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数学材中的“主题图”

2017-08-17 15:38周俊
魅力中国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主题图内涵教材

周俊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设计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容丰富、画面生动、色彩鲜艳。最吸引学生的便是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里面包含; 生动有趣的故事,蕴藏了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赋予了生机,让数学变得更加可亲,从而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为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含义,为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教材的主题图呢?

首先,我认为:在使用主题图之前,必须先正确认识主题图,用心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地使用,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主题图最大的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主题图的内涵丰富,凝结了诸多编写者们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研究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内涵是用好主题图的前提。我们教师要用好每一个主题图,只知道其主题图的含义还不够,还要明确理解主题图的特点。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中,乍一看,该主题图好像是在给学生们展示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是结合单元教学,再从数学角度去思考,主题图展示的各个环节整个就是图形的变换过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过程。领会了这一主题图的深意,我们就不会把一节数学课上成一节手工课了。再如:一年级的上册“1—5的认识”,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内容,但是细细品尝你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幅图画上会有那么多种大大小小的不同种类的动物,天上的太阳、云朵,还有在参观的小学生和老师,还有树和花朵。怎么都不用一种动物表示就可以呢?我们都知道自然数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不会用数来表示物体的多少,而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进行比较的。随着发展,人们渐渐地把数从具体物体的集合中抽象出来。回来,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在用刻线表示数的基础上,又逐渐地创造了抽象的符号。例如,“Ⅰ”“Ⅱ”发展为“一”“二”等等。如果教师不能深刻挖掘出主题图所表示深刻的数学内涵,那教师就只能表面地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刻、透析地理解主题图的数学内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起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经历数学知识产生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问题意识。

其次,要用好主题图,教师在正确认识主题图、领会它的内涵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主题图在教学中的优化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的主题图作为一个内容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对“主题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与教师的对于“主题图”呈现方式有着直接关系。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几点有效的做法。①、分层展示主题图。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只会让他们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无所收益。此时,教师可以按照各个场景层次出示,每逢出示一个场景,就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的合理安排才能使“主题图”发挥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了思维表象,激励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②、动态展示主题图。教材中的“主题图”在课本上表现除了时都是静止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提供动手操作材料等手段协助教学,让静态的主题信息资源转换为动态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合理地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我们的处理,原本静态的主题图变成了动态的演示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③、 故事展示主題图。 讲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用故事的形式来演绎“主题图”情境,不仅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更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正确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有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情境“主题图”,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编成童话故事。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的时候。我编了这样一个儿童故事并我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星期天,小猴到外面玩,它口渴,就回家,但是妈妈不在家里,小猴随手就拿起盘子的桃子吃。引导: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课件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啦!吃了一个,两个……最后吃完了盘子里的桃子。问:你看到了什么?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这样学生们很快就在故事情境中,认识到了“0”的意义。④、适时展示主题图。新教材的一大编写特色就是以“主题图”的形式,通过画面场景来呈现所要教学内容。而对于“主题图”的呈现时机的把握,更是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教师们会选择在上课一开始就出示“主题图”,然后让学生观察、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后再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但是,如果能恰当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时机会使得你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我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中,我把主题图的呈现放在了课末,在学生已经归纳了很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再出示运动会主题场景图,问:“这是我们学校运动会的场景,你能从图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一目了然,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主题图的隐性资源,并回答如:“跳绳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生:“3 +9=12。”师:“这里的3、9各指什么?”生:“3指跳绳的有3人, 9是指踢毽子的有9人。”追问:“这个算式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呀?”生:“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12人。”从这样的一个环节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主题图的运用真正的落实到了实处。平常把主题图放在前面出示,而本次把主题图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应该说更加有效地体现了教材原有“主题图”的意义和作用。由此可见,主题图不一定要放在课前,而是要考虑到什么时候呈现会更合理、更有效?什么时机呈现才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要适当把握,灵活地处理呈现的时机,使主题图充分体现出其所蕴涵的内涵和价值。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种方向,一种理念。我们在使用任何一个主题图时,都要好好把握其内涵,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挖掘主题图丰富的内涵,活用主题图,使主题图能够有效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主题图内涵教材
教材精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