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有”目标 服务学生未来

2017-08-29 08:17周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三有品德技能

周超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因此教育更是面向人的未来的事业,是对未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那么,教育者、受教育者就要树立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观念,学校要办有未来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彰显国防特色,崇尚技能宝贵,服务学生未来”的办学思想,确定了“有健康,有品德,有技能”的“三有”培养目标,培养有未来的中职学生,服务学生的未来。

一、有健康是基础

没有身心的健康就没有美好的未来,健康是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幸福生活的基础。陶行知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中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

(一)加强军事化训练——育身

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是一所军事化管理特色学校,学校充分发挥军事化特色的独特优势,在对入校新生进行正常军训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军事训练》校本课程,把军事训练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中,通过常规日常军事训练、军事徒步拉练、军事拓展培训、组织“三军仪仗队”“反恐战术操”“刺杀操方队”等多项特色军事科目展示等形式,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

(二)突出国防特色文化——育心

学校是教育部命名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有国防教育展厅、英雄雕塑园、400米障碍训练场等,营造了浓厚的国防教育特色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国防知识大讲堂”“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演讲赛”“国防学生一日常规”等国防教育活动的实施,学生不仅提高了思想觉悟、激发了爱国情感、增强了国防观念,而且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纪律严明、敢于担当、团结互助的优秀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而这些优秀的品质必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有品德是核心

品德塑造人生,品德决定未来。培养有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做有未来的教育的核心要义,也是坚持立德树人的落脚点。为了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学校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一)加强德育顶层设计,构建德育体系

确定了“铁的纪律,爱的教育,和谐育德”的德育工作理念,构建了“三线一体”即“班主任—连长—学生骨干”的德育管理模式和“实践—体验—引导—升华”的德育行动模式,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二)提升师德修养,提高德育工作能力

育人者先育己,学校以“立己德,树人德”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征文、演讲会等形式,提升师德修养,实施全员育人;实施“班主任、连长素质提升工程”,邀请国内知名德育专家团队,为学校德育队伍现状把脉问诊,制订有针对性的提升方案,改进工作方法;通过评选“十佳班主任”,开展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优秀主题班会”观摩等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连长的工作能力。学校已拥有省级名师2名、职教专家1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市级名师2名、郑州市最美教师1名、市级优秀班主任6名。

(三)构建志愿服务联盟,培育学生优秀品德

学校成立了“夏至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把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郑州市烈士陵园、郑州市植物园等地作为志愿服务基地,并通过开展“文明使者在行动”、“文明交通岗”执勤和“爱心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促进优秀品德的养成。

三、有技能是关键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未来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技能起到了关键作用。习近平主席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认为这不仅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做有未来的教育的行动指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按照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学校各专业不斷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汽车专业部的“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专业部的“知技对接、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部的“模拟公司”人才培养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二)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形成“校中厂”,联姻优秀企业实施订单培养以及建立企业培训基地等形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宇通客车、长城汽车、海尔电器等知名企业都在学校设立了“冠名班”,并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和宇通客车的合作中,学校成为宇通客车的“蓝色精英计划”的核心院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做到“课程共同开发、课堂共同组织、职工交互使用”,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目的,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

(三)全员参与技能竞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学校积极落实了“大赛全员化”的要求,提出了“以大赛促学生技能提升”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国家—省级—市级—学校”四级技能大赛活动,为学生展示专业技能提供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在近年的技能大赛中,共有近500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校级一、二、三等奖,在大赛中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四)推动教学的供给侧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打破传统的学科性课程单一供给,构建和实施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多元化课程供给,利用信息化手段,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增强了学生求知的意识。目前学校已组织编写校本教材31本,开发了涵盖4个重点专业的8个子专业核心课程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等21门精品课程,开设了28门选修课,成立了32个学生社团,通过多元供给,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多元需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服务学生未来、成就出彩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三有品德技能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好学者贤
拼技能,享丰收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