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与因材施教的比较研究

2017-06-28 02:12原雪
神州·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观多元智能因材施教

摘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始自孔子,是我国教育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多元智能理论传入我国后,两种理论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虽然提出理论的时间数隔千年,但是二者存在许多互通之处。

关键词:因材施教;多元智能;教育观

1.美国多智能理论的提出

多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对人类潜能的本质与实现的研究中提出的成果。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数学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音乐旋律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等在内的七种智能。这七种智能代表每个人七种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展出来。他们特别强调多元智能在学校教育与家庭中的应用,其所论述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的内容,其理论较为具体。

2.中国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始自孔子,朱熹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这一理念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在《论语·公治长》中曾记载孔子曾评价他的学生:“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这些无不反映孔子对学生之间才能差异的明察。这体现了因材施教是要求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注重个体差异。孔子让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但是不采取一刀切,主张“君子不器”。因此,他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他的精心教育下,三千弟子成就各不相同:七十二贤人更是精通“六艺”,十名“尖子生”又各有所长。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先天遗传特质,就是人的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受学生的个别差异所制约,又能长善救失,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出各种人才。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精华。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自从孔子兴办私学二千多年以来,无数教育者在倡导孟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的时候,从不同的层面传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先天遗传特质,就是人的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受学生的个别差异所制约,又能长善救失,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出各种人才。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精华。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自从孔子兴办私学二千多年以来,无数教育者在倡导孟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的时候,从不同的层面传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把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使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为经典教学原则。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所以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3.兩种理论的比较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随着智能课程的实施,教师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 学习风格”,所以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智能所长。在具体的评价操作方法上,加德纳推荐了“学习档案”的评价方法。而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人与人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教育实践中,他注意分析每个人的特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主张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由教师这个人对学生那些人的双边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先由教师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

4.总结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在我国被人们广泛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背景与理念的不断改变,因材施教的理解与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重新认识了智能的涵义,为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思想指导。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教育要促进学生不同智能的全面发展,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通过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研究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导向、基本结构,完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构建,弥补以往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从七种智能为着手点,带动学生各个智能的发展,建立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学生的教学活动。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利用因材施教模式开展。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思想,为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思想指导。从多元智能的视角重新探究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翠英.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2]杨宏伟.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转变我国教育观念的启示[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3]曹睦晗.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山西青年.2016(02)

[4]戴长征.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J].新课程(中),2016(04)

[5]谷同飞,贾艳梅.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出现的变化与误区[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

作者简介:原雪(1992)女,籍贯:山西,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理论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观多元智能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