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率

2017-06-22 15:04何泽书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小学生

何泽书

摘要: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通常开设在三年级以上,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本文简单介绍了此门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就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开设,虽然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例并不大,课时安排也不多,但对于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引导其拥有高尚道德情操以及作为社会性质人必备品格的教育途径。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否正确、积极面对生活、对待挫折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操守等。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基本都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通常是三年级以上,这一时期正是人格、品格形成的关键期。在教学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比以往要更高一些,但仍有一些教师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讲授上,并不能将这门课程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或仅以枯燥乏味的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而且评价形式单一,仍然采取以往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以试卷分数来判断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些都影响着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现代教育提倡多媒体教学,不但给老师的教学带了方便,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有用的教学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周边的资源。这种形式的教学要比以往的说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更好地与生活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共鸣,比起一味说教更有说服力。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案例和资源,并通过多媒体演绎给学生,将寓教于乐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在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第一课时“我爱我的家”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上网搜集相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包括家庭出游、家庭聚会、家里人生病了互相照顾、父母陪同孩子谈心等,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回忆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重温家庭的温暖,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自己身处一个有爱的家庭中。影视资料搜集到的是《即日启程》中末尾的片段,妻子照顾老人和女儿,给婆婆围上围巾,并且牵着女儿,很温馨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母亲的伟大,而这种伟大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的,一家人其乐融融才是家庭和谐,教育学生身处在家庭之中,就要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搜集到的音频资料是《让爱住我家》,通过歌词“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教会学生爱自己的家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并不需要多么伟大和轰轰烈烈,从一点一滴做起,学会爱自己的家。

(二)以学生未知的领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的时期,任何与自己有差异的事物都能够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掘,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引导学生。

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的山和水”中“我的祖国多辽阔”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等,如蒙古族人喜欢饮用马奶酒、吃羊肉,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南方人过年吃汤圆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地域或民族的人们与自己现阶段的生活及饮食方式有所不同,引起这些的原因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水果蔬菜,展示南北经济作物有所不同,在冬天寒冷的季节我国最北部能达到零下40几度,而在最南边的海南岛还可以在海边晒太阳,向学生说明造成这些是由于纬度跨度大,导致气候有所不同。

(三)将课本上的知识或能力与实践结合,使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于实践中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不同与其他学科,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这门课程更重视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以真真切切的生活为出发点,将学到的知识融汇于其中。这门学科技能的掌握不仅仅停留在卷面也不止在于考试的分数,不是简单的知识累加或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生活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在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中“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这一课时的教学中,以本地区或附近地区遇到的自然灾害为授课重点,兼顾我国地形地貌、气候情况以及其他地区所遭受到的自然灾害为例,教会学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救方法,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他人施以援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模拟演习演练,模拟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周边情况,教会学生如何有秩序的迅速脱离危险的环境和借助身边的客观条件进行自救。在模拟演习后,教师对模拟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此反复多次,让学生掌握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应对方法,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自然灾害中沉着冷静不惊慌、不被伤害,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他人进行援助。

(四)重视提问和评价环节

在品德和社会这一课程的教学上,提问和评价环节尤其重要。提问环节即可以设定在课程未开始之前,也可以设计在课程结束之后。在课程未开始之前设计提问,教师可以以身边发生的小事进行提问引入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和求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课程结束之后的提问环节,应该设置成针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感悟的,使教师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设计。

评价环节也尤为重要,在品德和社会这一课程的教学中,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正确地使用评价能够使学生树立信心,而不科学或武断的评价会使学生信心受挫,一蹶不振。

可以在提问之后给予评价,也可以忽略提问直接进行评价。小学生处于对老师尤其依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态度尤为关注。教师的评价可能直接引起其情绪情感的变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尤其注意这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可过于苛刻和降低,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以多角度评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可。

三、结束语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重点不仅在于讲授教材上的内容,更多的是使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品格,学会一定的技能,掌握一定的生活本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及知识能力的拓展,才能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左梦飞.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毛爱春.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科技展望,2015,(02):192.

[3]苗玉英.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3,(25):48-49.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