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融合教育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7-10-17 08:14魏寿洪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师范生融合评价

魏寿洪 廖 进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2.重庆市高校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331)

高等师范院校融合教育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魏寿洪1,2廖 进1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2.重庆市高校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331)

融合教育是未来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普通师范专业中开设融合教育课程成为培养融合教育师资的有效途径。融合教育的课程目标需培养普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融合教育知识,形成融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基于此目标,融合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应包括融合教育概述、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融合教育与教学、融合教育沟通与合作等模块;融合教育课程实施则以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参观实践、特殊教育资源利用四种形式实施;融合教育课程评价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应理论与实践评价相结合。

融合教育课程;普通师范专业;体系构建

一、问题提出

融合教育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它不仅要求特殊儿童享有教育的权利,更要求其在融合的环境享有与普通儿童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1]。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融合教育已成为我国特殊儿童安置的主要形式,2014年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经国务院批准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明确要求要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要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2]。根据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占在校特教学生总人数的54.20%[3]。虽然大量的特殊儿童开始进入到普通学校就读,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堪忧,多数随班就读学生并未得到合适的教育[4],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除了随班就读的行政支持系统不足外,“普通学校领导及教师特教专业化水平低”是随班就读发展受影响的重要原因[5]。因此培养融合教育师资成为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这一措施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均有规定。如:我国2008年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内容,使普通教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2014年发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也明确指出:“要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2017年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明确要求:“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应当开设特殊教育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在普通高师院校开设特殊教育相关课程已极为迫切[6]。从国际社会来看,将特殊教育相关课程以必修或选修的方式纳入到普通中小学职前培养中已成为世界各国通用做法,但我国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课程相对较少,王海萍(2006)的研究发现,我国137所师范院校中,仅有19所师范院校开设了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的相关通识课程[7]。即便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冯艳静(2016)的调查研究发现,高等师范院校在开设融合教育课程中仍存在着课程设计缺乏统一、核心的规范和导向,课程目标定位偏差,课程知识脱离融合教育实践等问题[8]。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力图构建《融合教育》通识课程体系,为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生中开设《融合教育》通识课程提供参考。

二、融合教育通识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运作、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开设课程的目的。根据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要求,在普通师范专业开设融合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其融合教育理念以及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此外,冯雅静(2014)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归纳出随班就读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9],基于此,融合教育通识课程目标,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专业态度:培养普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理念。培养普通师范生基本的融合教育理念,能正确看待残疾学生的优劣势,接纳残疾学生身上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对特殊学生具有人文关怀以及正向态度,承认融合教育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倡导融合教育的安置形式。

(二)专业知识:培养普通师范生掌握基本的融合教育知识。在融合教育专业知识方面,让普通师范生了解我国融合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融合教育发展趋势;了解各类残疾学生的分类、定义及身心特点;了解残疾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行为特点;掌握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专业技能:培养普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教学能力及其团队合作能力。融合教育对于普通老师而言,最核心的专业技能则是具备融合教育教学能力及其团队合作能力。因此,需培养普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融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需具备融合班级管理能力、融合课堂的行为管理能力、课程与教学调整能力、个别化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多元评价能力;在团队协作方面,需要具备和特殊学生家长、普通学生家长、普通学生以及资源教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三、融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基于制定的课程目标,结合普通师范生特点,融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分为四大模块。

(一)模块1:融合教育概述。融合教育概述,主要是对融合教育做整体介绍,具体包含了融合教育的含义、融合教育的意义(对特殊学生、普通学生、普通老师等的意义)、融合教育的发展历史、融合教育的政策法规(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融合教育模式等课程内容,旨在让普通师范生了解融合教育、理解融合教育,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理念以及学习融合教育课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模块2:特殊学生心理与教育。特殊学生心理与教育,主要是对各类特殊学生的鉴定及其身心特点等的介绍,具体包含对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情绪行为障碍、语言障碍、学习障碍、多动症等特殊学生进行介绍,尤其是对自闭症、情绪行为障碍、学习障碍做较为详细介绍,旨在让普通师范生了解各类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学习行为特点,为进一步进行针对性教育提供支持。

(三)模块3:融合教育教学。融合教育教学,主要是针对特殊学生的各种问题,学习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具体包含了融合班级的管理、融合课堂的行为管理、课程与教学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融合教育评价,旨在让普通师范生学生具备融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多元评价能力

(四)模块4:融合教育沟通与合作。融合教育沟通与合作,作为普通老师需要与各类人员进行沟通合作,具体涉及到与特殊学生家长、资源教师、普通学生、普通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本模块旨在让普通师范生具备与各类人员沟通与协作的能力,通过合作来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四、融合教育课程实施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融合教育通识课程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上需遵循如下原则:(1)专业性与普识性相结合。所谓专业性与普识性相结合是指既要注重讲授课程的专业性,同时也要考虑普通师范生尚未接触过融合教育,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2)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既要使普通师范生了解融合教育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他们掌握融合教育的相关实践技能;(3)激发责任感与趣味性相结合。是指在课堂教学需要激发普通师范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融合教育是他们将来作为老师必须面对的事情,融合教育是他们必备的学习内容,同时也需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4)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新闻故事、电影录像、模拟体验活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要采取模拟体验活动来感知特殊儿童的特点与困难,以增加普通师范生对融合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具体教学方法表如下:

表1 课堂教学具体方法表

(二)讲座论坛。讲座论坛是不定期的以某一专题进行专题探讨。(1)讲座:可以邀请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专家、融合教育专家、特殊儿童家长、资源教师、融合教育教师、普通学生等分享他们各自进行融合教育的实践感受。讲座主题可以多样化,一方面需要拓展普通师范生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有一群人真实在做融合教育,而且做得很好,另一方面需要引起他们的共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和使命感;(2)论坛: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论坛,如可以针对融合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如特殊学生是否要进普通学校、普通老师该如何处理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如何分配对全班学生的照顾与对个别学生的照顾?)举办论坛,并鼓励普通学生展开辩论,提出解决策略及方案。论坛的方式可以让普通师范生更加明晰各种问题,对于其今后进入教师职业解决特殊学生问题具有切实可行的帮助。

(三)参观实践。融合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师范生长期未和特殊学生未有直接接触,为了增加普通师范生对特殊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对融合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组织普通师范生进行参观实践。(1)参观:可由普通师范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由任课教师联系相关学校或机构,参观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参观融合教育做得较好的普通学校,以此了解特殊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方法方式、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情况以及普通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情况,并要求他们做好参观记录,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分享;(2)义工:对于那些对特殊学生有正确态度、有理想、有热情,愿意为特殊学生服务的普通师范生,可以鼓励他们定期去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参与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活动,通过与特殊学生亲密接触,逐步加深对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行为特点的认识,并学会教导特殊学生的方式方法。融合教育实践是使普通师范生将融合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可大力推行。

(四)特殊教育资源利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来学习融合教育课程是完全不够的。任课老师需为普通师范生提供特殊教育相关资源或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特殊教育资源,以便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融合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1)特殊教育书籍或期刊:一方面可以向普通师范生学生推荐一些基本的特殊教育书籍或融合教育相关的实践操作手册等,另一方面可以向普通师范生介绍特殊教育期刊,如《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等;(2)特殊教育相关网站资源:可以介绍国内或港台的特殊教育相关网站或融合教育微信号等,这些网站资源有大量教育教学的相关资源以及丰富的案例,可以让普通师范生更加细致地了解相关议题,也可以为其职后在具体教学时提供支持;(3)特殊教育相关医疗、学校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当特殊学生需要何种服务时,可以寻找哪些人员或哪些机构提供支持。

五、融合教育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课程评价是判断课程内容的编制和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融合教育评价内容应包括对融合教育态度、融合教育专业知识以及融合教育专业技能的评价,特别是对融合教育专业技能的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可以通过对融合教育案例的分析,考察学生对融合教育的态度以及如何运用所需专业知识对融合学生进行恰当的融合教育教学等。

(二)评价方式。目前已有融合教育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均采用一次终结性评价,即在期末后提交一次期末作业,作业形式大多包含一两道题目,尚未全面考察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做出适当调整,除了文字考试评价外,还可以做实践评价,如让学生设计课程与教学调整案例以及通过其做义工,观察其表现,作为评价依据。

[1]邓猛,颜廷睿.西方特殊教育研究进展述评[J].教育研究,2016,432(1):77—84.

[2]教育部等七部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4/2014 0 213/xgzc30389/Document/1362835/1362835.html:2014-02-13/2017-05-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 07/t20160706_270976.html:2016-07-06/2017-05-18.

[4]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3):65-69.

[5]张文京.融合教育与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46.

[6]华京生,华国栋.普通高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6)29-33.

[7]汪海萍.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78(12):13-18.

[8]冯雅静.我国普通师范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187(1):9-15.

[9]冯雅静.随班就读教师核心专业素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163(1):4-9.

[责任编辑 刘金荣]

Abstract:Inclusiv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the teachers in the future.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normal university.Inclus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need to cultivate normal students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education,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inclusive education,and form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and teamwork ability.Based on this,inclus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special childre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clude four forms:classroom teaching,lectures and forums,visit the practice and resource pushing.Inclus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ourse cont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inclusive education curriculum;general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n General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s

Wei Shouhong1,2Liao Jin1
(1.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2.The Chongqing Essential Laboratory of Psychological Diagnosis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Chongqing 401331)

G766

A

2095-0438(2017)10-0017-04

2017-05-22

魏寿洪,(1981-),男,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自闭症、融合教育

2014年度重庆师范大学校级一般教改项目“普通师范生融合教育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93212600131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生融合评价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融合》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