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化设备对玉雕行业的影响

2017-06-28 06:00李宝双
神州·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多元变革人工

李宝双

摘要:当今智能科技发展迅疾,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无孔不入,由智能工具引发的行业大变革将成为大势所趋。未来,一台智能化的玉雕机在手,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玉雕师。那么职业玉雕师(手雕技师)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手工雕刻是否会被机雕碾压而陷入绝境?这种思考会否杞人忧天?而我们是否清晰当下及未来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人工;变革;创新;多元

玉雕工具智能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玉雕行业现今的态势

当今,智能科技发展迅疾,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参与几乎无处不在。未来由智能科技引发的行业变革将成为大势所趋。工具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的普象。可能,不久的将来,一台智能化的玉雕设备,会让丝毫不懂玉雕的普通人瞬间变成“玉雕高手。”那时,纯靠手工雕刻谋生的玉雕师将何去何从?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近年,玉雕業界人才辈出,百花齐放。加之新工艺、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的创新、变革与应用,更是使得玉雕行业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甚至偶尔出现颠覆性的发展突破。老、中、青几代玉雕技师同时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变革的节点上,思维模式与接受能力的不同,直接导致他们处境的分化,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加之新工具、新设备层出不穷,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常常让人应接不暇。而与之对应的新工艺、新技术还没有被彻底的熟练掌握,就又出现了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一时间弄得大家焦头烂额,无所适从。苦苦的各自在纷繁的乱象中,寻找方向和出路。

然而,随着大众消费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和提升,玉雕行业在局部繁荣的背后,呈现出的是整个行业发展态势的疲怠,整体陷入泥沼,每况愈下。外部环境的恶化,也在悄然倒逼玉雕师本身的审美倾向及创作偏好发生变化,玉雕创作逐渐的向多元化、时尚化、兼容化、智能化偏移,并悄然成为几大主流趋势。单一的创作载体,正在越来越明显的束缚和局限玉雕技师的创造性。如何突围、转变和发展,成为当下紧迫的课题之一。

其实,自从智能设备引入玉雕行业以来,关于机雕和手雕的孰优孰劣以及未来生存态势的辩论从未停歇过。纵观历史,每一项技术变革,必然会引起相关甚至不相关行业的一系列变化。对于玉雕行业,智能化设备引入是大势所趋。由此而引发的行业剧痛和激变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刺激也注定将成为玉雕行业发展的必然源动力,既是危机也是契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对固步自封的人来讲就是危机,顺势而为、应机而变的可能就会得到长足发展,甚至是成为飞跃式进步的契机。

(二)机雕的行业分析

其实大部分繁琐又不需要太多创造力的重复劳动,都应该被自动化取代。这是对于未来社会发展显而易见的预判。玉雕行业也不应例外。机雕的精准、稳定,批量复制生产,越来越智能化,使之在量化生产中,有着人力无法企及的优势和效率,玉雕设计的智能程序在持续的研发和改进中,由人主导的设计变得越来越便捷和简单,把传统玉雕创作的体能和智能双重消耗的模式变成单一的智能投入,大大的节省了玉雕设计师的体能和时间投入的成本。如果机雕继续深入发展提升,可以更大的解放人力,让设计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设计创作中去。

我们要大力的研究和发展智能化工具,但不能过分的依赖工具。工具不等于设计、不是技术、不能取代审美.....把一把菜刀磨的飞快,并不代表你切菜的功夫就会好得不得了。好的工具会让匠人的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它依然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并不能完全取代技术。玉雕也一样,无论智能设备如何发展,真正的决定因素还是匠人的设计思维和审美意识,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机雕目前来看,只能复制,无法自主创作。机雕作品暂时看还无法融入更多作者的情感。机雕依然是需要人来主控创作的。实际上,机雕与传统玉雕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雕刻工具的效率、操作方式和加工形式的不同,还有玉雕设计方式的不同。机雕现在只能加工自然状况不是很复杂的玉材,仍需继续发展,达到能适应复杂玉石状况的程度。现在还不具备抛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主观依然还需依赖人的设计控制,短时间内无法做到自主设计的状态。

(三)手雕的分析

传统手雕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强的来自行业内外的多重冲击,包括智能工具、设计意识、审美趋向、社会文化、消费认同等多层面的立体冲击。手雕的魅力,在于其存在着极大的随机性,偶然性,或然性,不确定性。不可复制,无法预测,是随机的美,流动的美,也可能是稍纵即逝的美。

玉雕艺人在创作中,往往面对的是不规则甚至是瑕疵遍布的玉材,如何随机的巧妙处理这些瑕疵,使得玉雕创作充满了无限的张力和想象空间,这也是玉雕创作的最大魅力所在。同时,这也可能是机雕永远无法企及的。

一言蔽之,机器无法达到的地方,才是手工意义的开始。

(四)机雕和手雕未来的共存模式

未来的玉雕行业中,人跟网络、机器、智能,不应是对抗的关系,而应更多的思考如何做到兼容并蓄、有效掌控和利用,达到游刃有余。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叫《神鞭》的电影,其中有句经典台词,至今记忆犹新:“鞭剪了,神还留着!”老一辈的玉雕师,以前的绝活是把刻刀用神了,现在我们的绝活就应该是把机器用神了。任何技术无外乎就是钻研,让自己成为绝活,用什么工具都一样。匠人的意识和技术永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变革,适应工具、技术、意识、审美、消费观念等的变化,伴随新工具的出现必然会有新技术的产生,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排斥、指责、退缩、甚至返祖,而是要敢于挑战、勇于接受、善于学习、致力于实践、提升和发展。

“艺术本天性,匠人需用心”,但如果只是简单的认为机器的作用只是提高效率和产量,可能又陷入到另一个困局当中去了。其实不管是工具的进步,还是机器的智能化,都是为人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艺术修养,而不是用于提高产量,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品质而不在于其数量……

机雕与手雕在未来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反倒应该更像阴阳相济、互补互成的关系。主观的能动性在于人,科技是把双刃剑,人更多的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驾驭,而不是对立。

参考文献:

[1]李园,文海.立体数控雕刻技术在玉雕中的实践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7,(02):40-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变革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变革开始了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