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膀胱造瘘患者长期留置尿管的感染因素

2017-09-14 08:10罗仕蓉罗婷婷叶海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造瘘泌尿系尿管

罗仕蓉 罗婷婷 叶海峰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遵义 563006)

老年男性膀胱造瘘患者长期留置尿管的感染因素

罗仕蓉 罗婷婷1叶海峰2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遵义 56300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120例该院行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入院后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如发生泌尿系感染为感染组,未感染为非感染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有20例(16.7%)发生泌尿系感染,共分离出24株病原菌,其中18株(75.0%)为革兰阴性杆菌,4株(16.7%)为革兰阳性球菌,2株(8.3%)为真菌,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等。两组留置尿管时间≥7 d、有糖尿病史、有抗生素使用、每日尿量、白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留置尿管时间≥7 d、糖尿病史、每日尿量少、白蛋白水平低下是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P<0.05)。结论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与留置尿管时间≥7d、糖尿病史、每日尿量少、白蛋白水平低下存在密切相关性,临床工作中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及干预,从而降低感染率。

膀胱造瘘;留置尿管;感染

膀胱造瘘是一种简单可行,且损伤比较小的方法,适用于前列腺、膀胱、尿道等手术后的大部分患者〔1〕,临床应用广泛。研究发现〔2〕,膀胱造瘘术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达45.0%。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入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1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8.7±3.8)岁,平均住院时间105 d。排除患有各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性疾病。

1.2方法 入院后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根据其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使用本院专门制定的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有患者的年龄、每日尿量、留置尿管时间、糖尿病史、抗生素使用,并记录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等的相关生化指标水平。如发生泌尿系感染为感染组,未感染为非感染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1.3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 ①患者新近体温>38℃;②有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出现;③化验检查:尿液白细胞酯酶阳性;脓尿;非离心尿革兰染色见病原体;经导尿或耻骨上穿刺取非排泌尿(至少2次尿)培养出革兰阴性菌或腐生葡萄球菌,且菌落数≥102 cfu/m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泌尿系感染情况 20例(16.7%)发生泌尿系感染,年龄60~79岁,平均(67.9±4.4)岁;共分离出24株病原菌,其中18株(75.0%)革兰阴性杆菌,4株(16.7%)革兰阳性球菌,2株(8.3%)真菌,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等。100例(83.3%)未发生泌尿系感染,年龄61~80岁,平均(68.8±4.3)岁,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尿管留置时间≥7 d(14 vs 45例)、抗生素使用(14 vs 40例)、糖尿病史(15 vs 50例)、每日尿量、白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患者尿管留置时间≥7 d、每日尿量少、糖尿病史、白蛋白水平低下是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两组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 论

膀胱是人体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组织器官,位置在盆腔前部,耻骨联合及左右耻骨支的后方,其大小与形态会随个人尿液的充盈程度而改变,容量为300~500 ml〔3〕。当其空虚时完全位于小骨盆内,当其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以上,甚至可以达到肚脐水平,由此腹前壁折向膀胱上面的腹膜也会随其上移,促使膀胱下外侧壁能够与腹前壁直接接触〔4〕。因此,临床上遇尿道梗阻患者多在耻骨上膀胱作造瘘术,帮助患者暂时性或永久性解决排尿困难,将尿液引流至体外。一般膀胱造瘘术的适应证有如下几点〔5~7〕:①患者因梗阻性膀胱排空障碍引起的尿潴留,包括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尿道狭窄等,且导尿管不能够插入;②患者阴茎和尿道发生损伤;③患者行尿道整形、膀胱手术或吻合手术后确保尿路可以愈合;④患者患有化脓性前列腺炎或尿道炎或尿道周围有脓肿等;⑤患者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时,用于膀胱冲洗和减压。临床上对于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由于处理不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泌尿系感染,不仅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负担〔8〕。燕敬菊等〔9〕研究行膀胱造瘘术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85 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者39例;分离出病原菌共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株(76.32%),革兰阳性球菌6株(15.79%),真菌3株(7.89 %)。朱贻芬〔10〕对膀胱造瘘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膀胱造瘘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与造瘘管更换间隔时间过长、患者饮水量过少及伴发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尿道与外界的接触时间延长,使得细菌等进入泌尿道机会增加,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本身存在糖尿病的患者,其机体本身的免疫力受到影响,同时血糖控制不稳定亦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排尿可以对泌尿道起到冲洗的作用,因此每日尿量减少不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留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的排出;对于那些白蛋白水平低下的患者,其机体本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导致患者本身疾病的难以康复,并明显降低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与尿管留置时间≥7 d、每日尿量少、糖尿病史、白蛋白水平低下存在密切相关性,临床工作中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及干预,从而降低感染率。

1Nnabugwu II,Udeh EI,Enivwenae OA,etal.Reducing the burden of regular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changes in the catheter clinics:the opinion of patients and relatives on the practice of self-catheterization〔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14;8(2):1179-83.

2袁玉华,叶志弘,黄丽敏.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干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97-1000.

3纪翠芳,鲁 琼,肖轶雯,等.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及治疗〔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2):1897-900.

4Greene MT,Fakih MG,Fowler KE,etal.Regional variation in urinary catheter use and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esults from a national collaborative〔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4;35(3):99-106.

5Viswanathan K,Rosen T,Mulcare MR,etal.Emergency department place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in older adult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ractice〔J〕.J Emerg Nurs,2015;41(5):414-21.

6左亚沙,罗盛鸿,杨 光.泌尿道插管患者集尿袋更换频率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3(21):478-80.

7唐文靖,武迎宏.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目标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3):618-20.

8Lam TB,Omar MI,Fisher E,etal.Types of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s for short-term catheterisation in hospitalised adul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23(9):13.

9燕敬菊,崔福英,成凤韬.膀胱造瘘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5):451-3.

10朱贻芬.危重患者留置导管管理及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69-70.

11Lyu Z,Tang Z,Deng 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sposable double-lumen balloon catheter in the operative cavity packing after sinus surgery〔J〕.J Clin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3;27(11):613-4.

〔2017-02-15修回〕

(编辑 李相军/滕欣航)

贵州省科技厅课题(黔科合LH字〔2015〕7575号)

罗仕蓉(1965-),女,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研究。

R473.6

A

1005-9202(2017)17-4354-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90

1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2 赤水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造瘘泌尿系尿管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与结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效果比较
泌尿系结石治疗的方法及最新进展
肠扭转大肠破裂近端大肠造瘘与远端大肠造瘘效果对比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循证护理对结肠癌造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幸福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