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从延安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2017-10-16 00:56■钱
党史博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张成胡耀邦延安

■钱 江

岁月如歌

李昭:从延安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钱 江

从1939年到延安,李昭在这座陕北古城工作生活了六年,有了两个孩子,但是,她一心想奔赴战场,认为在战场上最能体现自己的抗战决心,表明自己的忠诚。

为了实现奔赴战场的愿望,她和丈夫胡耀邦,做好准备,把出生半年的儿子送给陕北乡亲。李昭知道,一别之后,儿子就长成陕北娃了。其实,她的心是永远牵挂儿子的。

丈夫为大儿子取名字

1941年秋,胡耀邦和李昭在延安相识相恋结成连理,他们的美满爱情很快有了结晶。1942年11月5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飞飞”(胡德平)在延安中央医院降生了。为孩子接生的是医院妇科主任金茂岳。孩子开始懂事的时候,李昭告诉他:“你的生日距离十月革命纪念日只差两天。”

孩子降生了,起名是父亲的一件大事。以胡耀邦的家族传承而言,这个家族的谱名传承有序,“耀”字辈之后是“德”字辈。然而在抗战中的延安,按谱名为基准取名的做法被革命新风吹去,一切要重新来过。李昭信赖胡耀邦,能为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取个好名字。

给孩子取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胡耀邦的看法,将来革命胜利了,到了建设年代,谱名还是要被尊重的,那要等爷爷来拍板敲定。现在爷爷还生活在湘东大山里,那就先由父亲来起一个名字吧。

为了迎接在战争中降临的孩子,胡耀邦和李昭早已讨论过许多方案,很费了一些推敲,直到孩子降生了,名字还没有取定。儿子已降生到这个世界,起名就刻不容缓了。

最后,就像许多人采用过的办法那样,胡耀邦拿起一本厚厚的字典,随机而定。

竖版字典翻开了,右起第一个字是“飞”。它就被确定为儿子名字中的一个字,小名因此而来:“飞飞”。

接着,胡耀邦又翻开一页。这回出现在右页字首的是一个不多见的字:“斿”(音“游”)。字的原意为“古代旌旗的下垂饰物”。

定了,孩子最初的名字叫“胡斿飞”,小名“飞飞”也马上叫开了。在延安,没有多少人能念出“斿”字。好在那时候孩子还不用大名,待到上学要用学名也就是“大名”时,已进入新中国时代。大山里的爷爷走出湖南,来到四川南充和胡耀邦、李昭一家团聚,按照“谱名”为孙子定名“德平”,原先名字中的“斿”字不再使用。

儿子出生了,胡耀邦急切地赶到医院看望妻子。他对李昭说:“现在我很忙,不能常来看你,就把林汉成留下来照顾你。他年岁大一些,也稳当。”

林汉成在胡耀邦当军委组织部副部长时就调来当警卫员了,比胡耀邦年轻几岁,四川人,出身贫苦,没怎么上过学。红四方面军长征从大别山西进四川,林汉成就是在这段长征路上参加红军的。1936年秋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西路军远征河西走廊,遭遇了惨烈的失败。李先念率领余部打出星星峡进入新疆,保存下来的700余人最后回到延安,林汉成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为人质朴忠诚,做事尽心尽力,胡耀邦非常信赖他。

儿子一出生就面临生存大问题:李昭没有奶水!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朱仲丽得知这个情况后马上告诉了丈夫王稼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商量后,吩咐后勤部门,从特批给他的牛奶中每天匀出一瓶给孩子。

原来,延安的柳林店和平医院养了一头奶牛,专为病员服务,但产奶很有限。王稼祥在中央苏区被敌机炸伤腹部后身体一直较弱,根据中央领导人的要求,后勤部向王稼祥供应一份牛奶。

王稼祥匀出来的这份牛奶,解决了李昭的大难题。

这时,胡耀邦身边又来了一个警卫员张成海。他刚刚从晋察冀边区来到延安,一时还没分配工作,就先到胡耀邦身边来。新中国成立后,张成海曾担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与笔者很熟,多次说起延安岁月。

张成海说,胡耀邦和李昭感情真挚。生下胡德平以后,孩子的衣服差不多都是李昭亲手做的。她还经常为胡耀邦缝补衣服。李昭还把当年十七八岁怎么也坐不住的张成海,也教成了缝补手艺不错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李昭长期在纺织部门工作。在延安窑洞里给孩子做衣服,或许就是她纺织工作生涯之滥觞。

张成海告诉笔者,李昭对她自己要求严格。结婚的时候,她反复向胡耀邦表明,我没有想到会找了你这样一个大干部,不过,我决不沾你的光。李昭说到做到,结婚以后,胡耀邦吃小灶,李昭吃大灶,各吃各的。小灶和大灶的区分就是有一点油水,大灶做菜是一滴油也不放的。初到胡耀邦身边工作的张成海看到李昭要哺育孩子,有一回把从小灶打来的菜拿给李昭吃。她坚决不吃,坚持吃小米饭,熬土豆下饭。胡耀邦知道了,也告诉张成海,严格遵守条令规定。

张成海在胡耀邦身边工作不久,就调到军委机关去了。

经受革命风雨的洗礼

从恋爱、新婚到孩子降生后的那段日子,是李昭在延安生活愉快而且有规律的时期。然而革命的洗礼有时非常严酷。延安整风审干运动一来,来自国统区的青年学生、新党员李昭不可避免地经受了风雨。

李昭按要求写了自传,心底坦然地接受“审查”。没有想到,因为战争环境,要把事情都搞准确很不容易。身为军官的父亲已经牺牲在台儿庄抗日战场上,但是牺牲的详情一直不清楚。母亲高慧兰远在淮北宿县,她的一些早期经历李昭也所知不多。

对李昭的“审查”就一天天拖了下来。

李昭的女儿满妹在回忆父亲胡耀邦的书中说,当年李昭投奔延安的时候,有一位比她小两岁的初二女生罗健同行。途经洛阳的时候,李昭生病了。

20世纪40年代初,李昭在延安

情急之下,罗姑娘找到了她父亲在洛阳的一位拜把子兄弟,请求借宿。这位长辈热情接待了一起前往延安的三个姑娘,安排她们住了十几天,李昭的病情由此好转。后来,主人还托人搞到了三张免费的火车票,三个姑娘从洛阳坐火车到了西安。

后来有人说,那位接待李昭三人短住的人是国民党洛阳一办事处主任。这下子就引出了一些人猜疑,在整风审干中成了问题。

性格倔强的李昭感到极大的委屈和痛苦。她更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胡耀邦。发觉自己的问题被“挂起来”了,她痛苦得病了一场。病好之后,就带着孩子住到招待所去了。临走时,她对负责审干的人说:我要等问题弄清楚了再回来。

胡耀邦不时去看李昭,安慰她。他对李昭说,目前的审干过头了一些,但是你一定要经受住考验。

调查人员找胡耀邦谈话,询问李昭的情况。胡耀邦说:李昭来延安的时候还是小孩子。她上的中学是教会学校,这是事实。但我从她的历史看,看不出问题。你们如果不相信,可以进行调查。

胡耀邦认定李昭没有问题,审查会有清楚的结果。但在战争情况下,这个清楚的结果什么时候到来,他没有把握。

这段日子持续了好几个月,对心理的考验是严峻的。1943年冬,中央发现了“抢救运动”出现的偏差。12月,中央着手纠正错误。1944年春,毛泽东针对已经造成的危害,向受到委屈的同志道歉。根据他的指示,开始了大范围的平反甄别工作。

审干人员对李昭历史的调查有了结果,新四军方面熟悉情况的部门发来了调查电报,证明李昭没有问题。她立即解脱了,回到延安大学继续学习俄文。

生活看起来归于平静,但李昭希望上前线战斗的决心却被激发起来。她多次向胡耀邦说,要到敌后战场去经受战争考验,证明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而且,李昭也建议胡耀邦去敌后战场,到战斗部队打仗去。

然而生活并不那么简单,李昭又怀孕了,在1945年2月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了。这次,胡耀邦下定决心要到前线部队去,而且得到了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的批准。李昭非常坚决地要和丈夫一起去,带上大儿子一起走。刚刚半岁的二儿子如何安置成了问题。

半个世纪后,李昭对笔者回忆说:“胡耀邦要上前线,我也想去。因为一旦和耀邦分开,彼此就不知道死活,我希望和他在一起。至于孩子,打仗当然不能带吃奶的孩子。我已经想好了要把他放到当地的老乡家去。”

李昭经常对胡耀邦说:我希望到前方做一些工作,不希望关在屋子里当家属。这是我们结婚时候说好的,你一定要支持我。

在胡耀邦支持下,李昭找到曾经在同一个支部的陕甘宁青委书记李瑞山说:你帮我找个人吧,我要跟着胡耀邦上前线去,没办法带孩子,想把孩子送人抚养。因为有这个考虑,这孩子到现在还没有起名字呢。这名字大概要由孩子的养父来定了。

当时,日本已经投降,胡耀邦肯定上前方,李昭又一次找李瑞山说起送养孩子的事。这次李瑞山认真了,马上张罗,找到了延安城里的南区合作社主任刘世昌。

刘世昌是陕北人,妻子生过几个孩子,除留下一个女儿,其他的都夭折了。他一听是胡耀邦的二儿子要送人,马上就答应了。

刘世昌前来抱孩子,胡耀邦对他说:我只有三个要求:一、要让娃讲卫生。二、要让娃念书。三、日后让娃自由恋爱。

“好。”刘世昌答应了。

胡耀邦还提出了第四条:给你的孩子要姓刘,就叫刘胡吧。

胡耀邦又想了一下,觉得以“胡”为名实在罕见,马上修改了自己的意见:还是叫三点水的“湖”字好,听起来像个名字。

“行!”刘世昌又答应了。

刘湖的名字就这样确定了。

刘世昌抱着刘湖回了延安城。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半岁的老二离开妈妈了,李昭心里牵挂不已。

那天,李昭骑马进了城。延安城里毕竟人多,不知道怎么一来马受惊了。勤务员当时没留神拉住缰绳,那马撒开了四蹄飞奔。李昭的骑术并不高明,吓坏了,心里一阵冰凉。她只听路边的人喊道:“抓住马鬃别撒手,跑累了马就不跑了!”这时没有别的办法,她只有紧紧地抓住马鬃。果然,跑了一会儿,那马蹄就渐渐收住了。

收住了惊马,李昭看望了刘世昌夫妇。这一看使她放下心来。原来刘家夫妇真心待刘湖好,真心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在胡耀邦刚刚确定奔赴东北的时候,老警卫员张成海推门进来找他,要求上前方。

原来,在军委机关负责会议勤务的张成海听到朱德、叶剑英在商量,要组织一个干部队伍到东北去,叶剑英提议由胡耀邦带队,朱德同意了。

张成海立即找到李昭说:“姐,听说胡部长要带队到东北去,也带上我走吧。”

李昭的消息比不上张成海灵通,那天还不知道胡耀邦要去什么地方。听张成海这么一说,李昭说:既然你知道这件事,就直接找耀邦说吧。

胡耀邦听张成海一说,爽快地答应了:“好啊,只要总司令、叶参座那里放你走,就到我这里来吧。”

张成海马上回去找了叶剑英。叶剑英要求张成海再一次明确答复:“到底是不是愿意跟胡耀邦去前方?”

张成海的回答一点也不含糊。

叶剑英十分干脆地走到门口,叫来了军委秘书黄华,对他说:“张成海要跟胡耀邦到东北去,你安排一下吧。”

张成海急忙赶到胡耀邦处报到,两三天工夫就随队出发了。

胡耀邦率领的东干队,有400余人,政治工作者多,文化人多,女性不少,编成不一,战斗人员少,枪也少,战斗力很弱,这使胡耀邦肩头的责任变得格外重大。

一路上,胡耀邦骑一匹大骡子,李昭乘马而行,还要照顾孩子。胡耀邦随时注意身边的一切。每到住地,他就在油灯下把当天路上遇到的问题写下来,装入信封,交给兵站,让后续的队伍能够预知情况。

一路上队伍虽有损伤,但没人牺牲。11月中旬,东干队人员全部到达张家口,胡耀邦住进解放桥路东的一个回民旅馆。几天后队伍继续东行,进入延庆,又折向承德。

队伍再往前走就要进入东北了,胡耀邦获得前方报告,国民党军已于11月1日在葫芦岛登陆,逐渐向冀东推进,切断了解放军向东北开进的通道,东干队走不成了。

胡耀邦领导一支小队伍到达平泉县探路,结果在路上与国民党军遭遇,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他由此认定,东干队确实去不了东北了,大部分人员只好退回张家口,在晋察冀军区分配工作。胡耀邦和李昭留在了承德。

1945年12月,中央军委指示,由萧克、程子华、胡耀邦等人组成热河前线指挥部,指挥热河独立旅、冀东纵队等部队,与国民党军对峙。随后,胡耀邦被任命为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主任。

激烈的战斗不可避免,李昭和丈夫在一起,心里并不害怕,反而感到一种欣慰:自己要到战争前线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猜你喜欢
张成胡耀邦延安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diatric Tuina plus oral Chinese medication for pediatric anorexia due to spleen failing in transportation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升国旗
驰名商标“张成造”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等效法之等效电源法求最大功率
等效法之等效电源法求最大功率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