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2017-09-08 00:15杨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诱导

杨惠

【摘 要】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问题既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预估学生起点问题与生成问题;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其自主建构知识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有效诱导;途径策略

一、预估起点问题与生成问题是“诱导”的前提

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与认知冲突、学习动机与兴趣点)和生成问题,就是要考虑没上课前,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是什么?他们不清楚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可能有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会有哪些?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分别有怎样的关系?例如笔者曾经观摩过《世界文化之旅》的优质课比赛,教师甲展示了中国舞蹈和俄罗斯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舞蹈片断图像展示后问学生:“二者有何不同?”学生毕竟不是搞舞蹈专业的,这样的学习问题致使教学活动立即停滞,教师乙也设置同样的情境,但在展示两种舞蹈图像后这样巧妙地问学生:“你喜欢哪种舞蹈?请说出你的理由。”有的同学回答说:“都喜欢”,并讲出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差异性的特点。

二、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是“诱导”的基础

1.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教师在课堂导入或某一个教学环节开始之时启动思考的问题,通常它需要具体的问题情境,以谋求与学生的经验产生联结,并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动机与自主学习的愿望。驱动性问题通常也是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新的资源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例如学习《无形的财产》,“什么是专利权,为什么要保护专利权”这一知识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然而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此设置情景启发学生思考:现在世界上每四台DVD就有一台“中国制造”。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然而,从2004年起,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家DVD企业宣告破产,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随后教师讲解并继续提问:国内厂家不具有生产DVD的核心技术。因此,DVD企业每出口一台就要向拥有核心技术的日立、松下、飞利浦等企业缴纳10~20美元的费用。在国内销售一台要缴纳1美元的费用。也就是说我们谁家里买了一台DVD,人家就将近挣7元。据相关报告介绍,除去各种成本,每台DVD只有5元钱的利润。难怪有人说,“卖DVD不如卖大白菜。”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奇怪现象?学生分析思考后提出许多问题:这笔10~20美元的费用该不该缴?为什么?这笔费用是用来做什么的?随着问题的不断被发现和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打开,学生自觉地进入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状态。诸如这样的驱动性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课堂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指在学科基本问题的引领下,依据学科在本课时的重点问题,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问题后,产生的课堂统领性问题,它是最能集中体现“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生疑难为起点,教学意图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设计取向。例如有位老师教学《诚信是金》,在第三个环节设计了《王二小的选择》问题情境:在敌人的一次扫荡中,年仅13岁的王二小为了掩护乡亲,将敌人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地。教师提出问题:王二小不诚实、不守信,也不是为对方利益而考虑,那他的选择是诚信吗?此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3.推进的问题

课堂推进的问题,往往呈现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追问,围绕核心问题不断聚焦与深化的问题、归纳与引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问题之间,又形成了内在的系统关系,可以是层层推进的问题链,也可以是逐步扩展的问题圈,它反映了对核心问题的分阶段、多层次、多角度演绎、归纳的思考。例如教学《礼貌显魅力》,教师出示这样一则资料:我国著名的作家夏衍临终前,突然他感到非常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就在秘书正欲开门的时候,却听到老人极其艰难的说了一句:“不是‘叫,是‘_____。”说完,老人就昏迷过去,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看过材料后教师提出这样的系列问题:你知道老人在临终前说了个什么字吗?(学生:一个“请”字。)你从夏衍身上学到了什么?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夏衍老人极其艰难又极自然地说出的“请”字,仅仅表现为礼貌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是“诱导”的关键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辅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会学生抓住“题目”质疑,思想品德课的题目有单元题、框题和每目的题目,题目是中心,是所属各块内容的结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让学生抓住题目质疑,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如在学到人生的价值的时候,学生就问: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价值?

第二,讓学生在“对比”中质疑,扣住关键词质疑,如学到中共十六大中对公有制的全面认识这部分内容时,讲到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学生就问,“主体和主导有什么区别?”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成功地自主建构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天蓉.有效教学设计[M].教育科技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诱导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