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及饮食指导的必要性分析

2017-09-12 07:17席思思胡哲文白文佩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奶类膳食综合征

席思思,胡哲文,白文佩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34;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北京 100034;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38)

[妇幼营养研究]

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及饮食指导的必要性分析

席思思1,胡哲文2,白文佩3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34;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北京 100034;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38)

目的 调查分析女性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的合理性,为开展更年期患者饮食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的患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健康相关信息及饮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更年期患者中,每日谷薯类及杂豆、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大豆类及坚果、蛋类、奶类及奶制品、油脂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84.0g、471.5g、300.2g、99.0g、33.9g、9.5g、42.5g、236.4g、34.3g。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能比为51.6%:15.0%:33.4%。更年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15)的患病率是71.4%,最常见的5个症状分别是:疲乏(84.9%)、易激动(77.3%)、骨关节肌肉痛(76.5%)、失眠(73.9%)、潮热(70.6%)。体重超标人群较体重正常人群更易患更年期综合征(χ2=5.50,P=0.02)。仅10.0%的更年期患者曾接受过更年期的膳食指导。结论 更年期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相关健康知识欠缺,有必要对更年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更年期;更年期症状;膳食结构;饮食指导

更年期是女性必经的生理阶段,伴随着卵巢功能的下降,逐渐出现月经紊乱、潮热、骨关节痛、失眠等更年期症状。对更年期女性的有效健康管理可以为社会减少医疗支出,维护家庭和谐,延长女性的平均寿命。

更年期的健康管理包括膳食、运动、心理等多个维度,为了分析女性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的合理性,本研究对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的女性患者进行了调查,旨在分析女性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的合理性,为开展更年期患者饮食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的患者,患者自愿参与调查。

1.2调查方法

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采用预约制。预约时,研究者详细指导患者记录自然饮食的方法,发放空白的饮食记录表,告知患者于就诊前3天,连续记录所有饮食情况,包括具体进食时间、食物或饮品种类和数量;就诊时携带记录表。就诊当日,由营养师将患者每日摄入食物换算为营养素含量,以此评判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同时,课题组以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患者健康相关信息。不识字的患者可由患者口述,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填写。

1.3调查内容

①基本信息:文化程度、职业、月经情况、身高、体重、腰围、既往疾病;②饮食情况:谷薯类、肉类、蛋类、奶类、蔬菜、水果、油脂等的摄入情况,是否曾经接受饮食指导;③更年期相关症状。

1.4评价标准

更年期症状用Kupperman量表评价(以下简称KMI评分),KMI≥15分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膳食结构合理性的评价参考2011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将标准定为每日摄入量油脂≤25~30g,奶类及奶制品300g,大豆类及坚果30~50g,畜禽肉类50~70g,鱼虾类50~100g,蛋类25~50g,蔬菜类300~500g,水果类200~400g,谷薯类及杂豆250~400g。

1.5数据管理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负责按照标准操作规程(SOP)创建、升级、维护、备份、恢复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核查。问卷采用双人双对比录入,研究者负责测试数据库数据并进行比对。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对被调查人群的人口学信息、更年期症状等进行统计学描述。计数指标用例数、百分数进行描述;计量指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13年1月至7月共有290名患者就诊,249名患者填写了饮食记录表。其中,10名患者因饮食记录表填写不完整未能进入统计分析,239名患者的资料进入统计分析。更年期患者年龄(51.2±5.8)岁,体重(61.0±9.3)kg,身高(159.2±5.4)cm,体质量指数(BMI)(24.1±3.4)kg/m2,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

(续上表)

注:239人参与了基础疾病的调查,患者基础疾病者127人。

2.2更年期症状的患病率

被调查患者中,更年期综合征(KMI≥15)的患病率是71.4%(170/238)。KMI评分的13个症状中,最常见的5个症状分别是:疲乏(84.9%)、易激动(77.3%)、骨关节肌肉痛(76.5%)、失眠(73.9%)、潮热(70.6%),见表2。

表2 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n=238)

注:有1人未填写更年期症状情况。

2.3各类食物的摄入情况

更年期患者每日谷薯类及杂豆、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大豆类及坚果、蛋类、奶类及奶制品、油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84.0g、471.5g、300.2g、99.0g、33.9g、9.5g、42.5g、236.4g、34.3g,见表3。

表3 食物摄入情况[n(%)]

注:*膳食宝塔奶类推荐量为每日应不小于300g,所以仅将人群划分为不足宝塔推荐量人群177人和符合推荐量人群62人。**膳食宝塔推荐油脂的摄入量为≤25~30g,所以将人群划分为超过膳食宝塔推荐量人群110人(>30g)及符合推荐量人群129人。

2.4平均热量摄入情况及营养素配比

更年期患者平均每日摄入能量为1 598.2kcal,体型偏瘦、正常、超重、肥胖人群平均每日摄入能量为1 542.9、1 569.3、1 598.8、1 781.0kcal。更年期患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能比为51.6%:15.0%:33.4%。

2.5更年期综合征与体重的关系

更年期患者中,45.6%(109人)BMI≥24kg/m2,其中肥胖者占8.8%(21人),超重者占36.8%(88人),统称为体重超标人群。体重超标人群患更年期综合征的比例为78.9%(86/109)。体重正常人群患更年期综合征的比例为64.6%(84/130),两类人群患更年期综合征的比例差异显著(χ2=5.50,P=0.02)。

2.6更年期膳食指导

更年期患者中,10.0%(24/239)曾接受过更年期的膳食指导,90.0%(215/239)未曾接受过指导。

3讨论

3.1更年期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

更年期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合理,碳水化合物所占热量比例低(51.6%),脂肪所占热量比例高(33.4%)。谷类及杂豆、奶类及奶制品、鱼虾类、大豆类及坚果摄入不足,畜禽肉类、油脂摄入超标。高脂血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诸多疾病均与饮食密切相关,若更年期女性的膳食长期处于不合理的状态,血糖、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更年期相关症状也会更加严重。合理的膳食是更年期女性保持身体正常机能的基本要素,本调查显示,更年期患者71.4%患有更年期综合征,25.1%患有高脂血症,19.2%患有高血压,5.4%患有糖尿病,3.3%患有冠心病,这些疾病基础的治疗均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是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更年期患者的膳食加以干预,从而降低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缓解更年期症状。

3.1.1谷类及杂豆类摄入情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400g谷类及杂豆类食物,更年期患者中每日摄入谷类及杂豆类食物平均184.0g,大部分患者每日摄入谷类及杂豆类食物低于《指南》推荐的最低水平。谷类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还是矿物质、B族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指南》推荐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可以避免因高热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摄入导致的风险,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有益[1]。更年期女性应保证每日谷类食物的摄入,平衡碳水化合物与脂类食物的比例。

3.1.2蛋类、奶类、大豆类及鱼虾类摄入情况

《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蛋类25~50g,奶类及奶制品不小于300g,大豆类及坚果30~50g,鱼虾类50~100g。更年期患者每日平均摄入蛋类42.5g、奶类及奶制品236.4g、大豆类及坚果9.5g、鱼虾类33.9g。近70%的患者奶类、大豆及鱼虾类摄入不足。蛋类、奶类、大豆类及鱼虾类是人体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维生素。蛋类所含的氨基酸及卵磷脂是人体所需要的,每日1个鸡蛋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是必要的,但因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宜过多食用。动物肝脏中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适量食用可改善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欠佳的状况。奶类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更年期女性骨质流失较年轻时增加,若食物中摄入钙不足则会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更年期女性应保证每日奶类食物的摄入,对于血脂异常、体重超标的患者可选择低脂或脱脂奶。

3.1.3蔬菜、水果类摄入情况

《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更年期患者每日平均摄入蔬菜471.5g,水果300.2g。蔬菜、水果是人类矿物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等多种物质的重要来源。超过80%的患者能够达到《指南》推荐的蔬菜、水果量,但有部分患者食用水果及蔬菜超过推荐量(蔬菜13.4%,水果24.3%),过多的热量加重胰岛负担,还会使体重增加,应加以重视。

3.1.4禽肉类及油脂摄入情况

《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畜禽肉类摄入50~70g,每日油摄入量不超过25~30g,52.7%的更年期患者畜禽肉类摄入超标,46.0%的患者油脂摄入超标。更年期女性基础代谢率下降,禽畜肉类及油脂摄入超标会导致热量过剩,过多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在体内囤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且会造成体型的改变从而使更年期女性失去自信。但不推荐更年期女性食用纯素饮食,植物类食物提供的氨基酸种类有限,纯素饮食可能会导致更年期女性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3.2更年期相关症状的发生与膳食的关系

有研究显示,饮食种类与更年期症状发生相关,素食者血管舒缩症状以外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低[2]。本调查显示,更年期患者食用禽畜肉类量超标,这可能与更年期患者更年期综合征患病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骨关节炎是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痛也是更年期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本调查更年期患者中,有骨关节肌肉痛的人占76.5%。目前公认体重增加是膝关节炎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使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增加,超重及肥胖患者膝关节炎的发病风险较体重正常者明显增加[3]。更年期患者应通过饮食调整等控制体重,减少潮热的发生,减轻关节的损耗,延缓或避免骨关节炎的发生。同时,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减少酒精、咖啡及浓茶的摄入,减少骨矿丢失[4]。

3.3饮食指导及饮食干预的必要性

更年期女性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发人群[5],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基础代谢率下降,若不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体重将逐步增长,而这一点往往是更年期女性忽视的。此次调查发现,更年期患者饮食合理化方面的知识匮乏,曾经接受过饮食指导的患者比例低,大部分的患者并未接受过饮食指导也未曾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对于与长期摄入能量超标带来的肥胖、高脂血症、血糖异常进而可能引发冠心病、宫颈癌等严重后果更是了解甚少。

目前很少有专业人士对更年期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干预,大多数更年期女性饮食营养知识匮乏。对更年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指出每个患者饮食习惯的不合理之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能够协助更年期患者控制体重并可能减轻更年期症状。国外研究指出,通过饮食干预(增加蔬菜、水果、谷类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及减轻体重可减少绝经后患者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6]。还有研究指出,饮食联合运动的干预对于提高绝经后体重异常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效果优于单一饮食干预或运动干预[7]。

综上,更年期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相关健康知识欠缺,对更年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营养师参与更年期保健指导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膳食改进措施,将显著提高更年期保健指导质量,促进提高更年期女性整体健康水平。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全新修订)[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2]Liu Z M,Ho S C,Xie Y J,etal.Whole plant foods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fewer menopausal symptoms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prehypertension or untreated hypertension[J].Menopause,2015,22(5):496-504.

[3]Laberge M A,Baum T,Virayavanich W,etal.Obesity increases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focal knee abnormalities diagnosed using 3T MRI in middle-aged subjects-data from the 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J].Skeletal Radiol,2012,41(6):633-641.

[4]任桂英,王丽,盛秋,等.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策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5):837-840.

[5]孙加鑫,席思思,陈醒,等.更年期妇女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286-2289.

[6]Kroenke C H,Caan B J,Stefanick M L,etal.Effects of a dietary intervention and weight change on vasomotor symptoms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J].Menopause,2012,19(9):980-988.

[7]Imayama I,Alfano C M,Kong A,etal.Dietary weight loss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s 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 in overweight/ob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1,8:118.

[专业责任编辑: 于学文]

Dietary pattern of menopausal outpatients and necessity for dietary guidance

XI Si-si1, HU Zhe-wen2, BAI Wen-pei3

(1.Department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 2.DepartmentofNutrition,Peki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Beijing100034,China; 3.Department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ShijitanHospital,Beijing100038,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etary pattern of menopausal outpatient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duct of dietary guidance in menopausal patients. Method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outpatients i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menopause clinics of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The survey assessed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health status and dietary information with written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our team. Results The average daily intake of valley potato and beans, vegetables, fruits, meat poultry, fish and shrimp, soy and nuts, eggs,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oil of the patients was 184.0g, 471.5g, 300.2g, 99.0g, 33.9g, 9.5g, 42.5g, 236.4g and 34.3g, respectively. The energy supply ratio of carbohydrates, fat and protein was 51.6%, 33.4% and 15.0%,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71.4% of patients meeting criteria for menopausal syndrome (Kupperman Index≥15). The 5 most common symptoms were fatigue (84.9%), irritability (77.3%), musculoskeletal pain (76.5%), insomnia (73.9%), and hectic fever (70.6%).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menopausal syndromes than normal weight patients (χ2=5.50,P=0.02). Only 10.1% of the surveyed patients accepted dietary guidance for menopause. Conclusion The dietary pattern of menopausal patients is irrational, and they are lack of diet-related health knowledge.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individualized dietary guidance for menopausal patients.

menopause; menopausal symptom; dietary pattern; dietary guidance

2017-04-15

首都特色临床应用研究(Z131107002213088)

席思思(1987—),女,住院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内分泌。

白文佩,教授。

10.3969/j.issn.1673-5293.2017.08.034

R173

A

1673-5293(2017)08-0989-03

猜你喜欢
奶类膳食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终生不断奶持久促健康
老年人不同生命阶段奶类摄入状况与成功老龄化关系研究
考前综合征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第一章吃的基础课⑧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