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2017-06-28 19:57马淑芬
神州·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小学数学

马淑芬

摘要: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进行探讨,首先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意义,然后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题教学;有效引导

一、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有效引导”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减轻压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体验到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通过适当的情境对学生予以进一步的引导,环境这一外界因素实际上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如果能够采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使之能够对数学的学习引发思考,那么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整体水平作为着手点,巧妙的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进而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时,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一定要在现实的基础上,不能与实际相互脱离,如果脱离了现有的环境进行情境的创设,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对于学习效果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学习“角”为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上进行情境的创设是十分有效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的导入就会简单许多。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角的基本概念等,此时教师就可以以此创造出一个场景,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上还有理论上,应该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感知,这样对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具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亲自感受,这样他们就会对“角”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与角有关的物品,令学习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巧设疑问,引导积极思考

问题使人生疑,有了疑问才能进行思考,有了疑问才能实现引导的目标。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的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引导”的目标。在问题中,学生可以发现他们不懂的地方,在问题中,他们还能够进行分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四根长短不一的小棒中任选三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呢?”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其得出三角形边的规律:当两边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时,就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有效引导了学生对相关规律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其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正确引导,纠正学生错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同样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对学生“错误”的思考进行纠正引导。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还不高,致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一般包括知识上的错误和理解上的错误这两种类型。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时,首先应判断学生错误的类型,然后再对其进行引导、分析。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初步学习”时,首先,教师应先向学讲述分数的基本知识。其次,当學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好时,应设置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再把其中一段绳子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时,很容会对第二个问题产生理解上的错误。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及时地为学生纠正,并利用学生的这个“错误”来引导其对分数基本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4. 小组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生年纪尚幼,缺乏足够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往数学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课方式单调乏味,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也生搬硬套,不够灵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知识,久而久之,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注重对学生提问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小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维护好小组合作活动开展的秩序,仔细观察与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且检验学生的讨论成果,同时对小组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中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及学生适当的鼓励。如此一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三角形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教师需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和学生一同对三角形特征及分类进行整理,找出讨论结果和书本内容存在的偏差。在三角形知识教学过程中,可穿插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知识,促使学生触内旁通,对学生原有知识进行巩固。

结语:

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维护课堂秩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仁.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引导作用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4(29):94-94.

[2]李雪娇.探析小学数学精彩课堂的有效引导[J].考试周刊,2013(21):8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预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与应用研究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