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途径分析

2017-07-13 06:33李阿特杨博王晓月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大学生

李阿特 杨博 王晓月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途径,应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局限性以及提出的特殊要求,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角度探索相应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53-0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基于网络这一特定开放的载体和平台,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它是一个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理念,包括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目的是使得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符合其社会要求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网络并非单纯的背景环境,而是作为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更逐步成为人们的重要实践方式和生存方式。事实上,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以及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网络化,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和条件性的要求,并能够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拓展。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这一特定环境的体现,它并非是另外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仍旧存在。与此同时,网络环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也将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带来诸多新问题。因此,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途径的探索,既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局限性,又要考虑与网络相结合的特殊性,清晰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方能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以说理教育为主,它具有明显的传统优势,但是这种教育方法最适宜的条件是:环境相对封闭、政府威信高,并且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同时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趋于保守。然而,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于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均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之中。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仍旧依赖于传统的说理教育,不仅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因为反感这种教育方法,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抵触和排斥。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环境要求的低契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并试图通过网络来寻找价值立足点,积极探索采用什么样的思想、理论、知识以及情景才能有效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与此同时,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都带着一定的需求和准备状态,并体现在网络使用过程中,通过网络使用兴趣可以推测出他们的需求。据以往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使用网络以放松休闲、便捷学习生活以及以在轻松的氛围下满足自我提升的需求为主。然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却几乎以一种封闭的姿态进行展示,不仅忽略受教育者的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教育内容放在网络上,仅能算作“+互联网”而非“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没能把握网络对于教育内容的特殊要求,又未能了解互联网的意义,因而大大影响其有效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探索

(一)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创新教育方法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代课题,有意识地借鉴其他学科领域内有效的工作方法,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添新的元素,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探索和必然选择。

1.社会工作方法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念性引导。社会工作方法强调对工作对象的服务、尊重和理解,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方法,使其发挥理念性引导作用,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和完善。(1)服务性取向。借助社会学工作方法,引入服务性理念,以体现教育者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提供多角度的帮助和支持。在具体工作规划上,要以解决问题和处理困惑为出发点,借助网络,可实现方便、快捷、及时、周到和高效等服务理念,以帮助大学生更有效地运用资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大学生活。(2)主体性视角。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以助人自助为理念,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自由性特征决定教育信息若要有效传递,必须要从大学生的主体性视角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2.心理疏导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技巧性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就是通过疏通與引导心理过程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其教育过程也更符合教育规律。(1)关注个体独特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状况与水平进行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影响,但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演变成说教,即教育者对个体特殊性的忽视。而心理疏导方法的核心特征就是对个体予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时对个体的独特性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营造出安全开放的教育环境,被教育者自然能够全然开放自我,让教育者有机会了解被教育者的真实状态与水平,为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提供决定性保障。(2)关注情绪情感。心理疏导过程之所以是非常有效的沟通过程,关键在于它不仅关注个体的认知过程,更以情绪情感的疏通为主要工作思路,因为情绪情感具有非常大的能量,占据个体的主要精力,消耗大量精力,只有将个体的情绪情感有效疏导,教育引导工作才能有开展的空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心理疏导法,不仅以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个性倾向性层面的内容为工作对象,更重要的是把个体的情绪情感状态纳入工作范畴,帮助其恢复到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中,并有力量和勇气面对问题,其教育效果必然有实质性的进展。(3)注重双向沟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说理过程,强调道理本身的内在逻辑,教育者对自身的表达有一定要求,但忽视受教育者的理解和反应,甚至忽略受教育者的表达需求,这是一种单项交流,信息并不能够有效传递,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妨碍教育效果。心理疏导法本身对于双向沟通予以高度重视,能够对于受教育者予以充分的关注,通过信息反馈能够及时了解受教育者对于教育信息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修正下一步的教育方法。因此心理疏导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为有效的沟通模式,而网络又恰好为双向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提升網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需求的契合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的需求相契合,这样大学生在获取网络信息的同时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教育效果来看,要优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宣讲。

1.提升与网络新闻的融入。目前高校网络新闻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纯粹是思想教育或政治教育,是一种单向说理式的教育,这样的新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因而容易被过滤掉,相关内容不会被学生阅读,也根本不会有实现教育价值的机会。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挖掘社会热点事件,甚至娱乐新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

2.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贴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他们的实际需要,才能获得稳定的关注度。与此同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实陈述上,更要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内容,一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帮助、指导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另一方面,要注重价值引导,使得教育既贴近生活又有深度,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于无形中发挥巨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董海军,杨荣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需求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04):15-19.

[2]晏萍,裴丽娜.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03):76-79.

[3]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08-116.

[4]詹姆斯·波特.媒介素养[M].李德刚,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

[5]生奇志,展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6-70.

Abstract:Efficiency of realizing approach of cyb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s on its limitation and the demand of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The approaches of realizing the efficiency of realizing route though Internet mainly include ways as following:the method and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media literacy of educatee.

Key words:cyb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alization approach;college students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