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学科近十年研究动态的CiteSpace计量分析

2017-08-27 02:18郝志勇吴鸿春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竞技可视化领域

张 涛,郝志勇,吴鸿春



中国体育学科近十年研究动态的CiteSpace计量分析

张 涛,郝志勇,吴鸿春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本文基于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选定被CSSCI收录的中国体育类核心期刊10种包括《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2006-2015年发表的所有论文(最后检索时间为2016年3月23日)为数据来源,应用citespaceⅢ对关键词、研究作者、科研机构等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直观呈现近十年来体育学科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力量和代表,整理学科研究领域演进关键节点文献,并预测体育科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动态;CiteSpace;计量分析

信息数字化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信息呈现爆炸性倍增态势,科学研究中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信息挖掘,发现隐藏在数据源背后的价值信息以及探索信息本质特征与规律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为当代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刚开始源于科学计算可视化和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信息可视化技术和一系列的计算机程序,将大量的文献信息数据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揭示科学知识领域发展演进的背景、动力和概貌,探测学科知识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等问题[1]。科学知识图谱就是以科学知识为研究的对象,综合运用科学计量学、应用数学、信息可视化技术、图形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2]。通过对文献数据信息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实现学科知识的可视化,便于对科学增长、科学范式转换、学科领域的演进以及学科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挖掘与分析学科知识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对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相关研究者的意义重大,可以使研究者及时并准确地把握和跟踪学科知识领域的研究前沿,研究热点和研究的最新演化动态,并能够预测学科知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进一步研究的热点问题。

1 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Drexe1 大学陈超美博士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可视化软件。其可用于作者、关键词共现、机构合作、作者共被引与文献共被引等的分析,分析研究某一研究领域随时间变化的不同阶段研究前沿,以及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绘制近十年来体育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对当前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以及研究力量和代表进行梳理并预测中国体育科学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10种中国体育类核心期刊包括《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在2006-2015年发表的所有论文8 478篇,数据最后更新时间为2016年3月23日。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来源于中国10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在2006-2015年发表被CSSCI收录的论文17 361篇文献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并对关键词和被引文献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以便于统计分析,如将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公共服务”统一合并为“公共体育服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3]。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出的研究热点词汇。热点是学者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本文借用此方法和技术对体育学科知识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分析,探测体育学科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情况。

将处理完毕的数据导入CiteSpaceⅢ中,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选择时区(time slicing)从2006至2015,年限跨度为,即每5年作为一个时区;阈值选择为Top 50,即在每个时区中选择前50个高频出现的节点;剪枝方式的选择为寻径(PathFinder),其可以简化网络并突出重要的结构特点且具有唯一解,点击“GO”运行得到初始知识图谱。在可视化界面中进行聚类调整,设置参数,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聚类后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分别为0.6979、0.7542。通常当Q值>0.3就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7时,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若在0.5以上,聚类一般认为是合理的。本文的Q值和S值完全符合聚类要求,共得到70个节点和84条连线,说明研究的聚类图示合理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其节点越大出现频次越高,表示该关键词在网络节点中重要性越高;每个节点之间的连线多少代表节点间的相关程度,社会网络分析理论里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在网络中起连接作用。

图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根据节点和连线将其分为6个研究热点聚类群(如表1所示:学校体育类、体育理论类、竞技体育与管理服务类、体育文化类、运动员与动物实验类、体育产业发展类。可见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本质性研究、实用性研究与功能性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构比较合理。

结合图1所示,在聚类群1学校体育类研究中,前3名高频关键词分别是“学校体育”(556次)、“大学生”(343次)、“体育教学”(228次)。其次是“体育课程”(178次)。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以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体育教学包括课程设置与资源开发新方法新思路是该聚类群的研究热点。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特征。该聚类研究[4][5]部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相关研究也是一大关键点。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体育研究中最多的一个群体,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锻炼动机和影响因素、体育消费、体质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体育锻炼对其影响等。

在聚类群2体育理论类研究中,“体育研究”“奥运会”“体育法”为该领域三大高频关键词。该聚类体育研究涉及面比较多,包括一些体育基本概念类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对体育某一领域进行了阐释。如体育发展研究包括国外体育发展研究和国内体育发展研究,特别是国内体育发展研究,大到整个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小到具体的层面的社区、学校、度假村等发展研究均有探讨;自2001年宣布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以奥运会为主题的相关研究呈现暴增趋势,到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效应,围绕奥运展开的深入探索,包括对于体育强国的重新认识[6] [7]、不同竞技项目优劣对比[8-10]等等;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法制建设与完善、公民体育权利、体育仲裁、学校体育伤害等问题备受关注,他是中国体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全民健身和体育经济产业发展这个基础之上,体育法制建设也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

在聚类群3竞技体育与管理服务类中,“竞技体育”出现频次最高为468次,其次是“公共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综合效能,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经过岁月洗礼和百年奥运的巨大成功之后逐步崛起,新时期如何在崛起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议题。多数研究分析了影响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提出相关对应措施及实施办法[11]。体育强国是新时期中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那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体育强国的基础就显得尤其重要,全面健身与体育强国存在有机联系[12],围绕体育强国这个中心点,从3个不同的维度进行相关研究是该聚类一大特点。

在聚类群4体育文化发展类研究中,“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学”的出现频次分别为271、254、201次。其中“体育社会学”突现率高达20.64。体育文化涵盖内容比较宽泛,包括与体育有关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操作体系。除此之外,体育文化中还包含着若干体育亚文化,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又是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体育社会学的探讨也是近年体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如陈小英在《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分析》中认为中国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只是形成了基本架构[13];卢元镇提出给体育社会学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14]。除此之外,体育社会学作为一个多元理论学科,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竞技体育社会价值、体育事业改革等也均属于体育社会学研究范畴。

在聚类群5体育产业发展类研究中,“体育产业”“中国体育”“体育发展”是三大高频关键词。体育产业是体育经济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注重市场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其产品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体育发展面临许多阻力和制约因素[15][16],如资源分配不均衡、原有体制的影响等,需要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法制进程,同时体育发展过程中各子因素对其影响也是该聚类群的一大研究亮点。

在聚类群6运动员与动物实验类研究中,“运动员”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出现频率高达460次,其次为“动物实验”(293次)。优秀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中国体育竞技水平的代表。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训练方法探索、运动训练对优秀运动员机体影响以及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以有氧运动为中心的动物实验类研究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此类文章[17-19]通过老鼠实验研究有氧运动对不同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反馈到运动训练当中以便更加合理有效的通过科学训练来提高人体机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在体育科研领域中的应用标志着中国体育科研水平的突破性提高,同时也开拓了体育研究新领域。

3.2 研究与分析

在CiteSpaceⅢ软件可视化分析操作中,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作者共被引(Cited Author),时区(time slicing)选择2(即每2年为一个时区),其他参数选择不变,点击“GO”开始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作者聚类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共得到155个节点和94条连线。这些作者均是中国体育研究领域的学科领军人物或者相关领域研究的知名学者。检索CNKI数据库,对体育学科各研究领域代表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重点研究领域。如季浏[20-22]领衔的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些年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运动干预、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研究方面研究显著,发文量高达138篇,突现强度为6.51;田雨普[23-25]主要从事体育发展战略、群众体育发展研究,近十年研究突现率高达6.28,成为中国近年来体育科学研究的突起力量。这些中心作者发文量和发文质量极高,代表着某些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在图2还反映一种情况:除少量核心型、流线型和双核型合作网络结构外[26],许多节点为单独的孤立点,节点间连线较少,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结构,部分核心作者在相关领域合作研究比较集中,网络连通性较好,形成了一个个不同大小的核心作者群。但是多数其他领域核心作者合作相对较少,科研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较少。

图2 中心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3.3 科研机构分析

在citespaceⅢ可视化界面中,选择探索(Export),生成网络汇总表,对研究机构进行数据处理统计。研究机构统计前将独立以二级单位为发文机构的统一归为一级单位,如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归为北京体育大学。结果显示:中国科研机构排在前3的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1 509篇)、上海体育学院(1 113篇)、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392篇)。高校或者高校中体育院所为中国体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具有其他单位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人才、氛围优势。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中国体育的最高学府,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基础,一直走在国内体育科学研究的前列。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利用地域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积极与国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研究中心,从事前沿科技的研究。结合表1可知,近些年,上海体育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实力上有着突破发展,在体育各个学科领域全面开花,均取得骄人成绩。除此之外,华东师范大学的“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2010年年末立项建设以来科研势头较猛,突现强度居首位,是体育研究领域的一大新军。

表1 前10机构最强引文突现

4 结 论

(1)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本质性研究、实用性研究与功能性研究相结合,研究热点分为6个聚类群:学校体育类、体育理论类、竞技体育与管理服务类、体育文化类、运动员与动物实验类、体育产业发展类,研究结构比较合理。

(2)中国体育研究核心力量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结构,中心作者间仅部分合作紧密,多数联系合作较少,网络连通性不够。

(3)高校是中国体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实力上有着突破进展;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科研势头较猛,是体育研究领域的一大新军。

[1]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易高峰,刘盛博,赵文华.《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图谱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74~80.

[3]杨淑萍,魏新岗,李德显.英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的可视化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06):104~108,115.

[4] 张哲敏,孙麒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1):85~87.

[5]曾秀霞,鄢生虎.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9):79~81.

[6]徐本力.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02):93~98.

[7]田麦久. 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雅典重组”与中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2):1~6.

[8]潘 祥,李 晟.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方式的对比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8):1 123~1 125.

[9]王秀香,铁 钰. 世界田径运动强国优势项群分布特点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3):412~414.

[10]高宝龙. 对第29届奥运会中外女子排球队得、失分的统计与分析——探讨中国女子排球队的优势和差距[J]. 中国体育科技,2009(02):30~35

[11]邵桂华,满江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体育科学,2010(01):36~43.

[12] 李 柏,郑秀丽,毕红星.打造体育强国和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目标的理论思考[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03):44~46.

[13]陈小英,商执娜,岳冀阳. 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分析[J]. 体育学刊,2014(03):44~46.

[14]卢元镇,于永慧. 给体育社会学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J]. 体育科学,2006(04):3~8.

[15]中国体育改革的动力与阻力[J]. 体育学刊,2006(04):1~4.

[16]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成因[J]. 体育科学,1998(03):37~39.

[17]石丽君,曾凡星,朱一力,李 娜,刘佰林,薛志敏,刘晓东.有氧运动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活性增加[J].体育科学,2012(02):64~68.

[18] 刘素娟,牛燕媚,袁海瑞,刘效磊,傅 力.6周有氧跑台运动对胰岛素抵抗C57BL/6小鼠骨骼肌全基因表达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0(04):56~62.

[19] 邵 月,陈胜强,漆正堂,丁树哲,刘鹏启,陈秋超,胡玉玺,李远伟.不同训练方式对骨骼肌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P53、SCO2和COXⅡ基因表达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0(03):46~52.

[20]季 浏. 深化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关键[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0):1~6.

[21]季 浏. 论面向学生的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J]. 体育科学,2013(11):28~36.

[22]季 浏,汪晓赞,汤利军.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年回顾[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2):77~81.

[23]田雨普. 新中国60年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的回眸与思索[J]. 体育科学,2010(01):3~9.

[24]田雨普. 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 体育科学,2009(03):3~8.

[25]田雨普,杨小明,刘开运. 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战略[J]. 体育学刊,2008(01):9~13.

[26]司虎克,苏宴锋,蔡 犁,王 兴.体育科学研究合作网络的演化与特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6):1~5.

Chinese Sports Science in Recent Ten Years Research Dynamic CiteSpace Econometric Analysis

ZHANG Tao, HAO Zhiyong, WU Hongchun

Institute of P.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selected by CSSCI, included the Chinese sports core periodicals of 10 kinds of sports science,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 journal of Shanghai sports academy, etc all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2006-2015(the last retrieval time is on March 23, 2016)for the data source, application of CiteSpace Ⅲ of key words, the author of the study,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etc., using 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intuitive present sports disciplines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 latest research, the research strength and representative, subject research literature evolution of key nodes, and predi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Chinese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dynamic; CiteSpace; Econometric analysis

1007―6891(2017)04―0005―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02

G80-058

A

2016-07-14

2016-07-19

重庆市体育局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5-DK864。

猜你喜欢
竞技可视化领域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领域·对峙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