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1和Blimp1 mRNA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2017-09-14 07:54侯艳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介素浆细胞类风湿

侯艳香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医学检验系,山西 汾阳 032200)

白细胞介素-21和Blimp1 mRNA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侯艳香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医学检验系,山西 汾阳 03220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和Blimp1 mRNA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45名作为对照。取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和血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21水平,分析DAS28、抗CCP抗体与IL-21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PBMCs中Blimp1 mRNA表达量;使用IL-21、CD40L刺激PBMCs 72 h后检测Blimp1 mRNA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138+细胞比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IL-2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IL-21含量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8、抗CCP抗体具有明显相关性(r=0.769、0.785,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BMCs中Blimp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1、CD40L体外刺激后,对照组与CD40L组Blimp1 mRNA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1组、IL-21+CD40L组Blimp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21+CD40L组明显高于IL-21组(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IL-21+CD40L组CD13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D40L组和IL-21组(P<0.05)。结论IL-21可促进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BMCs中Blimp1 mRNA表达,IL-21与CD40L协同作用可通过调节Blimp1 mRNA表达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并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21;Blimp1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合并心肺等基础疾病,病情进展迅速且易反复,治疗难度大〔1〕。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IL)-21可能通过JAK-STAT通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2〕,但是否存在其他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Blimp1可转录调节B淋巴细胞分化和浆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其在自身免疫方面作用研究较少。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异常升高等B淋巴细胞相关异常改变〔3〕。目前关于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Blimp1表达情况和IL-21的调节作用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Blimp1和IL-21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收治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老年患者62例,其中男17例,女45例;年龄60~75岁,平均(67.31±6.08)岁;关节活动指数为(4±1),处于风湿关节炎中度活动期;给予口服甲氨蝶呤15 mg/w与盐酸泼尼松片10 mg/d联合治疗。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45名为对照组,其中男38名,女7名;年龄60~78岁,平均(68.15±7.20)岁。入选受试者采血前未使用抗凝剂,采集的空腹肘静脉血经抗凝处理后无明显溶血,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朗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T-PCR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Trizol试剂(杭州新景生物试剂开发有限公司),CD40L、CD20PE、CD138PE抗体(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氏LightCycler480荧光定量PCR仪,贝克曼Quanta SC流式细胞仪。

1.3方法

1.3.1血浆IL-21水平检测 采用ELISA法检测,将100 μl血浆和各浓度标准品溶液加入96孔板,每孔加入100 μl的酶标志物,放入37℃保温箱中反应60 min,甩去孔内液体,磷酸缓冲液洗涤后晾干,加显色液A和B,振荡混匀后放入暗室中反应20 min,加终止液,放入酶标仪读取450 nm波长处每孔的吸光度值。

1.3.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提取两组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总RNA,检测纯度符合反转录要求后合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总Blimp1 mRNA表达量,反应体系20 μl(cDNA 2 μl,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各1 μl,TaqDNA聚合酶10 μl,蒸馏水6 μl)。常规反应条件下共40个循环,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计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RNA相对表达量。

1.3.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BMCs培养及Blimp1 mRNA表达检测 将分离的PBMCs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细胞培养基调整密度为1×106/ml并加入96孔板,每孔200 μl,放入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依据细胞培养孔中是否加IL-21、CD40L将PBMCs分为空白对照组、IL-21组(200 ng/ml)、CD40L组(5 μg/ml)、IL-21+CD40L组,均孵育48 h,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并测定其浓度,吸光度值1.8~2.0,放入超低温冰箱中冻存。荧光定量PCR测定IL-21刺激对Blimp1 mRNA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IL-21+CD40L刺激后PBMCs培养72 h后细胞中CD138+细胞的比例,使用FlowJo 7.6软件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IL-21含量比较 观察组IL-21含量为(129.62±9.4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57±5.85)ng/L(P<0.01)。血浆IL-21含量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8、抗CCP抗体具有明显相关性(r=0.769、0.785,P<0.05)。见图1。

图1 IL-21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8、抗CCP抗体的相关性

2.2两组PBMCs中Blimp1 mRNA表达情况 观察组PBMCs中Blimp1 mRNA表达量(1.43±0.22)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0)(P<0.05)。

2.3IL-21、CD40L刺激对PBMCs中Blimp1 mRNA表达的影响 对照组、CD40L组、IL-21组、IL-21+CD40L组的Blimp1 mRNA表达量分别(1.00±0.00)、(1.03±0.05)、(1.19±0.03)、(1.26±0.0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与CD40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1组、IL-21+CD40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21+CD40L组明显高于IL-21组(P<0.05)。

2.4IL-21、CD40L刺激对PBMCs中CD138+细胞比例的影响 CD40L组、IL-21组、IL-21+CD40L组CD138+细胞比例分别为(0.58±0.22)、(0.76±0.24)、(0.92±0.28),其中IL-21+CD40L组明显高于CD40L组和IL-21组(P<0.05)。

3 讨 论

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除T淋巴细胞活化外还与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相关,B淋巴细胞可通过抗原传递、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抗体等途径在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4〕。目前B淋巴细胞清除疗法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细胞因子可在淋巴细胞活化、细胞间信号传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炎性病变过程〔5〕。尽管目前靶向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共刺激等治疗手段快速发展,但疗效仍不理想,同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更是严重影响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

IL-21可与IL-21R结合后对机体免疫系统中多种细胞增殖、分化、功能成熟发挥调节作用。相关研究显示,IL-21可有效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T细胞活化和破骨细胞生成,发挥骨折破坏、刺激滑膜中金属蛋白酶释放的作用,参与关节病变的进展〔6〕,阻断IL-21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途径。在CD40刺激下IL-21可刺激B淋巴细胞快速增殖、浆细胞分化,Blimp1基因是浆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子,是浆细胞生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有研究发现,Blimp1基因异常表达可促使B细胞系分化为浆细胞〔7〕。CD138是浆细胞中特异性抗原,可作为成熟浆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D138+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浆细胞数增加与Blimp1基因高表达。

1Chu Y,Wang F,Zhou M,etal.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ollicular helper T (Tfh) cel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um〔J〕.Acta Histochemica,2014;116(3):539-43.

2孙 波,宋玉国,王 华,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IL-17的定量检测〔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5):620-2.

3林锦骠.Cyr61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4Huang QQ,Pope RM.The role of glycoprotein 96 in the persistent inflamm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ch Biochem Biophys,2013;530(1):1-6.

5Lee SS,Xin XH,Lee WP,etal.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MS as a health survey tool:an exploratory stud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Int J Med Inform,2013;82(5):427-34.

6吴昌顺.Furin和PCSK6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5.

7Gabriel D,Lange N,Chobaz-Peclat V,etal.Thrombin-sensitive dual fluores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agent for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synovial inflammation in murine rheumatoid arthritis〔J〕.J Control Release,2012;163(2):178-86.

〔2016-10-18修回〕

(编辑 郭 菁/滕欣航)

侯艳香(1977-),女,实验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及血液检验研究。

R593.22

A

1005-9202(2017)17-4209-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18

猜你喜欢
介素浆细胞类风湿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