运营管理都是只将企业先进运营方式与绿色运作作为参考,从ERP、MES、CIME的信息运作方式到精益运营、敏捷运营、约束运营先进运营方式,从防止污染到资源节约绿色运营方式,只是作为独立的部分存在,而没有融入其中,使耦合中缺少先进的运作方式和方法支撑。

5、从三阶段的耦合进程来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只是一种自然耦合,没有进行系统化运作,使耦合缺乏规律的引导,无法系统发挥耦合效果。三个阶段耦合系统性运作的缺失,造成企业标准体系更多只是从形式上反映企业运营管理运作,企业标准体系整体上只是静态地反映企业运营管理活动,而动态的反映只能通过局部的质量体系进行,使企业标准体系的动态和静态反映之间没有建立有机联系,无法从整体和结构上系统反映企业运营管理活动。

6、从耦合三阶段的进程能够看出,企业标准体系自身耦合还处于矛盾阶段,对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三阶段的企业整体标准体系与结构标准体系之间脱离,整体标准体系属于静态,而结构标准体系有静态也有动态,使企业标准体系自身处于整体缺乏动态标准体系,整体和结构上没有将动态和静态标准体系联系起来,企业标准体系自身耦合处于形式耦合状态。

7、当今企业运营管理自身耦合存有根本性的不足,无法支撑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企业运营管理活动自身无法体现顾客需求差异化的改变,无法将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运作、信息运作融入其中,没有明确自身各部分的耦合联系,造成企业运营管理耦合不论是与外界、先进运营方式的耦合联系还是自身各部分的耦合联系缺失,使企业运营管理自身呈现全方位的耦合不足。

五、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机理和度量

(一)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机理

为积极面对耦合面临的诸多挑战,需要明确耦合类型,进行耦合机理探讨,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有效耦合。

从学科角度出发,顾客需求总是第一位的。顾客需求作为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学科运作的起点,是企业标准体系和运营管理耦合的出发点。而顾客需求又不是固定的,随着顾客自身要求和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耦合需要根据这一变化,进行能动的耦合运作。

按照顾客需求,从耦合核心性出发,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耦合能够与顾客需求建立内在联系的要素就是价值链流程。通过价值链流程直接实现顾客需求。因此,耦合的核心框架就是价值链流程。按照与价值链流程直接和间接关系,形成了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耦合中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的耦合形成紧密耦合,间接联系形成松散耦合。松散耦合适用于一个系统的整体表现和其内部要素的特征同时存在,系统不因其分散与各要素而失去核心,要素也不因融于系统而失去特征环境。[10]

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耦合需要围绕着价值链流程,从耦合的要求出发,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耦合,进行整体和结构耦合运作,明确结构的组成部分,从而形成耦合系统。从学科角度出发,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组成部分的企业标准体系属于企业运营管理,这一关系是系统中的子系统和母系统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不论企业标准体系还是企业运营管理都围绕着价值链流程进行运作,具有耦合的核心。因而,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强关联性,是一种紧密耦合。在这种耦合中,企业运营管理是耦合的主体,而企业标准体系是耦合的客体,需要随着企业运营管理的改变而能动的改变。

企业运营管理由各部分组成,包括企业的产品开发与设计、模块价值链流程、选址与布置、企业运营计划与控制、企业运营组织、工作设计、质量管理、工装与设备管理。这些部分与企业标准体系一样属于企业运营管理,与企业运营管理整体相联系,都围绕着价值链流程进行运作。其中模块价值链流程、选址与布置、企业运营计划与控制、企业运营组织、质量管理与企业运营管理整体建立直接联系,是紧密联系耦合。工作设计、工装与设备、产品开发有其独立运作的内容,且受人力资源、设计、工程学科的影响,与企业运营管理整体建立间接联系,是一种松散耦合。

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与企业标准体系整体之间相互联系,都有着价值链流程核心。其中模块价值链流程、企业运营计划与控制、企业运营组织、质量管理、工作设计、工装与设备、直接与标准体系建立联系,是紧密耦合。选址与布置不属于核心的日常运作,产品开发与设计有其独立运作的内容,与企业标准体系整体建立间接联系,是一种松散耦合。

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与企业标准体系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围绕着价值链流程核心进行运作。企业标准体系包括结构标准体系和过程标准体系。结构标准体系与模块价值链流程、企业运营计划与控制、企业运营组织、工作设计、质量管理、工装与设备管理建立直接联系,过程标准体系与模块价值链流程、企业运营计划与控制、企业运营组织、质量管理建立直接联系,结构标准体系和过程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的这些部分是紧密耦合。结构标准体系与产品开发与设计、选址与布置具有间接联系,过程标准体系与产品开发与设计、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工装与设备管理建立间接联系,是松散耦合。

企业标准体系各部分与整体围绕着价值链流程核心进行运作,不论结构标准体系还是过程标准体系都与企业标准体系整体建立直接联系。由此,企业标准体系各部分与整体是紧密耦合。

由于企业标准体系既属于企业运营管理学科,又属于标准化管理学科,而标准化管理学科有其特有的内在运作规律,企业标准体系需要按照标准化管理学科规律的要求进行运作。但标准化管理学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企业价值链流程运作核心的明确和外部市场需求环境的改变而能动性的改变。从上述分析中能够看出,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运营管理从整体到结构存在着耦合关系,这些耦合关系中有紧密耦合、松散耦合,这些耦合都是标准化管理学科发展所必须考虑的。从学科视角来看,需要明确整体和结构的耦合部分和内容,需要明确是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在密耦合和松散耦合的范围内,强化耦合联系,使耦合程度越来越高,使整体和结构耦合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样才能够清除无耦合状况的干扰,使整体和结构耦合有效运作。

从顾客需求、企业标准体系、企业运营管理的综合运作来看,耦合机理主要体现在:

1、价值增值机理。学科视角下企业运营管理运作按照市场中的顾客需求进行,这就需要从顾客的感知价值出发,以价值增值为目标进行运作。随着耦合主体企业运营管理目标由提高生产率转变为价值增值,耦合客体企业标准体系也需要按照价值增值目标进行运作,从而实现耦合整体和结构的价值增值运作。

2、相异融合机理。学科视角下企业运营管理按照集成的要求进行运作,实现顾客差异化与企业效率的融合,将同一层次内和不同层次间具有相悖关系的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功能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企业运营管理集成运作。企业运营管理由相悖功能分离到相悖功能融合的改变,要求企业标准体系也需要将相悖功能融合体现其中,从而实现耦合整体和结构的相悖功能融合运作。

3、协同运作机理。学科视角下企业运营管理将先进运营方式、信息运作、绿色运作、模块运作融入其中,进行协同运作。随着企业运营管理从单一运作转变为协同运作,企业标准体系也需要按照协同要求进行运作,从而实现耦合整体和结构的协同运作。

4、约束机理。企业标准体系既需要符合企业运营管理学科要求进行运作,还需要符合标准化管理学科的要求运作,这就需要耦合按照企业运营管理学科和标准化管理学科界定的范围进行运作,从而实现界定范围中的整体和结构耦合。

(二)学科视角下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度量

1、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标准体系与市场环境耦合模型

企业在面对差异化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运用企业集成战略和集成协同来提高运营效率,可以通过计量模型体现此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整体集成运作。模型计量公式为:

M=w1T1+w2T2

(1)

公式(1)中,M、w1、T1、w2、T2分别代表企业运营管理整体集成度量值、顾客满意系数、顾客满意度量值、企业运营效率与价值系数、企业运营效率与价值度量值。公式中的M体现出企业运营管理整体集成计量,将代表差异需求的w1T1和代表大规模运营效的w2T2融合起来,将企业集成战略和集成协同计量具体化。[4]

以整体模型(1)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原理,构建企业运营管理和企业标准体系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模型,以明确二者对环境的耦合程度。这一模型计量公式为:

MH=wH+λG

(2)

式中,MH、w、H、λ、G分别代表企业运营管理和企业标准体系对市场环境的耦合度、企业运营管理适应系数、企业运营管理适应度量值、企业标准体系适应系数、企业标准体系度量值。

MH的计算以(1)式中的企业运营管理整体集成度量值M为基础,通过MH计算得出企业运营管理和企业标准体系整体耦合程度,以明确整体对市场的适应情况。H和G是通过对MH的拟合度来分别进行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标准体系对市场环境趋势性的耦合计量,且与设定的阈值比较,就可以得出与市场环境耦合程度,从而体现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标准体系与市场环境耦合。

2、企业运营管理与企业标准体系整体耦合模型

企业运营管理整体与企业标准体系整体的耦合可以运用一元回归原理,构建耦合模型。这一模型计量公式为:

H=φG

(3)

通过G对H的拟合度来表示企业标准体系整体对企业运营管理整体的耦合程度,且与设定的阈值比较,就可以得出耦合程度,从而体现企业运营管理与企业标准体系整体耦合。

3、企业运营管理与企业标准体系结构耦合模型

结构耦合需要明确企业运营管理中产品开发与设计、模块价值链流程、选址与布置、企业运营计划与控制、工作设计、质量管理各部分与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结构式标准体系与过程式标准体系各部分之间的耦合程度。以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为横轴i,以企业标准体系各部分为纵轴j,形成纵横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区间化的生成处理。模型如下:

xi(k)=[xi(k)-minxi(k)]/[maxxi(k)-minxi(k)]

(4)

式中,xi(k)、minxi(k)、maxxi(k)分别为对应关系的原始实际数据、最小数据和最大数据。

原始数据经过区间化的生成处理后,数据具有统一性质。需要计算数据的绝对差。绝对差计量模型如下:

Δi(k)=|1-xi(k)|

(5)

运用计算的绝对差,建立企业运营管理某一部分与企业标准体系某一部分的耦合模型如下:

(6)

由于对应关系数据不论从整体和结构都属于越大越好的方向,因此建立企业运营管理整体与企业标准体系某一部分的耦合模型如下:

(7)

式中,γH为整体与部分耦合度,ξHi为部分与部分耦合度。

建立企业运营管理部分与企业标准体系整体的耦合模型如下:

(8)

式中,γG为整体与部分耦合度,ξGi为部分与部分耦合度。

通过ξi、γH、γG的计算,就可以得出企业运营管理某一部分与企业标准体系某一部分、企业运营管理整体与企业标准体系某一部分、企业运营管理部分与企业标准体系整体的耦合程度,与设定的阈值比较,确定耦合的紧密程度。

4、企业运营管理自身耦合模型

企业运营管理自身耦合需要建立以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为横轴i,以企业运营管理整体为纵轴j的对应关系。对对应关系的原始数据进行区间化的生成处理,建立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对企业运营管理整体的耦合模型。模型如下:

ξHi=[minΔH(k)+ρmaxΔH(k)]/[ΔHi(k)+ρmaxΔH(k)]

(9)

通过ξHi的计算,就可以得出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与企业运营管理整体耦合程度,与设定的阈值比较,就可以确定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的耦合紧密程度。

5、企业标准体系自身耦合模型

建立以企业运营管理各部分为横轴i,以企业标准体系总体为纵轴j的对应关系。对对应关系的原始数据进行区间化的生成处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各部分对企业标准体系整体的耦合模型。模型如下:

ξGi=[minΔG(k)+ρmaxΔG(k)]/[ΔGi(k)+ρmaxΔG(k)]

(10)

通过ξGi的计算,就可以得出企业标准体系各部分对企业标准体系整体耦合程度,与设定的阈值比较,就可以确定企业标准体系各部分耦合紧密程度。

六、以耦合机理为基础的学科视角下企业集成标准体系构建

(一)按照与企业运营管理耦合要求构建企业集成标准体系整体

按照价值增值机理、相异融合机理、协同运作机理、约束机理这些耦合机理的要求,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从企业运营管理出发进行。从三个阶段的耦合来看,企业运营管理需要将顾客差异化和自身运作的效率融合起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功能相悖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改变,需要通过企业集成运营管理运作实现。企业集成运营管理运作通过企业集成战略、延迟策略和模块运作实现。企业集成战略是从战略高度,将大规模生产所反映的成本领先战略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差异化战略融合起来,[11](P40)将成本领先战略进一步扩展为价值领先战略,从而实现价值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的融合为一体的企业集成战略。企业集成战略运作时,体现为延迟策略,而延迟策略通过通用模块、专用模块、链接模块的具体作业进行运作。企业标准体系需要反映通用模块、专用模块、链接模块运作要求。

企业集成运营管理运作实际进行时,通过实体和流程实现,而实体需要通过流程实现,因而流程是实际运作的主体。企业集成模块化设计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实体设计。这一设计将以产品为主体的设计出发点改为模块设计,使设计能够进行产品族设计,使延迟策略具备了实体运作空间。企业集成流程设计是企业流程设计,这一设计将以企业集成模块化设计为基础,通过模块价值链流程实现运作。企业标准体系需要反映模块价值链流程运作要求。

这样企业标准体系就实现了对企业集成运营管理运作的体现,从而形成了与从根本上改变的企业运营管理耦合的企业标准体系整体,即企业集成标准体系。这一体系通过通用模块、专用模块、链接模块和模块价值链流程来体现集成标准体系运作要求。

(二)按照自身耦合要求构建企业集成标准体系结构

企业集成标准体系需要从企业标准体系自身耦合出发进行企业标准体系结构构建。从三个阶段能够看出,企业标准体系没有从整体上反映企业标准体系运营活动,没有实现动态标准体系和结构标准体系的融合。这就需要企业集成标准体系构建以过程式标准体系为中心的由过程式标准体系和结构式标准体系构成的标准体系结构。企业集成结构式标准体系体现标准体系的构成;企业集成过程式标准体系动态反映企业集成运营管理运作过程。

1、企业集成过程式标准体系

耦合需要有反映企业运营管理动态的企业标准体系,这是企业运营管理对企业标准体系的中心需要。企业集成过程式标准体系通过企业集成流程反映企业运营管理动态,体现企业集成流程运作,由主体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和共同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构成。主体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反映企业特有的标准体系模块价值链流程活动,共同价值增值活动反映共同的模块价值链流程活动。制造企业的主体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采购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研发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制造过程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仓储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销售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服务企业的主体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服务输入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服务研发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服务转化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服务销售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制造与服务企业共同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物流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信息流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能源资源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

2、企业集成结构式标准体系

耦合需要反映出企业标准体系运作的组成,从而将企业过程式标准体系和结构式标准体系结合起来,实现过程式标准体系和结构式标准体系耦合。过程式标准体系尽管需要反映其动态一体化要求,但其运作过程中也体现出其结构化特征,因而可以以结构式标准体系为基础形成过程式标准体系。[12]企业集成结构式标准体系包括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将过程式标准体系通过结构式标准体系体现,就可得出与过程式标准体系联系的结构式标准体系。

制造企业的采购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采购模块管理标准体系、采购模块技术标准体系、采购模块工作标准体系;研发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研发模块管理标准体系、研发模块技术标准体系、研发模块工作标准体系;制造过程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制造过程模块管理标准体系、制造过程模块技术标准体系、制造过程模块工作标准体系研发;仓储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仓储模块管理标准体系、仓储模块技术标准体系、仓储模块工作标准体系;销售模块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销售模块管理标准体系、销售模块技术标准体系、销售模块工作标准体系。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一样,与过程式标准体系联系构成结构式标准体系。

制造与服务企业共同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具体内容为:人力资源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体系、人力资源技术标准体系、人力资源工作标准体系;物流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物流管理标准体系、物流技术标准体系、物流工作标准体系;信息流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流管理标准体系、信息流技术标准体系、信息流工作标准体系;价值流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价值流管理标准体系、价值流技术标准体系、价值流工作标准体系;能源资源价值链流程标准体系包括能源资源管理标准体系、能源资源技术标准体系、能源资源工作标准体系。

以制造企业为例,将以耦合机理为基础的学科视角下企业集成标准体系通过图示来体现。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集成标准体系

纵观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运营管理的耦合进程,只有从二者耦合的特性出发,依据耦合机理和量化结果,全方位地进行耦合,才能从根本上面对耦合中的各种挑战;才能从整体上构建出适合市场变化的企业集成标准体系整体,确立企业集成过程式标准体系和企业集成结构式标准体系,能动地促进全方位耦合的实现。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一是将企业集成标准体系和企业集成运营管理的耦合内容具体化,使耦合落到实处。 二是耦合模型进一步展开, 从企业

实际数据出发,建立运算的具体步骤,测算具体的耦合程度。三是将企业集成标准体系中的过程式和结构式标准体系具体化,增强标准体系的可行性。

[1] 丁波,徐五九,潘莉,等.卷烟工业企业精益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与建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22-24.

[2] 冷绍升,吴颖利.企业标准体系范式的比较与创新[J].企业经济,2009,(10):16-19.

[3] 李春田.企业标准体系须进行结构改革——试回答“企业标准体系该怎么办?”[J].中国标准化,2015,(5):90-97.

[4] 冷绍升.学科视角下企业运营管理演进与创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9-66.

[5] F.罗伯特·雅各布斯,理查德B.蔡斯著,任建标译.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 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莫娜J.菲茨西蒙斯著,张金成,范秀成,杨坤译.服务管理——运作、战略与信息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7] 舒辉编著.标准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 李雪平,邹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商界,2009,(5):188-189.

[9] 李在卿,吴君.持续成功的管理——ISO9004:2009标准解读及相关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M].北京:中国之间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0] 李会军,席酉民,葛京.松散耦合研究对协同创新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12):109-118.

[11] 冷绍升.企业集成运营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12] 冷绍升,吴颖利,崔磊.我国海洋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构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5-37.

责任编辑:王明舜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and theEnterprise Operation Management from the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Leng Shaoshe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There is a special attribute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and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Management, both of which experienced the three stages of coupl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stages, we could find that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m has many inherent deficiencies and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undamentally and achieve effective coupling between them,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and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and quantify the coupling by mathematical models to clarify the degree of coupling. The author suggested building the whole enterprise integration standard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of it from the mechanism and model of the coupling, then realizing innovation of the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Enterprise Operation Management; coupling; mechanism; enterprise integration standard system

2017-04-11

冷绍升(1963- ),男,辽宁大连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企业运营管理研究。

F27

A

1672-335X(2017)03-0031-09

猜你喜欢
运作价值链耦合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企业创新机制的设立和运作研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