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智能发展与高效的数学课堂的构建

2017-08-17 13:33郭家亮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浅谈高效数学课堂

郭家亮

摘要:高效的课堂无论在课前,还是课中,或是课后,都处处关注学生智能发展,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尽情体验探究和发展的乐趣。

关键词:浅谈 发展 高效 数学课堂 构建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只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能的使命和责任,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一个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能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和唤醒,使其将知识转化为智能。教师在学生智能展的过程中应充当什么角色?我们将关注学生智能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新任务,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挖掘数学之中能够促进学生个体智能发展的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课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构建高效课堂打基础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课堂教学能够高效开展的基础。只有鼓励学生对新课进行前置性学习,对新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对疑难问题尝试解答,才能够减少课堂中因为对新授内容盲目而引起的课堂中的消耗,也才能够建立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年初,我们尝试了一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方法,并养成学完一节新课便自主地预习下一节新课的学习习惯,我们还将预习要求每个学生印发一份:如下

1.认真阅读课本2遍以上,图文结合,理解清楚题意,并圈划重要字眼及概念。

2.逐一解决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3.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旁注在课本上以便上课时提醒自己专心听。

4.把试一试、练一练、说一说的题目用铅笔完成在书本上。

5.举一反三,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题目。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基本上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还要经常表扬预习做得好的学生,提醒个别应付了事的学生,渐渐地,课前预习的效率提高了,学生也体会到了有课前预习的新课自己学起来也轻松多了。

二、课中,关注学生各种智能发展,确保数学课堂“生本高效”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和唤醒,使其将知识转化为智能。

1.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智能在探究中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不同方面的智能等到发展。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出示59+28=?我是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先自己想想可以用那些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经过近十分钟的讨论交流,学生合作探究出10余种算法。我再一一指名汇报算法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每一种算法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当然在此之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合理分组,明确合作目标然后合理分工,这些工作都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应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互相讨论、取长补短的意识的锻炼,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创设一个平等发言、各抒己见的活跃课堂。才能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2. 培养学生思维智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方法才是行之高效的学法。

思维智能引导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非常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时学生思维过程就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利工具。

例如,在教学北师版第七册教材《除法》时出现这样一道解决问题:淘气正在看一本192页的故事书,不小心合上了,他记得刚读完的两页页码之和是81页,问:淘气刚读完的两页页码分别是多少?这本书还剩多少没读完?如果淘气每天读30页,剩下的还要几天能读完?学生审题后发现这道题关键是不理解“两页页码之和”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引导学生翻开现成的书本看刚看完的两页页码有什么特征,很快學生就发现都是连续两个自然数,其次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淘气看到哪一页?是81页吗?再次还要理解剩下141页,每天看30页,4天就看了120页,那么剩下的21页是取还是舍?是4天还是5天呢?只有将这三个问题都解决清楚了,这道题才是完全解决了,从学生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难度降低很多,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了。只有这样明确、可操作的方法才是高效的。

通过这样类似的例子,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可能是对于思维逻辑性要求比较高,也可能是思维周密性比较强,教师需要“弯下腰”来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学习困难中,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策略,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长久学习发展的高效教学。

三、课后,培养学生拓展能力,将课堂教学知识得到延伸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去听数学”。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智能发展,而且做到“课虽尽,思未断”。在课的最后,我通常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觉。比如,在教学《认识角》中后,我给学生的作业是,请用你学到的角设计5种以上的图形,并画下来。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后,我问学生:“在学校教学楼前的花圃中间被走出了一条小道,你能解释那些同学为什么走这条小道吗?”学生很快回答: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反过来三角形任意一条边都比另两边的和短!他们是抄近道!我再问:“为了使我们校园的花圃起到美化绿化的效果,你会怎么做?”学生给我的答案是:A.我会告诉他这样做会踩坏小草,破坏环境。B.我会在那里立个温馨提示牌:小草有生命,请脚下留情!或小草在休息,请勿打扰。C.我们组织主题班队会“爱护花木,人人有责”……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合情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了数学学习,又超越了数学学习!

总之,无论在课前,还是课中,或是课后,处处关注学生智能发展,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尽情体验探究和发展的乐趣,这才是高效课堂的魅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与反思,我向高效课堂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研究,探索高效数学课堂之路。

猜你喜欢
浅谈高效数学课堂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