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7-09-05 10:28荆宇
职教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对农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以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校企“双元”培养为互动平台,把课程体系、项目体系和企业实践体系贯通起来,系统构建了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新的实现路径。“二元三体系”紧密衔接,逻辑递进,交互融通,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使农业高职教育供给能力、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适应了社会需求。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1-0070-06

高职教育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1]的办学之路,但走好这条路的重要依托是人才培养模式。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本院的实际,借鉴中西方职业教育的宝贵经验,在吸收前期校企贯通“4-1-1”人才培养模式[2]、企业主修课[3]、双体系教学模式[4]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出了更加能够体现高职学生成长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要求的农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提出依据

(一)内涵

“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综合利用(协调)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资源,以“课程体系”、“项目体系”、“实践体系”交替融合为特征,以全面培养学生文化素质、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元”即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方面;“三体系”即指课程体系、项目体系和企业实践体系三位一体的育人载体。具体言之,“二元”是指职业学生的培养在学校和企业两元环境下交替完成,每个环境下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不同的培育目标;“三体系”中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必修领域、专业选修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构成;项目体系由专业典型项目、专业单项技能项目、专业综合项目、专业创新(创业)项目构成;企业实践体系由企业体验实习、企业主修课、企业跟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实践构成(详见图1)。三个体系之间既自成体系,有着各自侧重的学习任务和培养目标,又彼此交融,有着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迁移与逻辑递进关系。“两元”是平台,“三体系”是载体,通过系统设计和实施,让课程学习与项目实施、项目实施与企业实践、企业实践与课程学习多次融合交替,成为有机整体,使做中学、校企联动、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等理念落地生根。

(二)提出依据

“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理论反思和基于反思的实践创新。

1.遵循了职业人才的成长、教育规律。对于人的成长,教育界用两种模型来比喻:一是建筑学模型。人的成长如同建楼房,应该先打基础,之后再建 “楼”,强调基础知识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生物学模型。主张人的成长如同植物的生长,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与地下部根的生长是同时、同比例进行的,基础不是事先打好的,“大树是由小树长大的[5]”。“二元三體系”把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技术技能讲知识,用知识去解释技术技能,让学生先去做,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学习行动,通过完成项目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能促使学习者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激发自主学习,促进其终身学习技能、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5]。“二元三体系”中项目体系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掌握做工作的共性方法能力。

2.体现了系统论的根本要求。“二元三体系”模式的构建,既把校企协同起来,又把三体系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协同起来,使每一部分都成为整个系统中彼此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构成要素,各要素既独立,又不能独立,其各自应有的功能须纳入到整个模式体系中才会得以真正实现,充分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本质。

3.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及其学生在职业学院和企业间交替式学习与培训;美国、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教育(CBE)模式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杜威先生的“做中学”的教学合一思想;以及国内职业教育中厂(场)校合一、工学交替、“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先生的“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思想等等[6,7,8],都成为“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源泉。

4.基于农业高职教育的实践思考。虽然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教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共识,但它们以何种方式组织实施才更有效?是“糅合”还是“揉合”有着本质的区别,会产生迥异的实践效果。近年来,我院实行了“4-1-1”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校企间只有一个大的循环,给予学生了解企业、学习技能等方面的时间和机会非常有限,学生刚有感觉即已毕业,且在实习实训期的管理上还存在诸多不能解决的盲点。基于深刻的思考,我们认为以校企间多次循环、理论与实践交互递进式学习与实践,才能克服原有模式的不足,真正实现了“揉合”即“产教融合”,这是“二元三体系”模式创新的实践基础。

二、“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遵照“生物学模型”的思路。遵照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方式。区别学科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取消单独开设的高等数学、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程,坚持基础课与专业紧密结合、互联网+专业等思路,避免学生一进入高职学校就像回到高中阶段一样。第一学期就安排相关的专业课程,让学生知道所学的专业将来是做什么的?尽早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同时安排“专业典型项目”、企业体验实习环节,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与职业规划。

2.专业课程以理实一体的方式开设。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相融合,学做一体化,不再单独开设课程层面的实习环节,设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内的选修课程,扩大专业内的知识面。开设拓展学习领域,制定主、辅修专业学习办法,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扩大就业空间。

3.改变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形式。将毕业论文作为专业综合项目的内容之一,按照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完成毕业论文,可以是专业科研论文,可以是企业的调研与建议,可以是某一专业问题的综述,可以是创业规划(计划类创业项目),可以是图纸设计作业,让学生毕业论文“高职化”。

4.改变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避免一次考试定分数的做法,可以以作业代替考试的尽量以作业的方式确定成绩,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反复去做,直到达到要求;设计试题库,公开试题。让学生知道要“考什么”;尝试多次考试的做法,学生对分数不满意,可以再次参加考试,以三次考试的最好成绩填写成绩单。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达到好的结果,坚决避免抄袭、作弊等行为。

(二)项目体系的构建思路

1.以专业为单位设计项目体系。项目的设计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偏重实操到理论实践相结合,不同项目希望达到不同的效果。专业典型项目一般一个专业设计一个,在第一学期开设,以触发学生专业兴趣,奠定专业学习基础为主要目的;专业单项技能项目,以专业为单位,提炼出必须掌握的若干个单项技能,结合季节,在第二、第三学期进行,以熟练专业基本技能,胜任岗位需求为目的;专业综合项目,结合专业、结合季节,可以设多个项目,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完成,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掌握岗位核心技术为主要目的,毕业论文属于综合项目内容;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创新创业路径[9]。

2.以学生为中心实施项目。项目的设计者是专业系部,实施者是学生。学生要按照项目内容,完成资料查询、设计、实施、汇报、听取评价、总结等一个完整的过程。项目是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动嘴能力的有效学习途径,老师不是实施者,是指导者。完成项目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受到锻炼的是学生本身,最大的收益者与收获者也是学生自己。畜牧兽医系设计的专业典型项目是动物标本的制作,学生按照题目自己选择制作姿态标本还是器官标本,确定后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老师听取汇報,觉得没原则性问题,就批准实施。物质采购、标本制作、汇报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做最后的点评,指出成功与改进之处。其它项目也是这样实施过程。

3.以方法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做项目的目的,一是通过做项目了解所学的专业,进而热爱所学的专业,并掌握专业的核心知识、核心技术、专业操作能力。二是学生应该以掌握方法为主,兼顾目前的技术技能的熟练,通过项目的实施与学习,经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整体过程的完成,学生在多次训练中学会掌握其中的核心方法,从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固化其职业方法能力。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的培育单靠理论课程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在实操中来完成,例如,职业规则、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环保知识、安全防护知识、创新与创业能力等。

(三)企业实践体系构建思路

1.在企业实境下完成学习过程。从第一学期开始到最后一个学期结束,与学校教学活动交叉进行,一般要到企业去四到五次,这一元一体系的作用与学校教学活动互相补充。企业体验实习,以实习人员身份,认识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以企业典型生产案例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专业学习。时间3~4周;企业主修课是在企业环境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企业的学习内容、企业的实践环节都不同于学校,是深化校企融合的一个实现形式,可以加深企业情景下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时间以课程学时为准;企业跟岗实习是以职业岗位为实践平台,以徒弟的身份跟企业师傅学习,了解岗位的技术技能要点,做好实践准备,时间可根据专业岗位操作需要与学生学习效果灵活确定,要跟企业师傅学习三个以上岗位,每个岗位时间应在一个月左右;企业顶岗实习,是在跟岗实习的基础上,在师傅指导下,在岗位上实操锻炼,通过顶岗实习达到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的目的,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企业实景下学习(实践)是学校学习不可替代的,必不可少,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怕学生“受不了,吃不消”。

2.企业的榜样人物至关重要。学生进入企业要按照设计的内容进行,其中企业的榜样人物带来的作用一定要突出出来,从一线员工,技术技能大师,劳动模范,企业管理层,直至企业老总,都要给学生详细介绍,介绍他们的事迹,他们的贡献,让人物的作用发挥最大的影响效果,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些作用包括爱岗敬业精神,技术技能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等。人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教育。如宠物大师授课,学生不仅学习到高超的技术技能,大师的品德、大师的社会影响都会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是激发创业激情的最好办法。让学生带着对榜样人物的崇拜,带着创新创业的梦想走进职场。

3.企业的选择与培育。以完成实践学习任务为目的的企业选择至关重要,具备现代企业的性质,有一定的规模,生产流程的先进程度,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榜样式的人物,先进生产工艺与产品等,都是选择企业的条件。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热心程度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文件的落实,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会越来越高,这将为实践企业的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

(四)案例分享

按照上述设计思路,我们构建了覆盖学院各重点建设专业的“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系列实施方案(例见表1、表2)并予以实施。

三、“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理性思考

(一)“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优势

1.注重知识传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四个领域的理论学习课程,课程领域的学习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1/2强。依据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设计课程开设形式与考核办法,实施项目教学时注意理论的学习与指导,不片面追求技能训练,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高度融合,保证了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为实现更高质量的服务行业企业和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2.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新途径,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传统的校企合作形式,普遍存在实践内容设计上不具体,任务不明确,学生到企业要么是 “走马观花”式的简单了解,要么是时间长达一年的企业带薪实习,说是实习,实际内容多是以工代学,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作用不大,还经常出现无人管理的“放羊式”顶岗实习现象[10]。“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借鉴这些经验,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将课程教学、项目教学、企业实践内容具体详实的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时间具体,内容详实,方式明确,学校、企业、学生都明确各自的任务,不同的学习形式多次交替融合,循环递进,实践时间与内容相匹配,避免了实践环节的“放羊”现象,是以学校设计为主导的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新方式。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近些年,职业教育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其目的都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或自我约束能力确实较低,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说可以开发出各自的潜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中学”、“做中教”、项目教学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二元三体系”提倡寓教于乐的学习与考核方式,项目教学更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特点,将大班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采购物品,实施自己的设计,做出自己的作品,在整个过程中他们自己说了算,老师只是指导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走到前台,极大调动了自身潜力,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学生在项目总结时说,忘记了休息,忘记了谈恋爱。

4.寓农业专业思想教育于专业人才培养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农业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质农业人才的任务,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家长学农、务农意愿普遍不高,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确保我国现代农业后继有人,是学校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突出了农业行业重要性的教育,在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开设了农业领域名人与贡献的内容,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情怀,例如,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实施项目体系教学,选择与行业前沿发展有关的内容,增加现代农业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重视发挥企业实践环节的专业教育,通过系列、多次的企业实践环节,強化对农业行业的认识,让学生把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行业发展与国家粮食等重要战略安全紧密结合,既要让他们看到学农务农大有可为,又激发青年人的爱国意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参加了大北农的实践环节后,普遍表示愿意从事现代农业工作,认为有干头。目前我院农业专业类学生对口就业率普遍较高。

(二)“二元三体系”模式构建与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整体规划“二元三体系”的设计内容,将三年六个学期作为一个整体设计,课程、项目、企业学践交替循环进行。在多次循环中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要注意结合专业特点灵活设计三个体系的时间、内容、形式,避免千篇一律,“放羊”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要高度注意资源配置,学校、企业指导要到位。

要特别注意对企业的选择,企业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应该选择有社会责任感,企业有一定规模、工艺先进,企业文化鲜明,榜样人物突出的企业作为实习企业,确保企业的这些元素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企业实践不仅要达到实践的效果,还要达到促进学习,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美好人生观的潜在作用。

校内老师的考核指标和工作量的计算,由单纯的课程改变成课程、项目、企业实习,指导者的角度要改变,由个人讲授变为学生主体操作,老师、师傅指导,由单纯的业务改变成业务与职业精神共同培养。首先,老师要把对职业的热爱、敬业精神传递给学生。身教胜于单纯的说教,对于现代青年更要注意传授方式的重要性认识。

学校管理模式的改变,实验室的开放,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到实验室使用设备,做项目所需物品的采购,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培养成本、环保等理念。建立企业实践考核评价办法,考核评价方式要科学公平,体现职业特色,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体现职业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

[2]宋连喜,綦颖.农业高职教育“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68-70,95.

[3]田长永,宋连喜,冯云选,胡克伟,曲强,荆宇.农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发“企业主修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4-16.

[4]刘国瑞.2011—2015年辽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报告[M]//宋连喜:“双体系并行融通,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63-269.

[5]柴福洪,陈年友.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9,342.

[6]何静.“校企合一”工学结合模式探析——福建船政学堂“厂校一体”办学体制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8(2):74-75.

[7]毛尚华,方小斌.社会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9(6):17-19.

[8]刘瑛,钱慧娜,胡美君,高庆云,徐亚丹.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23):76-7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2015—2018)[z].教职成[2015]9号.

[10]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6):68-72.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