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番茄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7-07-18 12:09
吉林蔬菜 2017年7期
关键词:青枯病病株悬浮剂

樱桃番茄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7.07.014

1 樱桃番茄茎腐病

1.1 症状:茄病镰孢引起的茎腐病,初症状不明显,持续一段时间后,番茄植株呈枯萎状,茎基部产生褐色至深褐色略凹陷斑,向上下及四周扩展,当扩至绕茎 1 周时,出现枯萎状,与枯萎病相似。番茄小双胞腔菌侵入番茄后引起茎叶产生褐斑。

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茄病镰孢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湿度大时病菌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小双胞腔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展。雨日多、湿气滞留易发病。

1.3 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2)镰刀菌引起的茎腐病,于发病初期对症喷洒 40%多·硫悬浮剂 500倍液或 50%多菌灵悬浮剂 600 倍液。(3)番茄壳明单隔孢引起的茎腐病喷洒 40%百菌清悬浮剂 500 倍液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900 倍液。

2 樱桃番茄溃疡病

番茄、樱桃番茄溃疡病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发病重的成片或成棚萎蔫死亡,损失惨重。

2.1 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产生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致幼苗枯死。成株染病,常从下部开始显症,初发病时下部叶片边缘褪绿打蔫后卷曲,全叶呈青褐色皱缩干枯。该病进一步扩展时,在叶柄、侧枝或主茎上产生灰白色至灰褐色条状枯斑,茎部开裂,剖茎可见髓部开始变空,维管束褐变。病害扩展缓慢时,病茎略变粗,其表面生出较多不定根或刺状突起,终致病茎髓部全都变褐,造成全株枯死。果实染病,常由病株茎部向果柄扩展,致部分韧皮部和髓部变褐腐朽,扩展到果实内部致幼果空瘪或畸形,胎座瘦小,生长停滞下来,造成种子色暗粒小,成熟度差,严重的常造成大量落果。染病果实上产生特征性的鸟眼斑,即中央暗褐色疮痂状隆起,四周乳白色,似鸟的眼睛,多个病斑融合使果实表面粗糙。

2.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在病残体或火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 2~3 年,病菌常从各种伤口或叶片的毛状体或幼果表皮直接侵入。带菌种子、种苗及未加工的病果调运远距离传播,在田间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分苗移栽、整枝打杈也可传播蔓延。生产上出现连阴雨或急风暴雨后,病害发展很快,该菌一旦侵入番茄、樱桃番茄体内快速扩展,引起大的损失。据桂林观察早番茄 6月中旬开始发生,夏番茄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秋延后番茄苗期就有发生,始花期至幼果期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始熟期至采收盛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重病区病株率达 35%~40%,严重的绝收。

2.3 防治方法:(1)对生产用种严格检疫,不得使用带病种子。(2)对种子严格消毒。用 55℃温水浸种 30 分钟或用 70℃干热灭菌72 小时或用 1%盐酸浸种 5~10 小时、1.05%次氯酸钠浸种 20~4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3)提倡与非茄科蔬菜进行 3 年以上轮作,采用高垄或高厢栽培。7~8 月进行高温闷棚,方法参见根结线虫病。(4)进行嫁接,采用抗病砧木嫁接育苗。贵州用当地品种小番茄作砧木,嫁接优质品种,可有效地防止土传溃疡病。补施石灰 50~75 千克,调节土壤 pH8,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适当疏植,单蔓整枝,667 平方米 1800 株,通风透光,相对湿度低,农事操作露水干后进行。(5)第一穗果膨大初期进入发病高峰期马上浇灌20%噻森铜悬浮剂 400 倍液、或 30%壬菌铜微乳剂 330~410 倍液或 14%络氨铜 300 倍液、18%二氯异氰脲酸钠可溶性粉剂 1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 1200 倍液、40%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2000 倍液。灌株时每株浇灌对好的药液 0.3 升。保护地提倡选用 5%春雷·王铜粉尘剂,每 667 平方米 1 千克。

3 樱桃番茄青枯病

3.1 症状:樱桃番茄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进入开花期,番茄、樱桃番茄株高 30 厘米左右,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绿。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 1~2 厘米斑块,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病程进展迅速,严重的病株经 7~8 天即死亡。有菌脓溢出、病程短是本病与枯萎病相区别的两个重要特征。

3.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或在马铃薯块茎上越冬。在田间病原细菌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植物根部或茎部的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即从没有受伤的次生根的根冠部侵入。植物在次生根的根冠和主根的表皮间形成鞘,青枯菌能够穿过这层鞘,同时引起相邻的薄壁组织的细胞壁膨胀。青枯菌侵入皮层后在细胞间隙里生长,然后再侵入邻近的、已经死亡的皮层。青枯菌先破坏细胞间的中胶层,使寄主植物的细胞壁解体,质壁分离,细胞器变形,形成空腔,以便青枯菌分布于薄壁细胞和空腔里。

青枯菌还可以从导管的受伤部位侵入导管,即便是未受伤的完整导管,青枯菌也能侵入。电镜观察表明,最初导管附近的小细胞被侵染,导管内无菌。小细胞受刺激形成了侵填体,膨大并进入导管,细菌移动进入侵填体,造成侵填体破裂,释放细菌进入导管。青枯菌在导管中生长时可以产生大量胞外多糖,胞外多糖影响和阻碍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特别是易于对叶柄和小叶处较小孔径的导管穿孔板造成填塞,因而引起植株萎蔫。同时,青枯菌还向细胞外分泌多种细胞壁降解酶,如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这些细胞壁降解酶也能破坏导管组织引起植株枯萎,并常使茎上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病菌生长温限 10~40℃,适温为 30~37℃。成株期遇高温高湿,微酸性土壤 pH6.6,土温 20℃左右,出现发病中心,土温 25 度,进入发病高峰。土壤含水量高于 25%,番茄、樱桃番茄长势弱,连续阴雨或持续时间长,气温迅速上升发病重。

3.3 防 治 方 法 :(1)与 禾 本 科 或 十 字 花 科 进 行 4 年 以 上 轮 作 。(2)选用抗病品种。(3)防治该病目前尚缺少抗病品种和有效药剂,采用番茄高抗青枯的砧木品种进行嫁接是防止青枯病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各地青枯病生理小种不同,在选用抗病砧木时,需先行试验。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 14 个月至 6 年,嫁接后不仅青枯病防住了,还可兼治枯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增产 33%左右。采用针式嫁接法对果菜类蔬菜在子叶期嫁接,因砧木茎杆中间空心,须把接穗在子叶下方 5~8 毫米处水平切断,插上针,再把砧木生长点和邻近 1片真叶水平切除,把接穗苗上的另一半针插到砧木上即完成嫁接。针式嫁接法对果菜类嫁接后的生长特性与靠接法差别不大,但由于针式嫁接法采用陶瓷针连接,速度快1.6 倍,且省去了摘除夹子的工序。针式嫁接时砧木留 2 片真叶产量高。为了促使伤口愈合,嫁接后白天保持 25~28℃,夜晚 16~20℃,湿度大于 90%,并遮荫。(4)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撒少量石灰消毒。(5)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 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或 20%喹菌铜 1200 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 400 倍液、生物杀菌剂 ANT1-8089、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20%赛菌铜悬浮剂 500 倍液、68%农用硫酸链霉素 1500 倍液,首次用药应在发病前 10 天。此外,每 667 平方米还可试用青枯溃疡灵 2 包(80 克/包,50%可湿性粉剂)、敌磺钠 5 包(350 克/包,50%可湿性粉剂)、农用链霉素 30 包(15 克/包,72%可溶性粉剂)、食用盐 6 包(500 克/包),对水 500~600 千克灌根,1~2 天即可见效,6~7 天 1 次,连灌 2-3 次。

5 樱桃番茄白绢病

5.1 症状:主要危害樱桃番茄的茎基部或根部。病部初呈暗褐色水浸状斑,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集结成束,向茎上部延伸,致植株叶色变淡,菌丝也能自病茎基部向四周地面呈辐射状扩展,侵染与地面接触的果实,致病果软腐,表面产出白色绢丝状物,后菌丝纠结成菜籽状菌核,致茎部皮层腐烂,露出木质部,或在腐烂部上方长出不定根,终致全株萎蔫枯死。

5.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核或菌丝遗留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在-10℃或通过家畜消化道后尚可存活,自然条件下经 5~6 年仍具萌发力。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从根部或近地表茎基部侵入,形成中心病株,后在病部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及圆形小菌核,再向四周扩散。菌丝不耐干燥,发育适温 32℃左右,最高 40℃,最低 8℃,耐酸碱度范围 pH1.9~8.4,最适 pH5.9。在田间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

5.3 防治方法:(1) 发病重的菜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2)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该病发生。(3)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消毒。(4)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或喷洒 1.8%复硝酚钠 6000 倍液,发病少,果实膨大快。(5)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667 平方米施消石灰 100~150 千克,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6)病区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千克加细干土 40 千克混匀后撒施于茎基部土壤上,或喷洒 50%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20%丙环唑微乳剂 30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900 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 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 800 倍液,于发病初期灌穴或淋施 1~2 次,隔 15~20 天 1 次。(7)生物防治:施用人工培养好的哈茨木霉 0.4~0.5 千克,加细土 50 千克混匀后把菌土撒施在病株茎基部,每 667 平方米施 1 千克,效果好。也可用 5%井冈霉素 A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浇灌,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500 毫升,隔 7 天再灌1次。

6 樱桃番茄煤污病

6.1 症状:主要危害樱桃番茄叶片,初在叶面或叶背面产生稀疏的霉丛,以后渐渐变成灰黑色至黑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情扩展严重的,霉斑背面的叶组织坏死,病斑密布,叶片逐渐变黄干枯。病菌侵染茎或果实,病部亦产生类似的症状,后期变黑。

6.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或在土壤上、植物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白粉虱、蚜虫等传播扩展。棚内荫蔽湿潮,蚜虫、白粉虱密度大,番茄、樱桃番茄生长弱发病重。

6.3 防治方法:(1) 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棚内菌源。(2)加强管理,改善棚室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浇水后不要闷棚。(3)发现棚内栽培的番茄、樱桃番茄有白粉虱和蚜虫时,及时防治。(4)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 60%多菌灵盐酸盐可溶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50%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防治 1 次或 2 次。

猜你喜欢
青枯病病株悬浮剂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