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学科研究视点认知艺理学的内在研究诉求和特性主题

2017-08-18 02:06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学跨学科建构

梁 玖

以跨学科研究视点认知艺理学的内在研究诉求和特性主题

梁 玖

艺术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既有艺术学与外在学科的连接性跨学科研究,也有艺术学内在部门学科间互生性的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对于艺理学来说,既是一种研究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技术路线。引入和确立艺理学跨学科研究,并以民族音乐学视点为例,是可以进一步揭示跨学科研究对艺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分析和揭示艺理学的内在研究诉求和特性主题——本元、整合、原理、建构。以跨学科研究视点,能够获得更清晰地对艺理学之研究诉求任务目标和特质性主题事项有更明晰的认识与界定,从而有助于艺理学学科的持续建构性发展。

艺理学;跨学科;研究诉求;特性主题;整合

任何成熟的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中国自2011年将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以来,目前的艺术学门类及其各个一级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性编码工作,离成型、完善、空间拓展和功能释放力量最大化还有很长的距离。尤其是作为探究和建构“艺术学科公共知识+共同学理”的艺理学(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性编码工作,更是还处于初创时期。不仅如此,当下依然存在着对“艺术学理论”(实为“艺理学”)这个一级学科的性质、特性、价值、地位、作用、研究等认识不清、误解严重、误区重重等问题,从而导致对艺理学学科的边界认识不清楚、行为混乱、学科建设力量弱化等不良的局面。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本体论上认识艺理学学科,还应该从研究特质上把握和努力建构艺理学学科,其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思维与方法来思考艺理学的本体、建构、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尝试以民族音乐学之研究事项来分析揭示跨学科研究对艺理学的必要性,以及讨论跨学科研究对艺理学之研究特性的认识与界定。

一、艺理学本身具有跨学科特质

无论今后是依然叫作“艺术学理论”,还是更名为更合理、恰当的“艺理学”学科,艺理学的出生、存在和作用,都具有跨学科的特质,艺理学的研究、艺理学的充权生长*充权(Empowerment),是指自我通过改进性发展而获得力量增强,也称为增权。、艺理学的厚实性发展,都离不开跨学科这样一种意识、思维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认识到——跨学科视点和跨学科研究,是艺理学学科的一种本质性和有广阔前景性的本体内容。

跨学科是指超过单一学科界限或领域。作为学术研究专有词汇的“跨学科”,是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纽约,意指“合作研究”“交叉研究”“移植研究”等的观念与方法。跨学科研究,是指谋求本学科生长或新学科出现而超过本学科或已有学科界限借鉴其他学科来做整合性探索的一种范型研究。系统地看,吐纳、环视、交叉、整合、深耕、创生是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认识论与方法论内涵。吐纳,即谋求自身学科以区分变与不变性的变化生长与发展;环视,即观照自身学科之外的非学科特质与价值;交叉,即将学科注意力分配在已有学科之间的借鉴与促进上;整合,即通过学科注意力转换调控并重新组合性地建构学科内涵;深耕,即谋求以焦点关注获取学科深拓性与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创生,即谋求突破原有学科势力边界而新生出新的学科。总而言之,跨学科研究不是固守自身单一学科内部视野与方法的研究。

艺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是谋求依循自身学科“线性+非线性”突破性融合建构生长的研究。艺理学跨学科的线性研究,是以守候和完善艺理学自身为目标而纳入其他学科的突破性研究;艺理学跨学科的非线性研究,是以动态复杂式突破性研究拓展建构艺理学为目标的研究。也就是说,跨学科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介入艺理学,不是为了消解掉艺理学自身的存在,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其清淤式的建构、促进、完善、增强学科经典内涵及其体系的研究。

之所以说“跨学科”是艺理学的本质性特征,在于艺理学存在的事实与价值。一方面,从艺术学内在的角度看,艺理学是在分析、揭示、抽取、概括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曲、戏剧、设计艺术、文学、民间艺术等艺术内在学科的公共性思维、知识、理论、思想、方法等内涵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学理及其知识体系。艺理学来源于艺术各个部门子学科,又作用回归于各种艺术门类而发挥作用。比如,研究艺术历史,一定是在基于美术史、音乐史、舞蹈史、设计史等部门艺术学科历史基础上来进行的。这就表明“研究艺术史”是不等于对美术史、电影史之类的艺术部门史研究。换言之,研究美术史不等于艺术史研究。同时,艺术史学科的成型、研究、成果,又对各部门艺术史——如美术史、音乐史、舞蹈史等——的研究起到引领、促进和帮助的作用。同样的道理,研究艺术教育,也不等于是舞蹈教育研究,或影视教育研究和音乐教育研究等的总和。有了这个艺理学学科认识论的基础,就不会混淆性地把“艺术哲学”等于“艺术美学”,也不会不加区别地把“艺术史哲学”等于“美术史哲学”,也就不会把“美术教育学”等于“艺术教育学”了。那种简单地认为把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的理论、历史、批评、教育、创作之研究等于或统统划归于艺术史论研究、艺术批评研究、艺术教育研究、艺术创作研究的认识、方法和行为,不仅都是不正确的,而且是有害于艺理学学科的建设、健康生长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美术学科有自身学科的历史、理论、批评、教育等属于其学科本体的体系,音乐学科有音乐学科的历史与理论体系,艺理学学科也同样有自己独立的属性、历史、知识、研究等学科内涵体系。第二方面,从艺术学外在的角度看,艺理学内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研究、建构、学科空间领域的形成与拓展之许多方面或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专业的确立等,都是在借鉴其他非艺术学学科后形成的。比如,艺理学的诸多交叉学科就是在借鉴其他非艺术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的。比如说:艺术哲学、艺术史学、艺术教育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艺术法学、艺术美学、艺术伦理学、艺术经济学、艺术考古学、艺术管理学、族群社会艺术学、艺术教育社会学等。所以,充分认识跨学科是艺理学的本质性学科特征,一是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艺理学学科与美术学学科、设计学学科、舞蹈学学科等相关学科的独立关系、平行关系和互为作用关系;二是有助于更好地守候艺理学的学科根本。

总之,跨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是艺理学学科的一个本体论立场。

二、一个民族音乐事项揭示了艺理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无论如何界定艺术,艺术一个最为根本的功能与价值是给予人一种特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艺术予人的这种特殊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核心是——非常态性的常态建构。建构,乃主观性设置组合造就新存在。非常态性常态建构,是指艺术以一种去除标准答案的方式,引领人对常态存在发掘造就出非常态的奇妙文化来给予人满足的一种新常态文化。人们正是凭借这种原创新常态精神文化而获得心灵的润泽式奇妙满足,形成意义化生存和文明化生活的资本,以及由艺术引领去散开性战斗或生活在各自的时空里,由此获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我想中国在除了“扫文(化)盲”“扫艺(术)盲”之后,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从根本上引导国民确立“扫(生)活盲”的观念与方式。之所以提出和界定中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P11)就是因为诸如科学技术的人文性不够、社会的超功利化观念太强、艺术文化普及不够、基于哲学等滋养性支持资源建构的最前沿生活观念与方式不充分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的。欲建构和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之愿景,个体或群体宜确立“意义化生存”+“文明化生活”+“去除非生活”等观念。意义化生存是指主体有价值地保存自我生命成长有型。具有和体现了“道+情趣+履行人生职责+创造价值”的体系性内涵因素,方可被称为是实现了个体的意义化生存状态;文明化生活,则是指人有精神气象地保存生命成长有格的生活方式。保有“文明化生活”,就意味着具有高贵感、新派气质、教养化习惯、理想纯爱、慈善周围世界等内涵指标性修养。文明化生活思想,是培养、秩序、调控个人或群体克服非生活而实现真生活的一种观念、理论与方法。非生活,是指基于生存之后超越个人或群体日常各项活动宽松所需的生活状态。非生活的基本表征是没有惬意感地超越正常生活之为之态。真生活,是指安适性有细节与节奏的惬意生活方式。[2](P330)总之,艺术文化是建构和满足人们美好生活方式不可替代的手段与文化。基于此,当下确立和实践“非常态性常态建构”式艺术观念与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艺术的“非常态性常态建构”这种本质特性,是被各科艺术事实及其教训所证明的。著名民族音乐学家赵塔里木在他的《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歌特征的鉴别与解释》一文中,通过翔实的田野调查发现和总结了一种音乐本质论。赵塔里木教授研究认为“在额鲁特人的心目中,‘音乐’并非‘上界的语言’,而是人际感情沟通的一种媒介或手段。”[3]蒙古族额鲁特族群社会的这种“音乐观”是很值得注重和研究的议题。

首先,蒙古族额鲁特族群社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与艺术观。这表明讨论艺术,一是,不能离开“族群社会”;二是,不能忽视族群的艺术实态。所谓的“在额鲁特人的心目中,‘音乐’并非‘上界的语言’,而是人际感情沟通的一种媒介或手段。”这揭示出蒙古族额鲁特族群社会对于音乐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理由与标准。在民族音乐研究中已经揭示出额鲁特人认为,凡是唱给族群的小孩子、牛羊、死人、神灵的歌,都不算“音乐”。额鲁特族群社会的音乐等于只对成人和被认为是具有人性的骆驼所唱的歌。[3]这是因为,“额鲁特人从骆驼和人的特殊关系对歌唱行为做了联系性的解释。额鲁特人饲养的每峰骆驼都有养驼人为它取的名字。骆驼寿命可长达 30 年,对于旧时50岁则为高寿的额鲁特人来说,青少年时得到的幼驼将可能是他的终身伴侣。由于逐水草而居和历史上连年的战争,额鲁特人不得不在频繁的迁徙中度过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骆驼有着其他牲畜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耐饥渴、抗风沙,力驮千斤,能嗅到远处的水源,成为额鲁特人生存的保障和希望。去西藏熬茶拜佛,是额鲁特人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项之一,往返半年的路程,穿越戈壁沙漠,只有借助于骆驼。人们赞美骆驼的优秀品质,并且同它高大的形体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对骆驼的敬畏感以及一些特殊的禁忌。如:不宰杀骆驼;骆驼要单拴,不能拴在马桩上;忌讳别人用手摸驼羔等等。而马、牛、羊则无这些禁忌。”[3]换句话说,额鲁特人深深地懂得“骆驼听歌流泪”的人性之属。总之,额鲁特族群社会特殊的音乐观内涵是深厚的。

其次,蒙古族额鲁特族群的音乐观揭示和验证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原理。一是,充分说明了一个艺术发生学的核心因素——人之需。各族群社会之艺术的发生与界定,是根据族群自己的特殊需要而确立的。各个族群宜对自己的艺术文化给予最忠诚的自信与传承。实践证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41)二是,揭示了艺术存在的功能是人自身形成基于沟通从而生成的力量。艺术不仅仅是有实在之用,更具有超越实在的精神之力。那种将艺术庸俗化和纯粹技术化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三是,揭示了艺术具有自身不可替代性作用方式的特殊性质。即所谓的“‘歌’只能是语言不能取代的一种人际之间的沟通方式。”[3]艺术不可能是一种被别的方式所替代的独特文化。那种看轻艺术文化的观念是错误的、有害的。艺术文化是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情才性灵魂高地。四是,艺术教育与分享艺术必须要针对人而作为。赵塔里木说额鲁特人“给婴儿唱的催眠歌也不被看作歌,在额鲁特人传统的人口观念中,婴儿还不具备人的全部含义。”[3]可见,艺术作用的对象是全相的人。一方面,对有资格接受艺术教育和分享艺术文化的人来说,必须珍惜自己、敬畏艺术;另一方面,对接受艺术教育和分享艺术文化的人来说,教育者必须进行真正的艺术文化教育。那种把艺术简化为仅仅剩下技术、知识或名利的单一性或片面性艺术教育是需要剔除的。

总之,从艺理学立场,跨入民族音乐学领域巡礼,又切入蒙古族额鲁特族群的音乐观,实在地分析发现和总结出了一些艺术原理,这项研究本身就证明了艺理学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研究的视野与观念。艺术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既有艺术学与外在学科的连接性跨学科研究,也有艺术学内在部门学科间互生性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对于艺理学来说,既是一种研究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技术路线。

三、艺理学研究诉求的内蕴特质主题事项

艺理学研究范式的确立,有赖于厘清艺理学研究的内在诉求和特性主题是什么?进一步从跨学科研究看艺理学的内在研究诉求和特质性主题事项与实践技术路线,主要体现在其本元研究、整合研究、原理研究和建构研究上。

艺理学的本元研究,是指圆融性合力研究的取向与方法。其主要包括本体研究与跨学科研究两个取向与技术路线。艺理学的本体研究,是指艺理学必须诉求紧扣何为艺术之本质的研究。这是艺理学存在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所在。艺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是艺理学的一个根本研究方法,就是力求从逻辑起点、学科借鉴、方法运用、内涵吐纳等方面获得相关其他学科的资本支持而开展研究。比如:艺理学结构中的艺术哲学研究、艺术教育学研究、艺术人智学研究*艺术人智学研究,是研究唤醒个人深度艺术心智而获得个人艺术创造灵气的精神学科。所谓人智学(Anthroposophie)是指研究唤醒个人心魂赋物有灵的精神学科。人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及人的精神性。主旨是诉求个人激活个人灵性而为。人智学是20世纪初由奥地利科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社会哲学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1861-1925)创立的新学科。、比较艺术学研究、艺术文献学研究等就属于跨学科性质的艺理学研究。因此,本元性构成艺理学研究的独特属性。

艺理学的整合研究,是指诉求从最高度进行调控性重新组合集成艺术公共性道理或知识体系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即,强调应以“整合”的方式与目标去研究和对现有艺术存在秩序进行整体的协调性重新组合或建构。其中,在研究与实践中建构形成艺术整合生态学研究方法。艺术整合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是指基于清除潜在束缚艺术学科生长而激活研究主体潜能的研究观念与方法。包括评判艺理学现有的学科发展之水平数据、艺理学内在学科的新增长引领力量、艺理学成熟度与生长速度之悖论关系及其解决、艺理学整体与相关关系互生等时空结构内容。总之,从跨学科研究视点审视揭示艺理学之研究更是不可缺失整合研究的认识与方法。

艺理学的原理研究,是指探索揭示艺术存在间关系共性内容的理论取向与方法。即,强调应以获取艺术“原理”的动机与目标去研究和揭示出艺术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与道理。“存在间关系共性内容”,是指一个存在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内容。原理是更高级的真理性理论,它具有更普遍适用性的特质。艺理学必须是以原理的视点、思维、方法、规格去探求获得能够“举本统末”的艺术道理。任何艺术研究行为,只要获得了原理性内涵,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知识诠释体系和工作方式,就会有价值。如果艺理学丢失原理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诉求以原理视点研究艺术,是艺理学一个最根本的重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只有多出原理性内容,艺理学才会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如何深刻领悟艺术的现实世界和艺术的真理世界,的确是艺理学应专注做的工作。”[4]总之,原理研究是艺理学的学科规定性研究特质。

艺理学的建构研究,是指能够揭示出给予人主观性设置组合造就新视野与方法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即,强调应以“建构”的动机与目标去研究和构建艺术公共性知识体系。艺术的奇妙就在于其能够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能够于无意义中发现或赋予意义,这些都是艺术的建构性反应。作为艺理学的研究特质,建构必须成为其使命。因为,艺理学的建构研究,既有对艺理学本身之深度复杂化建构研究,也具有普照各艺术子学科门类的灯塔地位与作用价值之引领性建构研究。总之,建构研究是艺理学的学科功能性研究特质。

综上所述,以跨学科研究视点能够获得对艺理学之内在研究诉求目标和特性主题有更明晰的认识与界定,从而有助于艺理学学科的持续建构性发展。

(责任编辑 唐白晶)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Xi Jinping,ToCompletetheBuildingofAModernProsperousSocietyinAllRespectsandtoSeizetheGreatVictory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ntheNewEra,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7.

[2] 梁玖.何路无痛[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Liang Jiu,NoRoadWithoutPain,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2016.

[3]赵塔里木.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歌特征的鉴别与解释[J].中国音乐,2012,(4).

Zhao Talimu,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lk Songs in Oriat Mongolian,ChineseMusic, No 4, 2012.

[4] 梁玖,“艺理学”作为艺术学中的一个学科名称[J].艺术百家,2015,(1).

Liang Jiu, “Art Theory Studies” as A Name of Subject in Art Studies,HundredSchoolsinArts, No 1, 2015.

UnderstandingtheInnerResearchPropositionandCharacteristicThemesinArtTheoryStudiesfromtheInterdisciplinaryPerspective

Liang Jiu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the arts studies concern two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linking art studies and other external disciplines; the second is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mong different sub-disciplines within the art studies subject.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art theory studies is not only a guiding thought but also a workable research approach. Introducing and establishi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art theory studies, taking ethnomusicology for example, is able to reveal the necessity of adop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 art theory studies, as well as to analyze and reveal the inner pro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 themes of art theory studies such as urelement, integration, principle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t is able to obtain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proposition, tasks,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 issues in art theory studies. Thus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ve development of art theory studies can be facilitated.

art theory studie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position, characteristic themes, integration

Abouttheauthor:Liang Jiu, Professor and PhD Supervisor of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Media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017-11-01

[本刊网址]http://www.ynysyj.org.cn

J0

A

1003-840X(2017)06-0094-05

梁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875

http://dx.doi.org/10.21004/issn.1003-840x.2017.06.094

猜你喜欢
理学跨学科建构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文理学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