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

2017-08-21 02:31邓世伟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多视角文本解读小学语文

邓世伟

摘要:解读文本是一件最能显示语文教师功力的活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是否教到点子上、能否让学生真正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就如何理解语文做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多视角

从小我们就知道上学要学习语文,上学以后,语文成了我们天天面对的学科,记生字、背解词、写作文,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在这样机械的循环中我们思考过究竟什么是语文吗?今天,就请我们这些学习了多年语文的“老手”考虑一下什么是语文,就字面来说很简单,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如果照字面来说,我们只须照着书本学语言、认文字、读作品就是在学习语文了,可是实际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一、现实中的语文文本解读

现实中令人忧虑的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基本功如今正在日趋低下。我想可能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至今势头不减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师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考试,而忽视了自身语文素养(包括读写能力)的提升。

二是现在教学辅助资料太多,教师手边有“教参”,网上有现成的教案、学案、课件,一切都“配套成龙”地摆在那儿,只要“拿来”就是,以致现在的语文教师备课时已经离不开“教参”和网络,有的教师几乎不会“赤手空拳”地解读文本了。记得80年代初我刚做语文教师时,既没有“教参”,也没有“集体备课”制度,一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重点在哪儿,全凭教师自己拿主意,这就逼得我备课时不得不痛下工夫去“钻”课文,解读文本的基本功就这样慢慢地给“逼”出来了,后来即使有了“教参”,我也仅作参考而已。我发现,按照”教参”的思路去教课文,很难教好,更不可能教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如果教师只是把“教参”照搬到备课本上,又从备课本上照搬到课堂里,甘心充当一名“二道贩子”,那更是等而下之了。遗憾的是,现今语文教师中“二道贩子”恐怕并非个别。

二、关于什么是语文的理解

让我们先看看“语言”是什么东西,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舉时只指口语”。再探究一下“文字”的真面目,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的书面形式”、“文章”。还有“文学”呢,在“语文”中它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呢?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可能有人正在认为笔者在咬文嚼字,是的,我在“咬”在“嚼”,目的是撩去“语文”的神秘面纱,带领大家走进语文进而徜徉语文世界。

在上面的“咬与嚼”中,大家是不是发现了这样一种关系呢?语言是工具,文字是形式,文学是通过形式运用工具反映现实的艺术,如此看来,能说“记生字、背解词、写作文”就是语文的全部了吗?除了“记生字、背解词、写作文”,语文应该还有什么内容呢?明白为什么“记生字”吗?“背解词”又是为了什么呢?“写作文”应该写什么为什么而写,思考过吗?

三、语文真正是什么

聪明的你们可能已经有所悟了,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实际应用,我们的头脑不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更不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应该是变知识成能力的加工厂,应该是自己独立思想的发源地。你记住了生字,背准了解词,却未必能作得了“好文”。“好文”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发现中来,从感悟中来,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1.走进校园,教室里琅琅书声带给我们神清气爽的畅快;操场上同学们的嬉戏带给我们纯真的友谊;办公室里老师的谈话激起我们无穷的动力;考场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对我们意志的砥砺……

2.回到家里,母亲的唠叨是一条淌着爱的永不枯竭的河;你享用的一丝一缕一羹一饭无不是用亲情浸透;父亲的严厉是一首歌词冷峻感情热烈的歌;你的成长中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无不记录在父母的心间……

3.来到自然,春去秋来草木荣枯,在昭示着人生韶华易逝,你会感觉成长是责任;登临高山,你会感觉山之魂魄在壮大自己的生命;眺望大海,你会感觉海之博大在开阔自己的胸襟;驰骋草原,你会感觉蓝天碧野在净化自己的灵魂……

4.关注社会,孔繁森魂归雪域,造就大写的人生;杨利伟航天凯旋,圆我中华飞天梦想;北京申奥成功,巨龙腾渊一见神采;伊拉克的血腥,玷污了和平鸽的雪白与橄榄枝的碧绿……

四、以书为友,在读书中学习语文

你看:款款走来的诸葛亮告诉你什么是智慧;抱打不平的鲁智深告诉你什么是仗义;渣滓洞中走来的江雪琴告诉你什么的美丽;书写壮丽人生的保尔告诉你什么是理想……

你听:“惊滔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苏东坡对历史的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是杜甫痛惜百姓疾苦的呐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政治抱负的吟唱;“长风破浪会有时”是李白追求理想的决心……

你闻到了吗?“竹外桃花三两枝”那桃花的馨香;“映日荷花别样红”那荷花的芬芳;“采菊东篱下”那菊花的幽香;“凌寒独自开”那梅花的冷香……

想过吗?这些也是语文,书籍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的智慧之源泉。

学习语文离不开“记生字、背解词、写作文”,但是学好语文更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读书,可是走进生活了,读书多了就一定能学好语文了吗?回答:未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学问”还是“学文”都要先会做人,语文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的学科,“作好文一定先做好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热爱生活——春草萌发,你会感动于生命的顽强;漫步田野,你会感谢土地的恩赐;秋风落叶,你会慰藉于秋叶化春泥;朔风大雪,你会笑迎意志的历练……

守住善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总之,生活是美好的,语文是美好的,只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眼去发现,用脑去思考,用口去表达,用手去书写,这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享受生活、享受语文的过程。

猜你喜欢
多视角文本解读小学语文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研究
论女性声乐的艺术研究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