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让学生终生受益

2017-07-01 13:18李彩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

李彩燕

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被忽略,教师认为阅读是学生本身的事情,没有引起重要的关注;而学生认为阅读无关紧要,也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些学生也爱好阅读,但阅读的东西大多是小说或是自己最热爱的某类杂志,甚至是一些追求情节低级趣味的书籍,这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帮助不是很大。要想学生爱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必须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且阅读的范围是博览群书,书的内容是积极向上、有正能量、对人有用的书籍。这样的阅读才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阅读;爱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1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相当的份量,但我们教师往往会忽略引导学生阅读,在教师心目中总认为阅读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训练达到的,必须长期的坚持才会有收获,所以教师会急于求成或放弃。但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上阅读,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比什么方法、培训、家教都强得多。学生一旦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他将会终生受益,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几点体会,同大家一起分享。

一、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什么学科都离不开语文,离不开阅读,可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字写得越来越不像样子。我们知道,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毫无夸张地说,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终生受益的。让学生明白:阅读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阅读可以给我们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课外阅读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要时刻引导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阅读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他爱上“阅读”,我们知道在所有成功人士的特质中,不论是从事什么行业的,最明显的一个特质就是都喜欢“阅读”,都是知识广博且主动求知的人。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那教师又应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熏陶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教师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 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其次,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我们要学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同时,教师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誦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对于一篇文章也应采取多种形式朗读,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如果采用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表现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读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朗读教学,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朗读能力。例如: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懂得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生掌握了技巧,读起文章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创造阅读环境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特别是农村学校,学校资源有限,图书不多,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开辟班级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例如: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五、要有毅力,坚持阅读

阅读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人工作后取得成功的关键,可以说阅读会影响一个人一生。教师在引导学生爱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学会做人做事。但学生的毅力有限,坚持一两天,个把星期就会慢慢不坚持下去了,在实践中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情况。所以,语文教师一定想办法,让学生坚持阅读,有信心,有毅力,坚持不懈。让学生明白: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的阻挡,只有坚持就会有结果,再坚持就会胜利。阅读也是一样,要坚持不懈。正如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传授课本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还坚持不懈,把阅读当作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最后,笔者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阅读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学生时代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广西合浦县公馆镇第一初级中学 536100)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养成书写好习惯
好习惯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