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研究
——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为例

2017-07-25 09:32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上肢实验组

朱 波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高职院校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研究
——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为例

朱 波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本文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2014级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学生有关体育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实施高职院校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改革实验,对实验指标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研究,对比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效果及未来职业专门身体素质的增长情况。结果显示,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的实施对汽车专业实验班学生未来职业专门身体素质的上肢综合肌肉耐力水平、上肢柔韧性和上肢各关节(肩、肘、腕)之间的协调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和提高;教学实验对专业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有一定促进效果;提高了汽车专业学生对职业体育锻炼情况的认知水平和专门身体素质的锻炼能力。

高职体育;职业导向;教学实验

结合当下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大背景,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改革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应站在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角度上,培养高职专业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的特殊专门身体素质(专门劳动素质)。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改革,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也是创新改革研究的具体体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2014级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学生有关体育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通过中国知网网站,查阅2000—2015年有关高职体育“职业实用型”教学模式、职业导向下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科研论文,了解这些方面的研究情况。

1.2.2 实验法 本文教学实验设计研究中,通过抽签方法确定2014汽车2班(46人)为实验组,2014汽车1班(45人)为对照组。2015年3月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们分别进行32学时的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和传统体育课常规教学。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实验教学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教学实验的设计

2.1 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研究设计

在研究中,根据实验教学的研究目的,考虑到既能反映汽车专业的男生的上肢(腕、肘、臂)肌群综合耐力力量、上肢各关节协调能力,又结合教学实验指标要简便、现实、可操作性原则,确定1min自垫排球、1min定点投篮、1min引体向上为实验测量指标。有关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指标的测量均由职院体育教研室的其他2位专任教师共同完成。排除人为情感因素对测试数据的主观影响,使所测指标数据更具客观、权威性。

2.2 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变量说明

2.2.1 教学实验课程创新设置(自变量)在职院汽车专业“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实验班学生的教学实验内容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学校的场地器材等现实情况,选择能发展手腕、臂肌群耐力力量和上肢各关节协调能力的篮球、排球、橄榄球3个项目组成新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调整了新课程教学结构依然安排为36学时(2学时实验之前指标数据测试、10学时“职业导向式”篮球项目教学、10学时“职业导向式” 排球项目教学、10学时“职业导向式”橄榄球项目教学、2学时实验之后指标数据测试、2学时“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考试)。

此过程中对实验班学生的教学要求不注重各运动项目完美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但注重单个环节动作的熟练掌握(抛开体育竞赛对动作的要求)。对照组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设置,根据学校以往传统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常规体育课教学,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是篮、排球项目,教学的过程强调技术动作的完美掌握。相比实验班整体教学过程枯糙、死板的传统教科书式,教学方法采取示范法、分组教学练习法等没有创新。

2.2.2 1min自垫排球次数(因变量1)排球垫球练习是排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对发展手腕力量和上肢(肩、肘、腕)各关节协调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用1min“垂直自抛与自垫”排球练习作为实验练习内容较为恰当,对于汽车专业男生则要求垫过自身头部50cm左右为准。以1min垂直自垫排球累积次数的多少可以反映手腕耐力力量和上肢各关节协调能力的增长。

2.2.3 1min定点投篮次数(因变量2)定点投篮技术动作练习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构成技术之一,它对发展手指、腕力量和上肢(肩、肘、腕)各关节协调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此实验中采用1min定点投篮次数练习作为实验练习内容,对汽车专业男生要求单个投篮动作过程中上肢各关节(肩、肘、腕)协调依次用力,最后通过单手手腕、指的力量将球拨向篮筐(投篮地点为罚球线后侧位置,球接触篮筐或篮板白色小方框位置即为成功完成投篮动作),以1min时间记录成功投篮次数。有关数据测量按照学生平时练习时要求进行测量。

2.2.4 1min引体向上次数(因变量3)引体向上主要锻炼的是学生肩部肌肉、背部肌肉和肱二头肌的肌肉群。可作为发展上肢耐力力量的练习手段,其1min内完成次数可作为衡量上肢耐力力量的实验指标。练习测试要求:学生两手略宽于肩正手握住(掌心向前)单杠,两脚离地,两臂自然下垂伸直。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整个身体往上拉起,当下巴超过单杠时稍作停顿,静止1s,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完成1次,重复再做下一次。

2.3 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的无关变量控制

本次教学实验的实验对象和参照对象均为职院2014级汽车专业的学生。由于汽车专业的特殊性,实验对象中汽车专业学生均为男生。通过与学院教务部门申请实验教学由经验丰富的一位专任教师担任,能避免不同教师因自身风格对实验的影响。另实验前的测查和实验后的测验由职院的体育教研室另外2名专任体育教师负责,此过程能保证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由于本研究具有简单可操作性,上课课时量得到有利保证。在实验之前对学生进行调查,要求被测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大致相等。实验教师己担任过体育教学十余年,有充足的教学经验,能和学生关系处理的十分融洽,并能及时了解受测学生的心理变化,从整体上可以把握对本实验无关变量进行有效控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实验前2组学生所测各项指标结果分析

在教学实验具体实施之前,为了解汽车专业的实验和对照两组学生所测指标有无差异性,分别对汽车专业的实验和对照2组学生进行了第1次测量(实验前测)。通过对测量数据比较发现,教学实验前2专业实验和对照2组学生的测量指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统计分析结果证明实验和对照两组学生测试指标情况是同质的,本次教学实验具有很高的效度,可以进行实验。

3.2 教学实验后2组学生所测各项指标结果分析

从表 1数据对比情况可知,经过1学期的高职院校“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所测3项数据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3项实验数据经t检验后发现,实验后实验组对比对照组的1min定点投篮次数差异最具高度显著性,为P<0.01。定点投篮成绩的提高能够很好地反映上肢柔韧性、上肢综合肌肉耐力水平的明显增长。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实验组汽车专业的男生经过一学期的“职业导向式”体育实验教学后,上肢柔韧性、上肢综合肌肉耐力水平有了明显增长,手腕力量、上肢各关节(肩、肘、腕)之间的协调能力也有一定的增长。从实验组3项实验指标测量指标的增长来看,教学实验对增强汽车专业学生的上肢柔韧性、上肢综合肌肉耐力水平、上肢各关节(肩、肘、腕)之间的协调能力增长的假设亦是成立的。在对照组学生的传统体育教学中,同样没有进行高职体育“职业导向式”实验教学内容与结构改革,经过1学期的常规体育教学后,能反映未来职业专门身体素质的3项实验指标增长亦不明显。

3.3 实验组学生教学实验前后所测各项指标结果分析

从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指标数据对比来看,实验组3项实验指标增长显著。其中,增长最为显著的是定点投篮,差异具高度显著性,均为P<0.01。另外,引体向上、排球垫球,增长也表现出一定显著性差异,为P<0.05,而且其概率也接近0.01的临界值。实验组学生实验后较实验前上肢综合肌肉耐力水平、上肢柔韧性和上肢各关节(肩、肘、腕)之间的协调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对高职学生职业专门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的增长,是有积极影响效果的。

3.4 对照组学生教学实验前后所测各项指标结果分析

从对照组的指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对照组学生在实验所测的3项指标,其实验前、实验后都没有特别显著的提高。这说明传统体育课教学(排球、篮球项目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未来职业专门身体素质(专门劳动素质)的作用不明显。由于在对照组学生的教学中,专任体育教师没有从各专业学生未来职业所需专门身体素质(专门劳动素质)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改革知识的渗透,学生们对自身未来职业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专门需求方面不是很了解。因此,对照组学生在课余锻炼时不会考虑“职业导向式育教学”体中具体实践的锻炼方法。达到专门针对性的锻炼效果。部分学生对本学期枯燥教学内容(篮球和排球技术常规教学)也没有太大兴趣,进而影响了学习锻炼效果。因此,经过1个学期的传统体育教学后,对照组学生的实验指标增长不明显。

表1 汽车专业(男生)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指标比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实验组学生实验后较实验前职业专门身体素质的上肢综合肌肉耐力水平、上肢柔韧性和上肢各关节(肩、肘、腕)之间的协调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职业导向式体育实验教学对实验组学生职业专门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增长效果。

4.1.2 教学实验对实验组学生的不同职业体育锻炼的认知起到促进作用,激发了学生课内体育运动锻炼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专门身体素质的锻炼能力。职业专门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助于实验班学生对其未来职业技能操作的熟练掌握。

4.2 建 议

4.2.1 加大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希望领导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放权给专任教师,提供政策层面支持,协同

各系进一步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4.2.2 在高职院校逐步开展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实践。鉴于目前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改革研究的条件和水平有限,对于此次体育教学实验研究,只是局限于当下职院热门专业。可在职院的其他专业班级内逐步开展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逐步普及推广职业导向式体育教学实验改革实践成果。

[ 1 ] 毛振明.对建立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材体系的探讨[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 (22)3:86-92.

[ 2 ] 黄喆,吴叶海.为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立论[ J ].浙江体育科学,2009(11):86-88.

[ 3 ] 羌梦华.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以机制专业学生为例[ 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 4 ] 蒋歌声,翁惠根.“课(校)内外一体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 J ].浙江体育科学,2006(10):83-84.

[ 5 ] 吕胜.《职业实用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及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G807.4

A

1674-151X(2017)04-13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69

投稿日期:2017-03-04

朱波,讲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社会体育指导。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上肢实验组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具身教学应用于小学绘本故事课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