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2017-08-26 15:16王玲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王玲

摘 要:作为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主要表现方式,前置性作业是在学习下节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内容、小学生这两面入手,例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前置性作业 作业设计

前置性作业是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其充满了趣味性,不仅能够增加课堂容量,降低学习难度,还有利于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前置性作业并不等同于课前预习,比课前预习的要求更高一些,侧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所以,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符合下述四大原则:①简约原则。所布置的作业以课本知识要点为中心,少而精。②低入原则。作业难度要合理,能够照顾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促其在学习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③渗透原则。前置性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提前感受新知,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充足准备。④开放原则。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合理设计作业,重视自主探究,促其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律。

二、因课而异设计前置性作业

因课而异是面向三种课来讲的:一是新授课;二是练习课;三是知识整理课。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相应的前置性作业,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针对新授课设计前置性作业

首先,对于侧重于概念性的新授课,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自主摘录知识重点,并附带相应的例题。以《比例》为例进行说明,在要求学生预习该节知识时,要求每位同学在笔记本上详细地记录每一个知识要点、例题及注意事项。

其次,对于侧重于探究性的新授课,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并掌握其内在规律。以《圆》为例进行说明,在要求学生预习该节知识时,要求同学们用圆规画5个大小不一的圆,用剪刀分别将其剪下来并测量其周长,之后在分别计算出四个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最后,对于侧重于方法技能的新授课,可直接布置一道数学题,让同学们在预习课本知识后自行解决。以《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进行说明,直接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数学应用题:张奶奶去超市买餐具,买了1个电饭煲103元,买了2个碗12元,那么请问最后张奶奶最后花了多少钱?这道题不仅考察了学生“两、三位数的加法”计算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应用题理解能力。

2.针对练习课设计前置性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合理且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学生间进行交流与分析,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针对知识整理课设计前置性作业

进行练习课后需要开展知识整理课,此类课程是以单元为基础,对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与整合,以此巩固学生对单元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最好是学生能够根据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并对其“注意事项”进行明确,避免出错。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进行说明,设置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该单元每一节内容都提取1-2个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例子,明确注意事项,最好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

三、因人而异设计前置性作业

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结合具体年级学生,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特点、知识储备及学习能力等相关要素。

1.面向低年级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比较差,此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与发展,在针对新授课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时,不需面面俱到,布置的作业也不可过多,只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即可,配上相应的练习题基本上就能够实现获得预期目标。剩余知识可在教师的统一讲解下,一起领悟和学习,这样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學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面向低年级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可要求学生按照下节课所学知识寻找日常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数学例子(可在课堂上口头阐述,亦可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或是要求学生自主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将个人认为的知识要点进行标记,对于不理解的知识也可做相应记号,等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述。

以《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进行说明,在准备学习该节内容时,要求学生自学例1和例2,并且需要完成“做一做”,以此作为前置性作业,对于“做一做”这个题目,若学生不是非常明白可请教父母。在第二天上课时,请学生进行例题教学,按照要求并已经掌握例题的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发言。在同学们完成例题教学之后,要求同学们总结下应该在口算过程中注意哪些事项,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最后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学生主动预习,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面向中年级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

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拥有了思考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所以,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可相应地提高操作难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此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需注意一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较强的明确性和针对性,切忌范围过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以《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为例进行说明,该单元内容其实是对两、三位数除以1位数的延伸和拓展,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过程。鉴于同学们已经有了“两、三位数除以1位数”的基础,故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笔者首先要求他们计算两道题:916/2=; 498/3=。以此巩固先前所学知识,之后要求同学们独立预习例题1,并相应地完成练习题1。在上课的时候,会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提问学生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问题,比如356/4=,以此联系先前知识,而后要求同学们针对昨天预习的例题1进行讨论和分析,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在同学们充分讨论完之后,直接点名同学们到黑板上进行练习题计算,如果同学计算错误,重新梳理一遍计算过程,并讲解其注意要点,若同学计算正确,则给予同学表扬,并再梳理一遍计算过程,讲解其注意要点,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确保同学们正确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要领。

3.面向高年级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

与中低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在设计作业时,可明确下一课时的所有教学要求,亦可向同学们布置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实践探究作业,促其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当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将个人所预习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反馈,并鼓励同学们讨论与分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以《圆》为例进行说明,在即将进行圆周长计算推导学习时,可通过设计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对多个圆的周长以及直径进行测量,发现其中规律。

综上所述,合理设计前置性作业是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点的有效途径,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设计科学的前置性作业,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爱华.前置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吉林教育.2010,30.

[2]陆建华.例谈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J].广西教育.2012,33.

[3]李建华.用前置性学习打开儿童自主学数学的大门[J].辽宁教育.2013,19.

[4]郑正文.简约而不简单——例谈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4,04.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前置性作业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浅析
中职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类型及其设计要求
“化学实验课前置性作业”的编制与举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