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的责任

2017-08-18 02:06丁绍光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6期

丁绍光

当代艺术家的责任

丁绍光

应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资助项目“云南现代重彩画人才培养”项目组的邀请,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先生回昆明讲学*讲学时间为2017年8月3日14:00—17:30,地点为云南艺术学院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丁绍光认为艺术家应当主动承担起当代艺术的责任,并以个人旅居美国经历、所接触过的西方艺术及文化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从“责任”“自由”“包容”和“原创”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艺术家的艺术责任。

当代艺术家;责任;自由;包容;原创

在世界的发展中,不能没有中华民族。历史上,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现如今,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形成的主流文化、国际性潮流,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作为艺术家,我们有责任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从而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这里的议题主要有四个关键词:一个是责任,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包容,一个是原创。

一、责任

我们回望历史会发现,从秦始皇时代一直到乾隆时代,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强国。在武则天时代,中国国民经济总收入占到世界的70%;到了乾隆时代占到世界总收入的40%。中国从乾隆时代以后开始走向没落,其根本原因在于,从工业革命开始,中国应该是最具备工业革命条件的国家,因为中国在人类历史有记载以来,一直是“工匠”大国,工业革命理应最早在中国出现,但因为封建王朝多年的统治,中国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同时代的西方在乾隆时代便开始工业革命,但乾隆把中国的大门关了六十年。举个简单的例子,火药,这是中国人的发明,我们拿去做鞭炮了,而西方把它制作成了洋枪弹炮,八国联军打北京的时候几千人,他们只死了6个人,杀了我们成千上万的百姓,把圆明园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皇家花园烧得一干二净。

直到最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始富强起来,经济上重新开始飞跃。但是作为一个强国,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工业大国、金融大国、科技大国、军事大国和文化大国。实现这五强,都是不简单的,这其中最难的是文化大国。不等于说中国是工业大国、经济大国了——就等于是文化大国了。在文化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能强加于人,用武力、用经济、用政治不行,必须让世界各个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今天的文化,离这一天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美国为成为文化大国的努力也有许多年。“二战”后,美国制定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美国在援欧计划里拿出5%的资金资助艺术,把美国艺术推向欧洲。除了美国政府,还有一百多个基金会出钱,比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都参与进来,把美国艺术包装出去。他们以3M作为守则:市场(Market)、博物馆(Museum)、媒体(Media)。他们在广泛建立博物馆,通过媒体将美国艺术创造推向了整个欧洲。为了将本国打造成为文化强国,美国将其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推向世界。而第一个推出去的画家就是可以在历史上站住脚的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他是美国本土画家,年轻时曾做过墨西哥三大壁画巨匠里维拉 (Diego Rivera)的助手。我看过他的画,让人很佩服,有人说他的画是在乱泼,可那不是乱泼出来的结果,他的颜色、色调都非常准确。有一个经历曾被记录下来,记录中说他曾住在离洛杉矶不远的河滨县(Riverside County),这是一个荒郊小镇,居住后留下一些画,后来一个老太太是一名卡车司机,在别人家的车库用5个美金买了他的一张画。若干年后她到画廊去卖,被发现是杰克逊·波洛克的,画廊出300万要买,她一听认为不能乱卖了,后来在拍卖会上卖了7000万。二战后美国把杰克逊·波洛克推向欧洲,很快好评如潮。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做到这点,有许多的问题可以探讨,国家环境、政策、经济、时机等层面都有关系,这里不一一展开,但艺术家的个人层面是根本。

从艺术史来看艺术家个体,首先有两个界限应该分清,一个是艺术发展史,一个是艺术史,两者含义是不同的。前者主要讲艺术的发展过程,各种画家、流派的更迭,也包括许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如绘画技巧、材料的进展等等,这主要是记录性的,历史上出现过哪种现象,就把它记录下来。而艺术史讲的就是真正艺术层面的东西,那就是可以在历史上站得住脚的画家和他们的绘画风格及作品。

翻开艺术史,真正能够在历史上站住脚的艺术家可谓凤毛麟角。有很多艺术家都被历史所淘汰。历史无情,可以说整个艺术史就是一部淘汰史。据说前期印象派画家全世界有25000多人,留下几万幅作品。但真正能站住的有多少人呢?我们脑子里留下的有马奈、莫奈、德加、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等人,是非常有限的。这些人在历史的大潮中像突然崛起的巨石,稳稳站住,而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的,不久就被人们淡忘了。为什么这些画家能在艺术史中被肯定?第一是因为这个流派就是他们创造的,从他们开始才有印象派;第二,就是他们中有的艺术家在画技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值得一书。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作为一名艺术家都要努力在艺术的长河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负一份责任,而不要做匆匆过客,被历史淘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中国有很好的文化根基,我们要有自豪感。郑和下西洋、古丝绸之路把中国的文化传向西方,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震撼了世界!人们甚至把CHINA当成中国的名字。今天要继承弘扬中华文化,要将其传播到世界上,让其被世界接受,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它不是强加于人,不是以势压人,也不是以强国的经济、军事压人,更不是以金钱压人,而是真正让别人感动,让人心悦诚服。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我们要创造一种属于世界的、能够震撼世界、在世界形成主流、让世界无法忽视的中华主流文化。这是一个国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家的责任。

二、自由

自由,很重要,艺术家没有自由还怎么创作?自由我觉得分为主观自由和客观自由。我们现在的好多不自由都是主观造成的,但真正的自由我觉得还是从人的内心出发。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大概有三种类型的自由: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屈原,不妥协,所以屈原才能写出那么好的东西;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才学当官毫无问题,但他寄情山水,所以他宁可生活贫困、寄情山水才写出了《桃花源记》;三、在体制内洁身自好——曾国藩、王阳明。如何找到真正的自由?我想到陀思托耶夫斯基,著名的俄国作家,他说,“你是谁?”“你到底是谁?”鲁迅把这个问话称作对灵魂的拷问,你要搞不清楚你是谁,你很难往前走。在西方,我觉得很多艺术家都是这样;我们中国人就不是这样,缺乏内在精神。不做精神贵族,那艺术就是苍白的。民国时期,鲁迅造就了一种新的精神贵族,拿笔当刀,戳向中华民族灵魂最丑恶的所在。鲁迅那句话讲得好:我已决定一个也不饶恕。对民族的大恨所反映出来的恰是对民族的大爱,只有无情地鞭打自己,才能进步。阿Q精神,你想我们中国人哪个身上没有?我觉得我就有。比如本来就是不对的,但会找各种理由、借口。画家也这样,要找很多的理由,把很多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所以我觉得真正的自由在于自己。属于自己的自由要自己去争取。

美国出了一本书,书名叫《智慧书》,是十七世纪的哲学家葛拉西安(Baltasar Gracián)写的,出版面世后立即闯进了美国十大畅销书的排行榜。它提出人生犹如一出三幕戏剧:第一幕是和逝者的对话,和历史上的精英分子对话,学习古人。第二幕是与生者交流,与同时代人交流,向身边的人学习,这同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样的。第三幕是和自己谈心,葛拉西安认为第三幕才是最伟大的一幕。而与自己谈心并非易事,很多人的悲剧、失败都是由于他拒绝“与自己谈心”。在这风云变幻、纷杂、旋转的社会舞台上,你置身出场了几幕人生?更重要的,你能保持经常与自己谈心吗?自省,逆向思维,敢于否定自己,你才能勇往直前。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有一本《忏悔录》在西方影响很大,西方的艺术家经常做忏悔,中国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人。中国文人经常找各种借口原谅自己,比如在富与贵、物质与精神、艺术和生命中有很多纠结,你是可以找很多理由原谅自己,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找不到自己。要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就要经常反问自己——“我是谁?”。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它在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中不停地追求和在思考中升华。人类的潜能、素质如深深的海洋,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超级矿藏”,这是每个人自己独具的内在力量,需要我们投入巨大的勇气去开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在一切天才之上,我敢说重要的是称之为自己声音的一种东西,是生动的、特殊的、个人所特有的声音,这些音调在其他人的喉咙里是绝对发不出来的。”穷一生之力,寻找自我,正如石涛所说,“独行,不求伴侣,你才可能真正创造有价值的个人风格、智慧与面貌。”死神不至,生命不息。

我最近看了一个视频,讲维度,站在什么维度和高度上,是很重要的。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维,是立体的世界。一维是一条线,二维是个面,三维是个体积,现代的科学在研究四维。四维时维度发生变化,走向另一个维度。现在的摄影、电影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四维影像已经出现。

对世界的俯视,其维度是无限的,这在中国艺术里是很重要的。西方学院派的绘画理论是基于定点透视的,是画通过我们的眼睛看过去所能看到的世界,这样对绘画来讲,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中国的绘画,是把整个宇宙放在笔墨之中的,所以才出现了中国的长卷形式。大家知道的《长江万里图》《清明上河图》,这些都不是定点透视所能画出的。它们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俯视,而是在一种天马行空式的、高度自由的状态下创作的。按照西方的说法,这不符合艺术的科学,但是符合艺术的本质。当西方人把艺术的科学去掉,走到艺术的本质的时候,中国的绘画理论应该是对西方艺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长江万里图》可以把长江几千里的重要人文地理环境,从它发源直到入海整个过程都囊入,这是西方美术不可能做到的。

中国文化有许多方面对世界有启发。中国的《易经》现在懂的人不多,外国人发明计算机时用的二进位制就是受它启发的。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基因组合,也是受到易经六十四卦影响的。中国文化里许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许多已经没有人能懂,只有中国的文字延续至今。中国的书法,特别是狂草,拿给外国人看,他们会很激动,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抽象绘画。

江苏卫视的电视节目《最强大脑》,把15个单独的图像重叠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抽象的图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出现了一部分很重要的抽象派画家。对这部分人我觉得应该很好去研究,应该去继承。中国画家赵无极、朱德群,他们的画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但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的人文精神。历史上,中国绘画有许多东西值得今天借鉴和思索。比如明朝的董其昌有一个观点,提出笔墨本身就是艺术,把笔墨从表现大自然的绘画中剥离出来,笔墨超越了自然本身,这就是西方所研究的形式美感、艺术的形式美。再往后发展,到了石涛的时候,他看了八大山人的画,极度赞叹激动,认为八大山人的画已经不是自然的,他指着天说:上有天然。他对八大山人画的评价是“淋漓千古”,其已经到了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我觉得无论怎样革新演变,都离不开庄子哲学讲的“道法自然”。中国画讲N维,其他维度总还有个数字标明,与N维相比就都是零了。看到八大山人的画以后,可以说认识到了绘画走向抽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能单看画的表面是不是抽象的,大家看达利的画,局部描绘非常写实,但整体是抽象的。技法是技法,不要以为看不到形状就是抽象,要看内在。老子讲大象无形,就是内在抽象。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凡是达到最高境界时都是统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有很多可以挖掘,增加我们的想象力。比如儒家讲入世、佛家讲遁世、道家讲出世。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争斗、天人合一等等,都可以增加我们的想象力。

三、包容

我们画家在对待中华民族文化时,有一个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过度注意研究文人画,看到太多的都是文人画,而对于民族民间艺术的广泛性并不太在意。这点应该打破,必须打破。西方博物馆在办中国艺术展览时,不只是把文人画摆在那里,认为只有文人画才是中国艺术,而其他工艺品就不是,而是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作为中国艺术来呈现。中国第一次影响世界的艺术是瓷器,中国艺术应该是个整体,要全面继承。除了和绘画有关的以外,包括哲学、音乐、文学所有的东西都要全面继承,而且要抓住它们内在的核心。比如我们真正能够震撼世界的是马王堆、三星堆、秦始皇兵马俑等挖掘出的文物,包括云冈石窟、敦煌石窟等,而且西方人也把它们看作是中国艺术中的经典之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庞熏琹教授曾经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写一部没有一个人名的美术史。这个想法所遵循的一条路,那就是写民族美术史。今天想想,曾经创造敦煌壁画、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的艺术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美术,难道他们是文人画专业出身的吗?但如果你说他是业余的,那也是非常不客观的评价。

能够宏观阐释中国文化的,是能够让我们修身、静心、养性的哲学,它让我们以灵性、悟性去了解、感受、想象宏观世界、微观世界。以大观小,是指人的心胸肚量要大,能承载宇宙万物、包容万象。以小观大,对天地、对人类、对万千生灵要有敬畏之心。

现在是个什么时代呢?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的前提是包容。实际上,人工智能已经发展了,最近有一本书叫《未来简史》,它已经在预言四五十年后,人类90%以上的行业会被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智能能不能取代了人来创造艺术?取代人来创造文化?如果取代了,我们怎么生存?现代科技是可以把很多我们所希望呈现的绘画效果都充分呈现出来的,但是美术在人类史上往往是走在前沿的学科,会突然出现一些很好的东西,启发人类,所以说在人类的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是绝对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的,为什么不能代替呢,我觉得人类他有他的感受力,他有悟性,有灵性。人工智能能不能取代艺术家进行原创呢?原创是充满了情感的一种灵性之作。其实包括电影的发展全部有绘画的痕迹。画家的很多功能,首先是原创之后,他们再用机械去复制。今后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多地进行想象力教育,而不是知识。

新的科技基因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等,一日千里,迅猛发展。而今天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画家的震动,比起19世纪、20世纪初摄影的出现、电影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现代画家的震动要强烈百倍、千倍,只是我们许多人浑然不觉。今天,量子卫星拍下的整座城市,放大后每一个人就近在眼前,就连车牌号都看得清清楚楚;720度高空摄影,出现了如中国画长卷的形式。电影特技在电脑的参与下,将人类以前绘画中所使用过的几乎所有技巧运用于营构各种形式以产生美感,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巨大的屏幕上,从具象到抽象、从场面到特写、各种对比手法、人类视觉所能辨别、感受到的种种因素都已通过镜头展现在荧幕上,加上文学、音乐、舞蹈作用于这一综合艺术形式,不仅是对视觉,而是对人的眼、耳、鼻、舌、身,对人的整个感官产生震撼。神秘、宁静、庄严、恐怖、悲哀、欢乐、孤寂、死亡、冲动、无奈等等,人类所有的感受都强有力地被批注在荧幕上。我曾经一度失去画画的信心与信念,思来想去我终于有所醒悟,美术不会消亡。电影镜头不就是动着的画面吗?许多画面被组合拍摄,原创者还是画家。认真思考一下,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有些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还是来自一些世界绘画大师的技法。法国印象派电影,采用了的前期印象派的色调与色彩对比,美国科幻大片你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Salvador Dali)的身影。简单讲,电影已经充分利用了前人美术家的成就。当代电影对当代美术创作手法的运用,还有待当代电影工作者和当代艺术家不断去创造。电影美术已是美术的一部分,而美术不会也不应该被取代,但我们也应该了解其他姐妹艺术的发展,去思考开拓世界艺术的新领域,加强美术的视觉冲击力,以适应当代人视觉感受的需求。在宏大久远的人类史中,艺术始终以意想不到的创新方式拓展着人类的发展,哲学与艺术一直是走在前列的先行者。人是躯体和灵魂的结合体,人之所以立于天地间、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站在想象力、感受力、思想的岩石上。知识带来力量,理想带来希望,信念坚定意志,这三根支柱可以让人类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美术要表达什么?画什么?要搞清楚。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标题是艺术永生,体现了用人文主义的眼光对世界的看待。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为了物欲,为了经济发展,将环境破坏得一塌糊涂,如果再不挽救就将生态失衡。所以我们要表现什么,站在什么角度很重要。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站在国际的高度来衡量,但也不用担心我们会脱离民族的文化,我们的根在中国,还是民族的。应该了解全世界的动态,了解现代整个科技的发展,然后跟上这个潮流。先把主题搞清楚,这种主题应该是带有全球性的,应该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事物,要找这样的题材去画。

现在科技的发展,已经把绘画的各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画画要怎么画又到了一个需要被考验的时代。会不会被代替?我认为我们人类的绘画是不能被机器代替的。牛顿(Isaac Newton)讲过:“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真理的大海却仍然在我的面前,我无法解开她的秘密。如果说我看得比笛卡尔(Rene Descartes)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他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从笛卡尔的著作中受益匪浅。“我思,故我在”,这就是一个伟人的思想境界。学而应有所思,学而不思是可悲的,无知之思会使思想漫无归宿、远离真理之路,不仅可怕而且危害更大,不仅害己而且害人。

我们要学习前人,要找到真正巨人的肩膀,那是经过历史考验,经得起千斤重担,永远屹立不倒、高山大石般巨人的肩膀。比如三星堆、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艺术、顾恺之的《洛神赋》、与吴道子一脉相承的《八十七神仙卷》《朝元仙仗图》、八大山人“天人合一”的绘画境界、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法无定相,气概成章”的高论,这些就是真正的巨人的肩膀。如果你选错了肩膀,你会跟着他一起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1990年,美国一位著名未来学家出版的《权力的变异》一书,阐述了世界历史上权力的三大要素:(一)低级权力是暴力,用恐怖统治,叫力本位。(二)中级权力是金钱,以资本主义为标志,叫金本位。(三)现在高文化时代,高级权力是知识,叫知本位。在知本位的兴起过程中出现了像比尔·盖茨这样的知本家,其已经开始奏响了新世纪的序曲。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曾预言过,“文化制胜时代崛起,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过去我们判断人的能力,首先是其智商,后来又增加了情商,如今应当加上一个更重要的——想象力智商。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新的想象力是追求幸福的能力,幸福将代替温饱,将是未来人类最主要的生存需要,我们应当重新建构一个教育体系,把知识的获取和占有向增强想象力、感受力转变,使人更具有灵性来应对迅猛崛起的人工智能潮流。而崛起的前提首先是包容。

在19世纪摄影没有出现之前,记录人物形象的方法就是为人物画像,因此画家有一种神圣的地位。摄影的发展实在是太迅速了,它取代了画家画人物画像的地位。因摄影的发展很快就发展出电影,电影从黑白电影到有色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这个记录人的音容笑貌的手段变化人革命性的,对绘画艺术有所冲击。有些画家开始考虑了,我的画应该怎么画,我的出路在哪。为什么今天画家还能够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别的艺术形式代替不了绘画。

过去人们都是以眼睛看到的世界作为素材来画画,有的画得好,有的画得差,再加上人的性格、气质、修养等等的差异,作品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眼睛看得到的景物的再现。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说:不要再画眼睛看到的世界,要画心灵感受的世界。大家听到这句话都不感到陌生,因为中国画就是这样。高更非常清楚地说:眼睛不要再看着古希腊、古罗马,应看着东方。由于绘画理念的不断演进,加上近现代绘画手段受到冲击,艺术家们寻找新的表现手法,出现了印象派、抽象派,开始画心灵感受到的世界。特别荣幸的是,其时东西方文化开始融合,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念。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画的意境对西方艺术家有启发,中国画的线条受到尊崇,被普遍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很重要的高潮,现代美术运动开启了,出现了一批非常杰出的艺术家,个性鲜明、风格突出。其对古典艺术、古典美学进行了彻底颠覆,对艺术的各种可能性都进行了探索。每一位艺术家都在制定艺术中形式美的法则,出现了空前的百花齐放,从前期印象派到后期印象派,塞尚、高更、梵高,从毕加索、马蒂斯到夏加尔,这些画家每个人都有非常清楚的风格和面貌,这一点特别值得中国画家思考。

艺术家要非常强烈地表现出个人风格,要对艺术、美术、艺术美学、艺术的形式学等各种进行广泛的探索。在西方,艺术科学在现代美术运动到来之前有三个高潮:古希腊、意大利文艺复兴、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以米开朗基罗为代表,到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艺术家:古典主义、从拉斐尔到大卫,浪漫主义从籍里柯到德拉克洛瓦,现实主义库尔贝,前期印象派马奈、莫奈、毕沙罗,后期印象派:塞尚、梵高。他们留下很多美好的作品,这些都是人类的财富。出现现代美术运动绝不是对前面的否定,但现代美术运动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现代美术运动真正传到中国,我们晚了80年。在我们的艺术院校开始教现代美术这些技法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艺术的这些东西还没消化,当代艺术就进来了,中国的画坛有些陷入失语状态,包括我们非常有名的前辈赵无极、吴冠中对什么是当代,也不说话。但今天我们在坐的没有一个说我不做当代艺术家,每个人都想成为当代艺术家。什么是当代艺术,你得把这个搞清楚了。我到西方,发现最重要的就是要将东西方进行对比,不对比的话,你永远不清楚东方到底什么好,不要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一定知道中国什么最好。西方现代美术运动有很多东西吸收了我们的营养。现代中国好多画家在模仿西方,包括当代的艺术家搞的艺术样式,很大一部分能在西方找到痕迹,我们没有出现一种真正属于我们中国的原创,我们要对西方现代美术运动重要的艺术家进行研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要有自信,要通过与西方当代艺术作比较,找到中华民族文化好的地方,进行发扬光大。

四、原创

对于一个中国画家来说,起码两个脉络要搞清楚,一个中国脉络,一个西方脉络,以及如何突破如今四维空间的局限,展现一个全新的空间,并最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画风。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成立了黑山艺术学院,其艺术教学方法与中国现代的院校教学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国内特别强调基本功训练,每天不停地画,手上功夫很强。黑山艺术学院的很多教学方法是启发性的、强调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造型,从而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当代艺术其实是从黑山艺术学院开始的,它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当代艺术家,比如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行为艺术艺术家,等等。

大家可以对美国黑山学院做一下研究。黑山学院是怎样进行艺术教育的呢?和我们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是对立的。中国学院派强调基本功,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美院学习素描分为三个阶段,看完以后我有很多感受,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从正面讲,扎扎实实,第一阶段是用分面的办法画素描,表现体积。苏联马克西莫夫(KonstantinMaksimov)到中央美术学院办了一个学习班,讲人身上有多少骨头和肌肉,从而解决了素描体积和结构的关系问题。这说明学院派对素描下了多大功夫,这是一个方面;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其实这些个骨头和肌肉与艺术有多大的关系?从真正艺术的角度思考又有些可悲。一名美术老师一辈子研究学院派技术,但并没有真正进入艺术的大门。真正搞艺术的不能停留在技术这个层面上。许多画家没有进过学院大门,但他们画得很自由。真正系统学习过学院派教学的学生,学生从形成的框框中跳出来是不容易的,它像一个魔爪抓住你。我在加州大学教过书,在中国也教过。我觉得中国艺术教育强调的是基础,强调基本功;西方的教育基本不强调这些,强调原创——这两个东西是应该结合的。我觉得中国传统美术界的优势,是中国作为传统工匠大国包括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本功,这是好的、不是坏的。问题在于不要把自己拴住,而是应该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原创。所谓原创不是改良,原创就是创造历史上没有的东西,而且是带有强大生命力的东西。我举个原创中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大家现在都在用数码相机,彻底地把胶卷打掉了,它比胶卷优越得多,胶卷彻底完了,这就叫原创。而不是你做可口可乐,我又做一个什么可乐比你还好喝。绘画上我们需要的是原创,原创从哪来?

我们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进行一种全面的继承,所有与艺术有关的门类都应该进入美术史,这都是如巨人肩膀的东西。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艺术修养才能达到一个水平。个人的风格,绝不是从法别人风格的衍变。要无限忠实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的大脑里埋藏着一个空间,有宝藏你要把它挖掘出来。留下的都是什么人呢:画派的原创者;在画派中登峰造极的创造者。

艺术家的原创性,在今天越来越难,现代的原创不是要求改革,我们这么多年画画走了很长的路都是在搞改良,改良是走不通的。之前讲到了中华文化的全面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应该把全世界的文化和东方文化作比较,你才会明白中华文化的特点,对比中才会看出差别。现代艺术向东方靠拢并不等于臣服东方,我在日本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批评家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他为日本人鸣不平。大家知道梵高有一幅自画像的背景是日本的浮世绘,他就很不服气,因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这张浮世绘版画现在卖到了一百万,但是梵高这幅画可以卖一个亿。梵高让东方的东西从内而外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梵高的画像火在燃烧,充满了热血与激情,和手工制作的版画是两种概念的东西,他用的只是日本的造型,赋予的却是梵高跨时代的艺术生命。

我到了美国以后,他们对我们中国画家有很大的成见,他们不相信中国画家能够适应西方画坛,对西方画坛会有什么贡献。我开始看博物馆,而且我在美国这样一个环境里开始研究中国美术。我的方法就是把中国和西方作对比。我到了画坛,第一个感觉就是在美国你要想立脚,你一定要画出非常强烈的个人风貌,你可以画得不成熟,但你的面貌要非常清楚,而且是美国人绝对画不出来的,你要是没有这点,在美国立脚是不太可能的。我研究的结果使我经常冲动又气愤,西方好多艺术好的作品,我一看,这个东西首先应该是中国人画出来的,吸收了我们很多中国文化元素。现代美术运动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第一次把美术的美学破坏了,各种风格出现,各种形式法则现身,而且出现了一批非常有成就的艺术家,这个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繁荣的。人要自信,各行各业,对画家来讲尤其这样。我们哪怕不成熟,但一定要画出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个要非常明确。

令西方世界最震撼的中国文化是民族民间艺术。你是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会启发你。例如在中国云南,中国云南的民族文化对你的创作会有影响,当然你要找到你内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与你生存的环境、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所读的书,所有东西构成一个总和。

例如以云南重彩画为例,云南重彩画的发展,要研究线的和谐性,又要研究线的——平;圆;留;重;变。色彩:色彩的表现要从固有色开始,随类赋彩,到出现色彩冷暖对比。色调:现代艺术出现纯度;再往前奏又出现平面色彩。千万不能把我们的重彩画画成国外的,画成床单的五颜六色。西双版纳是人间天堂,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的关系很和谐。在西双版纳满脑子都是颜色,可以找到很多语言。我觉得从我们中国绘画来讲,一个水墨画,一个工笔重彩,很有成就。在中国的工笔重彩绘画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敦煌,就几个颜色就画出了敦煌,这是很了不起的。题材上:云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题材不要局限。造型艺术语言还是要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深度。这个时代真、善、美、和谐都很重要。画画不要仅仅追求表面的形式,绘画应该和内在美结合到一起。艺术家互相之间要拉开距离,个人个性的创新是根本。云南表现民族的艺术打进当代绝对没有问题,只要你去做。就当代来讲,它是前卫的。前卫是指什么呢?人类艺术史上没有过的东西,比如一种美学、一种技法,云南重彩画一定要取乎其上,要有理想。

艺术就是这样,会有局限性,把局限性发挥至极,也能画出来你的特色。我们要把局限性变为优点。

美国有一种观念,我不给你谈地域、我不给你谈时间,我不给你谈历史,我就给你谈今天,你不要给我谈昨天。人的生命是这样,人类历史长河也是这样,都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排列组合而成,这三个中,只有今天是个实体,不要做今天的匆匆过客,主宰今天,在今天播种的人,明天才有收获,要无休止地耕耘下去,要相信中国老百姓的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尼克松回忆录说:“我们每个人必须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努力使每一天活得有价值。昨天是今天的昨天,明天是今天的明天,所以一天就是三天。”希望我们要理解他这种把实体的今天当三天过的生命哲学。

TheResponsibilitiesofContemporaryArtists

Ding Shaoguang

Invited by the talent projectTalentsCultivationofContemporaryHeavy-colorArtistsinYunnanfunded by the National Arts Fund, famous Chinese American artist Ding Shaoguang lectured in Kunming. Ding thinks that artist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ontemporary arts. Based on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in the U.S. and the Western arts and cultural experiences he has, as well as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ulture, Ding illustrated the artistic responsibilities of artists from four aspects: responsibilities, freedom, inclusiveness and originality.

contemporary artists, responsibility, freedom, inclusiveness, originality

2017-10-28

[本刊网址]http://www.ynysyj.org.cn

本文为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资助项目“云南现代重彩画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25030120160227923670)的阶段性成果。

J20-02

A

1003-840X(2017)06-0061-08

丁绍光,著名旅美画家。

http://dx.doi.org/10.21004/issn.1003-840x.2017.06.061

(责任编辑 尹小勇)

Abouttheauthor:Ding Shaoguang, famous Chinese American painter.

Thepaperisfundedbythefollowing:Phased results of the 2016 National Arts Fund artistic talents funding projectTalentsCultivationofContemporaryHeavy-colorArtistsinYunnan(No 2503012016022792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