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2017-07-13 08:25王晓燕
人民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研学立德旅行

王晓燕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开展研学旅行,正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需要我们站在实践育人、全面育人的高度,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落实到研学旅行的具体活动内容中。

把教育性原則放在首位,促进旅行活动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活动,研学是月的,旅行是手段,两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通过旅行巾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

要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必须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寻找适切的研学主题和教育目标,深度促进旅行活动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要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

目前,教育部已正式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作了明确规定。例如高中阶段的具体目标,在价值体认方面,提出“通过研学旅行,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与之相应,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特别强调了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巾的体验感受、身心、思想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巾小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学校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的活动主题,做好课程开发,确保育人效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与学科课程相比,研学旅行活动是一类新型的课程。从课程性质看,它是实践性的活动课程;从课程特征看,它是一门集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于一体的课程;从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看,它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旅行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引导他们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突出实践性活动课程的育人效果,正是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创新。这类课程在培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应当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因地制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在实践学习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正因如此,《意见》重点强调了要根据研学旅行的育人目标,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活动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从活动的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研学旅行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

贯通课内外、校内外时空资源,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

学校要加强研学旅行资源的创造性整合,构建丰富载体,确保活动内容品质。研学旅行育人日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场所(基地)的选择。作为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月的的校内外综合实践育人形式,研学旅行要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几。研学旅行基地的功能、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都需要进行创造性整合。

从育人资源的整合看,既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跨界整合,也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例如,要统筹安排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线路的课程资源开发;要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从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博物馆、科技馆、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中挖掘和整合可利用的课程内容。贯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时空资源,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

《意见》把“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作为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工作目标。从实际操作看,要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做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提供丰富的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确保研学旅行的活动品质。

例如,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巾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同(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等等。总之,要通过资源整合,以基地为重要依托和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建立健全研学教师培训制度,建设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

要加强研学旅行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学旅行质量和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承担课程开发、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方面的责任,负责制定并落实研学旅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实施方法、路径选择、出行线路、费用收支、对外联络沟通、注意事项,等等。

《意见》明确要求“学校白行开展研学旅行,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此外,应建立健全研学教师培训制度,开展对研学旅行专兼职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全员培训,明确培训目标,努力提升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等,使教师在研学旅行的路途中,能及时捕捉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

总之,要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构建具有研学旅行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校内与校外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确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实践育人常态长效机制,从而构建起“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打好基础工程。

猜你喜欢
研学立德旅行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