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2017-08-27 02:18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设置体育

龚 云



中澳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龚 云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以作者亲访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3个月的见闻为依据,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条件、课程设置、教师资源、学生特征、教材、考试评价体系、师生互动平台等方面,详细比较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BNU)、西北师范大学(NWNU)体育学院和RMIT医学院体育系之间的诸多差异。结果表明:由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及殖民差异,造成两国体育教育专业存在诸多不同,这些差异将对我们深化新一轮体育教育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国;澳大利亚;高等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2011年8月至11月,本人被选拔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学习,我的导师是该校医学院院长Stephen R. Bird教授,我选听了他所教授的《运动生理学》课程,另外还选听了《解剖学》和《营养学》两门课程,通过3个月听课、走访、观察、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对该校大学教育、特别是体育专业本科生教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认识之余,甄选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代表中国高师院校,体育教育是这些院校比较传统的专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与RMIT体教专业加以比较,旨在探寻差异,为中国新一轮体育教育改革积累有借鉴价值的资料。

1 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决定于时下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也是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办学单位对人才培养、就业状况的总体认识。可以说,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地区该专业发展的缩影,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化身。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跻身世界第一军团,而墨尔本1921年前曾是其首都,并成功举办过1956年十六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RMIT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1]是:

(1)本学位将使你成为专业体育教师(包括学校和社区教练、健康促进、健身运动指导);

(2)求学期间,你将学习或研究锻炼科学课程(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关节学、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学习运动和体能活动技巧或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在学校应用的内容;

(3)在RMIT学习体育专业的4年中,你在每1学期都将有机会参加教学实践,不但参加公立和私立学校中小学正常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还有机会参加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

(4)通过参加上述活动,你将增加对运动科学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你将获得对体育教育者的角色和他们对学校或社区需求贡献的了解;

(5)作为一名RMIT大学生,你将不但获得较强的交流技巧和对自身能力、态度的清醒认识,而且还会对你在学校或社区内的个人影响力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在校期间还将塑造你对积极生活方式的态度,以及在学校或社区发展这种态度的意志。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北京师范大学(BNU)是国内师范类院校的排头兵,是985、211高校,位居祖国首都北京,具有110余年的办学历史,体育教育专业是其最早开办的老牌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2]: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体育理论、“一强两能”的运动技能、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并符合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工作要求的体育教育高级专门人才。

西北师范大学(NWNU)位居甘肃兰州市,其体育教育专业也有110余年的办学历史,它的培养目标是[3]: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体育教育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使学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培养从事各级各类中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具备进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管理以及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体育人才。

可见,RMIT体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很具体,颇有招生宣传的味道,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而BNU和NWNU体教专业的培养目标较空泛。

表1 北京师范大学(BNU)体教专业课程设置表

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它直接体现着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和社会需求。澳大利亚超重或肥胖人口(包括儿童)较多,故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凸显社会和国家的实际需要。因RMIT和NWNU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已在另一篇论文[4]中有所论述,现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9版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情况[2]罗列出来(见表1)。

从两国课程设置来看,我国体教专业课程门数远多于RMIT大学,课程方向诸多而杂乱,不能有效支撑和实施培养目标设定的内容,这将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就业能力不强。Donald E. Orlosky, B. Othanel Smith(1978)在其著作《Curriculum Development》[5]中写到:“课程设置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体现着课程设计者独一无二的决定,没有那个公式能为课程设置所用,课程设置还往往会随着价值观、偏见和优先权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社会政治体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社会偏见和发展优先权将决定着不同的课程设置”。我想这或许就是3校体教专业课程设置差异原因的最佳答案。

通过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追求“大而全”,知识的系统新、完整性优于澳大利亚,而对学生自身兴趣、能力的培养及发掘还不够。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不提倡“大而全”的单一发展模式,旨在结合当地的发展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利益,根据自身特点强化优势学科[6,7],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特别注重学生谋生技能的培养。

3 教学方法

RMIT大学的课程通常被分为LECTRUE(讲授课、大课)和实验课两大类,各约占50%。教学上,大课每学期8-10次,每次2h,剩余时间学生均在实验室讨论或者亲手操作,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老师仅仅是讨论的组织者、实验操作的指导者。在这里,他们最擅长的教学方法就是批判式学习法。对老师所留的课后作业,每位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询、思考、分析、归纳、比较,以备下次上课时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问和交流。讨论时老师会认真听取每位同学的见解,一般不诱导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也不做对错、好坏点评,有的只是鼓励和赞赏。

国内大学,课堂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学的较被动,老师教的较费力,课堂气氛不太活跃,教学效果往往不太好。课后很少有同学自己主动查询相关问题,部分同学能理解课堂教授的主要内容,并将之熟记于心即可,至于分析归纳、甚至创造力就少的可怜。在RMIT实验课上,学生总是被分成许多小组,这与国内几乎相同,所不同的是RMIT的学生人手一台仪器或设备,而中国只能2-3人或者多人共用一台设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RMIT的学生大多自己设计实验,而我们的实验主要是验证大课上讲过的理论,自己主动设计的实验较少。

4 教师资源

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最根本因素,其质量和结构水平直接关乎教育效率的高低。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世界第6、人口约2 800万。体现在办学上,RMIT大学师生比约为1:35,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见表2),效率较高。

表2 RMIT医学院体育系教职工情况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所有教师几乎都兼任理论课和技术课,而且高级职称均为博士学历,其它人员只有2名,既是教学秘书、又是实验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相比之下,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职员工人数众多,师生比约为1:10.6,下面是NWNU体育学院教职员工情况(见表3):

表3 NWNU体育学院教职工情况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职员工人数众多,其中教辅、行政人员12人,占总数的14.63%。教师队伍中以教授技术课的老师居多。RMIT大学体育系的10位教师既可教授理论课,也能教授技术课。北京师范大学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师生比约为1:7.76。关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职员工的工程构成情况见表4。

从表4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师生比低于西北师范大学。与RMIT相比,国内两校师生比远远低于RMIT大学。有效的师生比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办学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

表4 BNU体育学院教职工情况表

5 学生特征

学生是一所大学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大学收入的主要来源。RMIT的学生约有7万余人,其中近1/3是国际生,他们不仅带来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质,也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仅RMIT医学院每年从国际学生那里收入近3 500万澳元,国际学生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这所大学的发展和世界声誉。相比之下,NWNU的学生2/3来源于本省,且多为农村生源,文化结构较单一,这种生源状况直接决定大学的发展质量。

6 教学条件和环境

教学条件和环境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在RMIT,大课总被放在现代化的报告大厅,老师讲课象作报告,报告厅正面墙上各放置有高低两套投影,无线耳麦可使老师随意走动到教师的任何一个角落,可以跟学生很好的互动。国内大学上大课全凭老师扯着喉咙喊。在体育技术课上,各种场馆一应俱全,最大的区别在于RMIT的场馆是多功能的,特别是篮球架被固定在墙壁上,用完后可以自动折叠,另外还有许多隔板,根据需要随时自行分割场地,而我校场馆设计的功能比较单一,许多设施都被一次性固定死了,不能随意更换和组合。

环境方面,本人共走访了4所大学(Melbourne University,RMIT,Monash University,La Trobe University),发现这些大学校园没有围墙,属开放式大学,学生可自由出入校园,这与我们国家的大学区别很大。课堂上学生没有课本,大部分学生只携带笔记本电脑,且可随时登录网站与讲授的内容同步学习,最常见的情况是每节课老师总要给学生分发一些讲授内容有关的活页。图书馆随处摆放着笔记本电脑供学生免费使用,借、还书采用自动系统,这里的座位采用预定制,且非常安静,学生在图书馆内可视听、阅读、复印、就餐、洗漱、甚至交流和休息,功能非常齐全。

7 教 材

在RMIT,任何一门课程教师都会给学生推荐需要的或者接近的教材,教材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或者参考书,买否自定,价格一般较贵,故买者寥寥,借阅者颇多,学生上课通常只带笔记本电脑而非教材。在中国,大多学生带着厚厚的教材去上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对环境也是一种破坏。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纸化或者电子书将逐渐进入学生家庭和教室。教师们也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挑战传统教法和教材。在RMIT,由于缺乏教材,学生们的预习和复习只能通过“Learning Hub”进行,学生的知识体系往往不甚完整。相反,中国学生的知识体系往往很完整,知识储备基础也往往强于RMIT的大学生,这可能归功于人手一本教材。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墨尔本,随处可见二手书店,只要你足够细心且有耐心,你一定能发现你所需要的教材或者书籍,而且很便宜。在中国,二手书店不多,店里一般很难发现那些有用的教材。

8 教学评价

在RMIT,一门课程的考试决定于学生是否掌握或达到教学目标。每门课程的考试形式取决于该课程教学计划。如何去评价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教育专家也是较困难的事情。一些课程有中期和期终考试,而另外一些课程却没有任何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课程作业来评估教学能力。这些评估皆有严格的标准。譬如《运动生理学》的评估是通过期中考试(20%),另有1 500字实验报告(占10%)和期间收集的数据处理(占20%),最终笔试成绩占50%。而在BNU和NWNU,任何课程都必须认真审查,学生必须通过每一门课程考试或考查,才可以得到一个成绩。

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每门课程结束都要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在1-30题中,问卷作为他们对教学质量、教育资源以及本门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直接考察。这一信息将被结合到其他有关信息(譬如课程标准、学术评审要求等等)中综合考量教学质量,并将这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一直延伸到后来数年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

9 师生互动交流

在中国,大部分大学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师生沟通平台或渠道,学生们通常通过电话或E-mail与自己的老师联系,而教室也就是唯一的能与老师直面交流的场所。在RMIT,除了上述的交流途径,还有一个叫做“Learning Hub”的师生交流平台,但你登录到RMIT主页时,即可点击进入“my RMIT”,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你就进入了你自己的“Learning Hub”,里面有课程菜单供你选择,还有下一周的课程授课课件供你下载,更有直接与老师交流的窗口随时交流,还有学校、学院乃至老师的一些重要通知,总之在“Learning Hub”中,你仿佛进入了课堂。如果学生有任何问题,他们可以写在“message board”上,也可以发E-mail给自己的老师,最直接的方式依然是与老师在教室里直面交流。

不同的是:尽管中国学生也可以发E-mail或者面对面与老师交流,但中国老师更多的是教诲、指导和纠正,而RMIT的老师更象是朋友,给你的常常是建议、讨论、甚至争论;中国学生更多的是聆听、记录或者模仿,RMIT的学生更多是与老师探讨,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那怕与老师激烈的辩论。

10 结 论

由于两国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制度、文化背景、人口数量等因素的不同,造成高等体育教育诸多差异,现归纳如下:

(1)培养目标指向基本相同,但澳大利亚更显具体明确,职业定位准确。中国高师体教专业培养目标泛化、甚至虚化,让人无法看到将来能从事何种职业。

(2)课程设置上,澳大利亚课程注重实用性,专业课程定位明确,学科属性把握准确;而中国体教专业的文科属性被人为放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的人体科学品性。

(3)教学方法上,澳大利亚十分注重小班教学、特别是讨论式教学和批判式(critical thinking)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程度发展。中国高师教学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手段较单一,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欠缺。

(4)教学环境上,澳大利亚高校智能化、现代化程度很高,数字设备几乎覆盖所有区域,无纸化办公很普及。高校不见围墙,学生不购教材。

(5)师生资源上,RMIT大学师生比1:35,老师多身兼数职,国际生较多。中国两校师生比1:10左右,学生多为本土生源,国际生较少。

(6)教学评价上,RMIT考试模式既有理论考试内容、也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考查,外加平时出勤等表现,特别是作业完成情况,将之总计得总成绩。而中国高师大都沿用老的成绩评定办法。

[1] http://www.rmit.edu.au,RMIT BP041 web-pag

[2]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编.本科教学计划[C].2009年8月,115.

[3] 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2013本科教学计划(上册)[C].2013,1.

[4] 龚 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07):24~26.

[5] Donald E. Orlosky, B. Othanel Smith. Curriculum Development[M].1978年第1版,37.

[6] Harman,G.Adjustment of Australian academics to the new commercial university environment[J].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2006,19, 153~172.

[7] Proposal for a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ion Statement[M].DEEWR, 2008.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 Teaching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

GONG Yun

Institute of P.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Through comparing two established Physical Education(PE)programs, in order to search the rule of reforming development about PE. Through field visiting at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MIT)University in AUSTRALIA for three months, expert interview,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these aspects of PE teaching are compared between RMIT and NWNU or BNU.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Due to the political, culture, historical and econom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 about two universities in PE teaching, these difference will direct us to deeply reform in education field.

China; Comparative study; Difference of P.E. teaching; RMIT (Australia); NWNU and BNU (China)

1007―6891(2017)04―0124―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29

G807.4

A

2016-10-20

2016-10-24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设置体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