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09-05 14:19韩雪娇
赢未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经济法高职院校

韩雪娇

摘要:《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来说实用性非常强,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提升,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也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改善,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经济法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加强学科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的广大教师们,需要看到当下时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教学。本文主要是关于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相关的看法与见解,与广大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共同交流与讨论,为《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经济法》课程属于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生突破专业学习的一个关键切入口。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对该类型专业的学生,在法律法规、市场规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又具有其法律规定的固有严谨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属于不收学生喜爱的学科,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也没有那么容易接受,在授课时就会显得非常被动。因而,在教育教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需求日益增强的今天,《经济法》课程的教学需要探求更为实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实质性内容更多,能力方面的提升更快,如此才更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落实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一、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很多种课程教学中都有所运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针对案例来开展相应知识的学习,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思辨能力。对于枯燥难解的经济学知识,利用案例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推动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效率。

在案例教学中,知识得到具体化,原理与概念都放在了具体的情境之中,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实放松的教学实践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与分析。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由此提升,也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公司法》时,教师可以搜索相关案例,比如在学习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以某电子有限公司的两个董事的行为为例:两个董事在承担公司职务后,又与外来人员合开无线电厂,从事收录机的生产,并且生产的产品与原公司的产品相同。公司发现后将两人免去职位并告上法庭。请问两人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为什么违反了规定?这一起纠纷又应该如何处理?等等。

二、以信息技術加强学生的信息接纳

信息技术工具当下的加工技术、交互功能等已经发展得非常强大,其对于教育教学的优势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应用。在《经济法》的课程学习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各项法令条规可能会随之不断修改变化,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一方面是及时更新教学资源,让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先行法律同步起来,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完善信息传递的体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内,为学生传递更多更优质的信息与资源。但在此过程中,也不能过度以来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任何工具的使用都需要科学而合理有效思考运用。

例如在谈到第四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五章《公司法律制度》时,肯定会涉及到劳动法的讲解。就在2015年,劳动法就曾经有过一次变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因而教师要善用网络资源与信息技术工具,及时为学生进行法律更新,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鼓励学生多看多查,不要局限在课堂教学当中。

三、以咨询教学推动学生的灵活运用

咨询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一种教学方式,完全对律师事务所的咨询模式进行模拟呈现,让学生轮流在“事务所”当中任职,面对真实的人员咨询,实时处理有关经济法方面的问题与纠纷。如此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巩固,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必须查阅资料、交流讨论、请教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增强其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这样的定期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业务处理、人际交往都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只是其中问题的设置、时间的安排,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进行安排与处理。

例如在学习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时,便可以很好地运用咨询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一名“民事诉讼律师”。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一名“律师”,其他学生则成为民众,所选取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网上搜索或者引用身边的真实案例。每一组的学生都用手机或者其他设备将全过程记录下来,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观看指导的小组,就由教师实时指导,剩下的小组则可以上交视频,教师课后提出指导方案等等。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下,高职院校的教学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人才,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人才。在《经济法》的课程教学中,信息量过大,材料趣味性较低,首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以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为学生传递抽象难懂的知识。在保留经济法知识原有的特点与体系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再者需要结合当下实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更多社会层面的信息与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迁。最后便是要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社会实践的开展,以实践推动学生的知识内化,加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莉.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2]罗冬娥.高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经济法高职院校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民办独立高校课程群建设中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