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7-09-23 19:26孙礼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孙礼云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最为重要的素质和学习品质,初中语文课堂应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教学。教师应创设有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好“提问环节”,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完善教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那么,何为语文核心素养?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即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底,国家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作为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具体涉及到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人文素养、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创造等多方面。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主渠道还在课堂。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里谈点个人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1]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项重要策略。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让课堂变得更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师,应重视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高效地完成认知过程。那到底什么是教学情景?从孔子开始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进行教学,当然情境包蕴的内容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 [2]135,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课堂就是由一篇篇课文,在教师的组织下形成的一种语境,韦志成教授从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3]25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创设教学情景,可根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课型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比如,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课本情境展演,创设表演情境;播放音乐和深情朗读从听觉方面创设情境。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活动式、角色扮演式、想象体验式、语言表演式和生活化等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有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这样语文课堂会变得更开放、更自主、更和谐,学生才会在愉快和合作中学习,在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感悟中培养语文素养。

二、紧扣问题,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科学发展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课堂教学亦如此。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让学习活动真正发生,课堂教学需要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贯穿始终。因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身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问题”是由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桥梁和有效途径。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那么他就会在学习的探索中、在问题的追寻中,逐步形成知识结构,获得认知能力。课堂提问最能展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和艺术,正如某位老师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4]169。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追求“妙在这一问”的教学境界,使课堂提问从“量”向“质”发生转变。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问题?一是要有目标性。教师要克服“为提问题而问”的倾向,克服问问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有的问题都该围绕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展开,要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设计有利于探讨、有利于体验、有利于感悟等问题;二是要具有情境性。教师通过提问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相应知识,形成和改造认知结构。特别是要善于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联系起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三是要具有思维性。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波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识的思维都来自问题。” [5]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源于对问题或困难的认识,是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拓展空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应构建大语文课堂教学观,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补充、延伸、拓展、深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让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有效呢?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实践有三种类型:与语文实践能力具有同一形态的听说读写实践,带有自然学习性质;对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潜藏着特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残活动;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更应该强调后面两类“语文实践”。[6]33 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一是目的要明确。每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有明确的教育意义,或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能力,或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二是准确把握好实践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可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单元知识体系、传统节假日等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形成活动系列。比如,对诗歌的积累,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采集、鉴赏和积累;三是实践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以兴趣小组、班级、年级等为单位,通过参观访问、阅读交流、经典诵读、小记者体验、演讲、故事会、演课本剧、研学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无论采取哪种形式,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具有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四是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重过程,重学生是否参与、是否乐意地参与,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否得到培养。因此,在组织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要精心设计,每个细节要认真指导。同时,要对每项活动进行认真评价、总结。endprint

四、多元评价,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当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记忆力、阅读理解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力、创新力等的培养。而学生的“评价能力”则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因此,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何将评价权交还给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进行点评。在点评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教师适时、准确、合理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将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

实施多元化评价,要求我们把评价落实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实施多元化评价学生的途径有,一是开展课堂观察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多方面去了解并动态地评价学生。二是丰富课堂激励性评价,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激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愉快的体验,如鼓励和宽容学生的独到见解,积累和创造多样性的评价语言,避免课堂的单调乏味。三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新课标的课堂不该是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应建构多元评价主体,给予学生评价的权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除了得到教师的认可外,同学之间真诚的评价更加具有说服力,特别是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同学朗读之后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议,生生互评中就能够抓住文本理解课文,体会语意语境,而在互评之中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学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应关注整个“过程”,教学评价更应该成为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应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实施教学活动。一线教师也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重构自己的教学价值体系,从知识传授的“三维目标”向“素养本位”转型,从师生单一的“知识讲授”向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良好的“学习實践”转型,教学评价也要由单一注重“结果”向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型评价转变。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协同完成,需要教师在课堂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活动开展、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构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78.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66.

[4]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郑琉信.《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6]王荣生.解读“语文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6,4: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