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小吃

2017-09-05 05:57徐艳文
烹调知识 2017年9期
关键词:富顺豆腐脑豆花

徐艳文

豆腐脑也叫豆花,是由黄豆浆絮凝固后形成的果冻状食品,更是一种传统小吃。它比豆腐嫩软,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风味独特。

豆腐脑传说与汉淮南王刘安有关。据《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这个人不务政事,野心还很大,不满足只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王,总想谋求更显赫的实职。他还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急于寻求灵丹妙药,于是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盐卤来炼丹,结果“炼”得雪白细腻的豆腐。这种东西虽非灵丹妙药,但美味可口。此物迅速传开,风行于世。到了三国时期,当时的金川驿地区(今四川自贡富顺)由于具有适宜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豆腐流传到了富顺后备受欢迎。此外,这里有一口“盐量最多”的富顺盐井,发达的产盐业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人气异常旺盛,豆腐这种新鲜食品自然摆上了人们的餐桌。

后来在山东的一家饭馆,一些客人没有耐心等豆腐成型后再加工成菜肴,于是跑进厨房,看见锅内还慢悠悠煮着的嫩豆腐,便要店主卖给他们。因为没有充分凝固,无法煎炒,只能用盐兑水蘸着做“下饭菜”。人们惊喜地发现,这种吃法比起煎炒过的豆腐更加鲜美可口,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嫩豆花”就这样来到了民间。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每个地方的人饮食习俗不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豆腐脑。

北京豆腐脑洁白软嫩,鲜香微辣,与油条或烧饼同吃,别有风味。北京豆腐脑的卤是荤的,因为是回民所制,所以一般是羊肉未卤,也有用牛肉做的,配上黄花菜、木耳碎未,讲究一点的卤里可以看到口蘑。吃的时候放上蒜汁和辣油,味道好极了。北京豆腐脑的老字号是“豆腐脑白”,第一代豆腐脑白在清同治年间就开始在北京卖豆腐脑,后来第二代豆腐脑白1935年在门框胡同开店,名声越来越大,解放后公私合营,就不再打豆腐脑白的字号了,恢复豆腐脑白字号,已经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

豆腐脑也是天津人经常吃的一款早餐。与豆浆、果子、锅巴菜齐名。天津的豆腐脑一般是素卤,也有黄花菜、木耳。吃的时候用筷子淋上点芝麻酱,再放上辣油,吃起来别有滋味。老天津人回忆起小时候上学,常带上一个窝头,在小摊上花五分钱买一碗豆腐脑,把窝头掰碎了泡在豆腐脑里吃,回味无穷。比较而言,天津豆腐脑比老北京豆腐脑做起来要简便得多,成本也低得多,但老北京的豆腐脑更讲究些。

山东高唐的豆腐脑享誉省内外,外地人到高唐不喝豆腐脑是一大遗憾。高唐人早餐时常食用馍馍和豆腐脑。高唐豆腐脑一般以盐卤(氯化镁)点制,其特点是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质含量高。尽管豆腐脑有点苦味,但其镁、钙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帮助降低血压和血管紧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有强健骨骼和牙齿的作用。高唐豆腐脑的汤特别讲究,放入好几味材料,精心熬制而成。一般用熬制的鸡汤或大骨头汤,带有肉香,浇入豆腐脑后,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

豆腐脑在南方叫豆花,广式豆花亦为典型的广式食品。惠州人特别喜好豆花,一些名人喜食豆花的事被传为佳话。尤其大热天里,惠州人视豆花为解暑消渴之物,惠州民谚谓“冬麻糊,热豆花”即是。惠州人制作豆花讲究水质,旧时多挑黄塘井水或西湖水。惠州传统豆花风味独特,尤有特色的是“蛇廉(伸出)■(舌头)”,是指豆花质地好,将之放置碗中,高出碗边少许时,豆花在碗边一伸一吐,欲掉不掉,尤如蛇在吐伸舌头。

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乐山等地的传统名小吃,如今成了乡下一道常见的家常美味菜肴。豆花在从前多以摊担形式经营,普遍流行于城市和農村。酸辣豆花口味酸辣咸鲜,豆花细嫩,配料酥香,味浓滚烫。在四川乡下农家里,客人忽至,无暇准备,经常点制豆花以待客。食毕,一锅豆花往往没有吃完,于是就将剩余的压制成豆腐,下顿再做成其他菜肴。

豆腐脑其实是一种极嫩的豆腐,人体对其吸收率可达92%~98%。豆腐脑蛋白质含量高,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容易被吸收。豆腐脑性平,味甘;有补虚损,润肠燥,清肺火,化痰浊的功效,一般人不论老少均可食用。只是要特别注意,豆腐脑不能与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一起吃,因为豆腐含钙高,钙与草酸可生成难溶或不溶的草酸钙,不仅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得结石病。

猜你喜欢
富顺豆腐脑豆花
有一种甜
蚕豆花
不要让别人吃亏
我的秘制豆腐脑
不要让别人吃亏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富顺豆花十三屏
富顺豆花十三屏
媳妇跳井
送妹送到大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