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研究

2017-07-25 09:32王俏英龙明莲王贵生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变迁祭祀苗族

王俏英,龙明莲,王贵生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研究

王俏英,龙明莲,王贵生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历史过程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文化在环境、变迁过程、生态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苗族传统水鼓舞与现代水鼓舞之间的文化生态差异。结果认为,苗族水鼓舞文化的变迁是传统的农业稻作文化向现代手工业发展变革的必然;地理环境、生产力、社会制度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影响。关键词:苗族;水鼓舞;祭祀;文化变迁

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苗族村寨——大稿午村“水鼓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田野调查法、历史过程比较法等对“水鼓舞”在环境、变迁过程、生态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界定、明晰苗族民俗体育文化内涵,以提升民俗体育价值功能与发展特色。

1 苗族水鼓舞的文化生态环境

苗族水鼓舞是集“水、踩鼓、舞”于一体的大稿午苗族村寨独特的传统祭祀水鼓节的活动形式。它将苗家的宗教观念、社会结构及民族精神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反映了民俗体育的存在状况。

大稿午村位于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清水江南岸,与台江县相邻,总面积136m2,有181户752口人的苗族村寨。其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目前,剑河县城整体搬迁于革东镇,村内田土被征用,村寨的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苗族水鼓舞文化的历史流变

相传,大稿午苗民从迁徙到安居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水鼓舞从图腾崇拜逐渐转为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宗教祭祀活动。《古丈坪厅志》记载:苗祭,五月逢子、寅、午日专祭祖先……跨长木,中其空,冒皮其端以为鼓,使妇女之美者跳而舞之。祖先崇拜不仅是苗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也是水鼓节祭祀的核心。20世纪60年代,水鼓舞从宗教祭祀转变成一种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20世纪80年代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研究,使水鼓舞的宗教崇拜逐渐退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娱乐为主的感情寄托方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特性,也深深地蕴含着母体文化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在发展过程中也将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苗族传统水鼓舞的文化生态结构

根据湖南省白晋湘等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学者学说,将民族文化生态结构分为物态结构、制度结构、行为结构和心态结构4个层次进行研究。

3.1 苗族传统水鼓舞的物态文化

木鼓是大稿午水鼓节的重要器具,被认为是祖先灵魂的居住地。木鼓的鼓体是掏空的枫木,两端用黄牛皮绷紧固定而成,鼓体大小一般在0.8~1.0m长、直径0.2~0.3m左右,做工粗糙,鼓的音质一般。20世纪60年代后期换用皮鼓,鼓体用杉木板粘和,长0.7~0.8m,直径1.0~2.5m,两端用黄牛皮固定,鼓体宽大,音质较美,做工较精细。2011年,剑河县全民健身工程启动千人水鼓舞表演时,所用的木鼓两端用黄牛皮固定,鼓体雕花外观华丽,做工细,体长3.0m,直径1.5m,音质优美。从较小的木鼓到口径宽大的皮鼓再到美观的雕花木鼓,这种传承关系反映出手工业发展变革的必然性。

3.2 苗族传统水鼓舞的制度文化

组织者(即寨老是水鼓节的传承人)由村寨的最高权力机关——全体成员大会推选一位负责第一部分活动各项事宜的人。本寨人必须共同敬奉“祖先灵魂寄宿”的木鼓;参加祭祀、起鼓活动的必须是本寨男人;水鼓节定于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后的第一个丑日(本寨是以十二辰记日,而不用干支记日)举行,节日期间每家必须遵照规定,触犯禁忌会受罚。由此可见,苗寨通过禁忌条款,对本寨活动的参与者实行规范管理达到和睦相处平衡社会的功能。

3.3 苗族传统水鼓舞的行为文化

起鼓仪式者着女装、带斗笠、披蓑衣、穿草鞋,敲木鼓,用箩筐抬绿头公水鸭和酒坛,用“走寨”的形式,收集各家捐的祭祀物品。祭祀仪式由寨老杀鸭焚香酌酒祈先人保佑降喜雨。随后,架鼓溪中,踩鼓拊水掷泥嬉戏,为起鼓。寨老广邀乡邻参加踩鼓和狂欢活动,舞者围着木鼓,在“咚、咚咚、叭哒叭哒咚”的节奏中,男人双手体前上下左右甩动、身体绕鼓公转自转,前进、后退、原地直立抖身、扭跨、脚内踢并跺脚、向天空大吼;女人跟随鼓点节奏小步轻摇或与男共舞。祈雨时穿女装代表母为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责任人,虔诚期盼得到眷顾,揭示苦难深重的苗民渴求生存的强烈愿望;击鼓节奏的变换表现苗民对自然灾害的抗争;高喊是为争取民族独立的顽强呐喊;广邀乡邻是为青年男女择偶创造条件以及从舞蹈角色中表现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家庭责任的分工。

3.4 苗族传统水鼓舞的心态文化族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对有血缘关系族人的团结,如遇强敌入侵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一呼百应,是血缘结盟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

水鼓舞是当地苗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习俗中形成的独特的与水和鼓有着共同关系的一种“文化空间”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祭祀品必须是一只绿头公水鸭(象征生命力旺盛);节日是苗族人民加强亲源关系,促进家庭和睦相处和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出嫁的姑娘一定要回娘舅家过节,表现出苗

4 苗族传统水鼓舞与现代水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对比

从表1可知,大稿午苗族村寨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发生着历史性的变迁,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生存环境等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发展。鼓的变化说明本地木器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着装上反映出苗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习惯法的约束使苗族成为自律的民族。水鼓舞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出苗寨融入社会,为节日盛典和全民健身工程发挥着它应有的健身价值的作用。

表1 大稿午村苗族传统水鼓舞、现代水鼓舞的物态文化与制度文化比较

表2 大稿午村苗族传统水鼓舞、现代水鼓舞行为文化与心态文化比较

从表2可知,水鼓舞从氏族的宗教崇拜到现代文明的休闲娱乐,其文化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舞蹈动作增加了难度,节奏变换使健身功能加强;社会功能也由祭祖祈愿、男女结亲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娱乐身心。少数民族民俗体育融合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祭祀礼仪等,具有鲜明的习俗性、民族性、健身性、娱乐性、地域性、文体交融性等文化特征。

5 结 语

贵州省剑河县大稿午村苗族先民们在独特的生活方式中创造了以身体活动为形式,追求健康、幸福为目标的早期活动——水鼓舞。苗族人民为了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内部交往、加强民族认同和团结,实现民族生存目标,从而借助于民族节日和活动。水鼓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影响苗族水鼓舞文化变迁的因素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其次是社会制度和地理、人文环境的改变。

[ 1 ] 万义,胡建文,等.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6):696-699.

[ 2 ] 李凤梅.新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点与发展趋势[ J ].山东体育科技,2012(4):45-47.

[ 3 ]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S ].国发(2005)42号.

G85

A

1674-151X(2017)04-15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78

投稿日期:2017-01-21

王俏英(1964—),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变迁祭祀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传统与重构:一个水族村寨端节文化传承与变迁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迪士尼童话电影的继承与创新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