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现状分析

2017-08-12 23:07张楠孔春雷唐茜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校现状

张楠 孔春雷 唐茜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及特点,介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分析了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即: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清,存在局限性;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普遍较低,不具创新性;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特色不突出,过程趋于形式化。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过程;现状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不仅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还要将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兼有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铸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弘扬科学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行成有机的统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学校工作者及全体师生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宣传的必要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而校园中的大型活动则能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熟与否,也是学生展现自身才艺与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舞台。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及特点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还可以培养和挖掘人才。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具有明确的主题。校组织的活动主要以团委为中心,举办一些利于传播正能量的活动,其主题便很明确,那就是使学生通过这场活动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功能。

二是具有经验延续性。每年高校都会举办相同的特定活动,如:校学生会举办的迎新晚会,纪念“12·9”活动等,都是一年一年传承下来的,活动的大致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每年视情况作些许变动。

三是预期效果不明显。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济利益并不是侧重点,其组织活动的核心在于社会效益和育人效果。所以通常情况下经济利益无法像商业活动那样直接明显。

四是具有较高的投入性。高校组织一场大型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集体共同的智慧结晶才能办一场比较成功的活动。

三、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

首先,确定活动主题,突出活动特色。在接手一个活动时,必须要明确其举办的活动主题,然后确定活动类型,是思想性文艺汇演还是娱乐性文艺晚会,确定好活动主题后就可以选择演出风格,然后进行宣传,海选演出人员。因此确定活动的亮点进而选择演出方式是保证活动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根据学校类型,突出学校特色。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以及校训校规,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色来设计一场演出项目,最重要的是要能符合现代大学生身心发展及娱乐需要,根据前期调研,类比同类节目,创新思维,进而突出学校特色。

第三,注意活动的协调,增强活动执行性。校园文化活动一直是由校团委主办,其他学院或社团组织承办的,所以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将人员具体安排。一场活动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细节的成败。而策划方案的可执行性也是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在开活动协调会的同时,要预估活动中的风险,提前做好风控措施。尽量避免小细节的失败。

第四,活动时间、地点和天气。要想一场活动成功,首先得有观众的支持,所以在选择活动时间的时候要注意选在周末之类的空闲时间,这样可以基本保证活动的广泛性。地点一般要放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心,比如学校的大礼堂,视天气情况还可以在室外举行文化活动。提前预估可能到场的同学人数,准备相应坐席。

四、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分析

各高校目前均已具备自己的一套活动体系和管理制度。如迎新晚会基本会采用歌舞小品诗朗诵的形式;科技文化艺术节主要展示各学院近来的创新型作品和各民族的风俗展等。通过参与大量的校园活动以及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1、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清,存在局限性

从调查报告来看,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归属到学生办公室,把校园文化建设直接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挂钩。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办公室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門无关或相关性不大,从而导致教师和干部职工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对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没有意识到自身也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也负有为人师表的使命和责任,这便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分道扬镳”,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2、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普遍较低,不具创新性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依赖于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主要活动大致分为学术、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不够创新,仍处于一种继承状态。从而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向高层次方向发展。从大家观看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对于文化活动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歌舞小品之类的了,这些已不能满足大家文化精神上的需求了。

3、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特色不突出,过程趋于形式化

大学采取的是综合性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有利于高校之间的交流互补,但每所大学虽具有相同的专业设置,但各自都有其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对于专业活动理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实际上现在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所以,各高校要树立自己的专业品牌,打好文化活动的第一炮,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姚卫浩.以项目管理视角探寻高校大型活动策划组织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0.

[2] 宋涛.参与式发展理论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主体性[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33-136.

[3] 张豫.浅谈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教育报,2011-10-01(2).

[4] 王金宝,蔡海江.以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活动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3).

[5] 陈淑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7.5.98.

【作者简介】

张 楠(1994.6-),新疆塔城人,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高校现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