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辩课教研模式密码解析

2017-09-20 20:07黄小凤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

黄小凤

摘 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校本教研的开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教研活动主体缺乏全员性、教研活动发展缺乏专业引领,教研活动评价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教研活动设计缺乏整体性。我校为了落实以研促教的目的,在广汉市研培中心的指导下教研活动经历了以观课辩课为教研模式、以课堂观察为量化手段、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为指导准则的深度教研改革过程。通过不走寻常路的教研方式在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方面取得了点滴的收效。

关键词:观课辩课;课堂观察;晒课体系;主题教研

密码一:构建以观课辩课为途径的教研模式

在传统的听课中我们习惯于坐在教室后面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看学生的发言是否积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别人怎样上课,而没有设身处地思考自己会怎样做。评课时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者只能发现问题而不会解决问题。教研活动既没有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关注,更没有教学思维火花的碰撞,日复一日教学水平难以进步。

我校从2012年开始将沿海教育发达地区的观课辩课模式应用于我校的校本教研之中。在教研活动开展之前让教师就教学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进行观课,从执教者的角度在头脑中去进行思考。课后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教研组老师围绕共同的话题展开平等的交流促进反思。辩课过程中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取向,不但不怕发现问题,反而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同行的帮助获得提高。辩课过程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寻求教学本质。我校在开展辩课教研时突出重建课的教学设计环节,大家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围绕下次遇见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来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通过五年以来的辩课教研模式,我校教师逐步实现了对教学案例敢于直面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相互取长补短的教研目标。构建出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达到以研促教的教学目标。

密码二:运用以课堂观察为量化手段的分析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倡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过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证明教学受到技术水平的局限,要收集和处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数据比较困难。现在随着全社会移动终端的普及、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突破,基于学生行为大数据分析的课堂观察作为一项专业的教研活动逐步在我校变成现实。

从2013年开始我校逐步尝试进行课堂观察,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指导,观察手段十分青涩。2014年全校教师在市研培中心的指导下通过集体学习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获得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在校内成立了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课堂观察团队,并由分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亲自担任观察团队的组长。在研读理论的同时,我们先后开发了适合语文和数学学科的课堂观察量表。最初老师们对怎样使用课堂观察量表感到棘手,如何一边观课一边实时记录也感到吃力。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我校教导处先后与成都高新区的李秋菊名师工作室取得联系,带领骨干成员现场学习课堂观察方法,聚焦观察核心问题,学习汇报要点。在2015年组织老师观摩成都天涯石小学与我市金鱼小学举行的课堂观察现场会,让老师们更清楚课堂观察的流程。通过学习观摩我校课堂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课前会议的意义、掌握课中观察的技术、运用数据分析教学的效果,根据课堂观察的反馈信息设计改进教学的措施。通过课堂观察为量化手段的分析方法,形成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使教师作为观察者或者被观察者都能从中受益,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密码三:构建教师“五课”的晒课体系

我校是一个具有80年光荣历史的城区小学,巴金老先生为我校题写校名,“名校肇兴华、典型重实验”是我校的优良传统。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我校教导处以本校“青蓝工程”为基点,构建了骨干教师献优课、青年教师提升课、老教师示范课、全体教师高效课的“五课”活动的献课机制。每学期初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制订出我校的公开课献课计划,师傅审核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教案提出指导意见,青年教师在组内进行试讲磨课后再在全校范围进行献课,课后组织同学科教师辩课。通过这种一课三磨的过程,青年教师从定位教学目标、驾驭课堂等方面都得到锻炼,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各级骨干教师以身作则,无私呈现自己精心打磨的优质课,从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到课堂提问的艺术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我校骨干教师还积极响应市研培中心的号召送课下乡,开展城乡互动,为提高全市的教学水平贡献绵薄之力。通过“五课”机制的锤炼,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校在全市的各级公开课比赛当中都取得优秀的成绩。

密码四:确定主题教研为中心的长效机制

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教研主题是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来的,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确定的,围绕主题,每个教师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分析过程。

在过去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学研究集中在語文学科中的讲读课、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广角当中。对作文课、计算类、概念类教学的研究力度不够。本学期我校教导处集中开展“主题性”教研活动,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困惑,组内成员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确定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语文学科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上;数学学科集中在计算类教学中。教师们纷纷对这类课型进行钻研,从教学目标怎样达成、教学重点如何把控、教学难点怎样突破等方面进行研究,将我校的主题性教研活动推向高潮。

密码五:实现以研为学(教)用的教研目的

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当前普遍采用的是课例教研,但是一线教师更希望针对教学中随机出现的问题及时研讨,例如学生典型错例的纠错、检测后试卷的分析,课堂中提问的方式甚至是教学课件的制作、试卷的命制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校教导处鼓励各教研组不拘形式,不拘地点,灵活开展随机性研讨活动。我校教导处根据各教研组的活动开展和教学实效制定了本校优秀教研组的评选细则,学期末进行评优选先,并向上级推荐表彰。经过长期的努力,我校在教研、师培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以上是我校在教研工作方面的点滴做法,今天我们在这里“坐而论道”,明天将会“起而行之”,深度教研之路你我相伴一路同行。

参考文献:

[1]尹泳一.说课与辩课析[J].教学与管理,2012(28):31-33.

[2]廖帝学.辩课·辨课·变课:基于课堂教研组行动模式的思考[J].今日教育,2011(11):54-55.

?誗编辑 李琴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基于课堂观察的“问”
此处有声胜无声
同伴互助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