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四川省两所高校为例

2017-10-17 08:14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随班本科生师范生

陈 红 陈 立

(1.四川省彭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四川成都 611930;2.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

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四川省两所高校为例

陈 红1陈 立2

(1.四川省彭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四川成都 611930;2.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

普通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知态度是影响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320名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的认知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基本持中性态度,对随班就读整体认识态度略显消极;男生对随班就读的认知态度水平相对高于女生,大一学生对随班就读的认知态度相对优于其他年级学生;学前教育本科生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较为乐观,但其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基本素养相对缺乏。

随班就读,幼儿教师,态度

一、问题提出

融合教育(也称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反对歧视与排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1]融合教育自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上正式提出以来,逐渐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特殊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随班就读是西方融合教育形式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2],是让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特殊儿童就近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经过多年发展,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特殊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随班就读质量不高的现实瓶颈,普通教师缺乏融合教育素养是制约随班就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国外有关研究均证实普通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在融合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态度是个体对某类社会事物的心理倾向,反映在其对事物看法、情感体验和行为动作上。国内一些研究者针对普通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先后展开调查,如刘春玲研究发现多数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基本持接纳态度,普遍认为随班就读有利于特殊学生的发展,也不会对正常教学工作和普通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4];曾雅茹、马红英等人的调查也证实相似结果[5][6]。然而,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少有研究涉及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

早期融合教育是融合教育理念及实践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学校阶段开展融合教育的基础。相较于学校融合教育,早期融合教育由于学生班额小、幼儿易相互接纳、没有学业压力等特点更容易开展[7]。大力推进早期融合教育发展、积极开展相应研究,是促进特殊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举措。任平等人对国内近20年早期融合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当前研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本土化特色不强,研究面较窄、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研究不足等问题。[8]因此,关注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探讨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突显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四川省两所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解职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对随班就读所持的基本态度及影响因素,探讨学前教育本科生随班就读素养的培养对策,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对四川省两所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所有师范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其中男生54人,女生266人;大一学生46人,大二学生118人,大三学生76人,大四学生80人。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问卷》,整个问卷由15个项目组成,其中有2个项目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另13个项目涉及对随班就读的整体认知态度、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对随班就读素养的认知态度三个维度。其中各维度的α系数在0.72~0.85之间,总问卷的α系数为0.76;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为中低相关(0.18~0.50之间),与总问卷的相关较高(0.61~0.84之间),所有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根据心理学家Tuker的理论,项目与测验总分的相关在0.30~0.80之间,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10~0.60之间,表明其效度令人满意[9],因此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涉及描述性统计、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总体特点。本研究从对随班就读的整体认识态度、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和对随班就读素养的认识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的基本态度,具体得分见表1所示。根据Anke deboer等人(2010)提出的经验法则支持人数的百分比高于70%或得分平均值大于3.5(五点计分量表)界定为积极态度,百分比介于30%和70%之间或得分平均值介于2.5和3.5之间则为中性态度,百分比低于30%或得分平均值低于2.5则为消极态度[3]。可知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的整体态度、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对随班就读素养的认识态度等均不够积极,基本持中性态度,在对随班就读的整体认识上稍显消极,不容乐观。

表1 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态度得分(M±SD)

(二)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差异特点。对不同变量被试对随班就读态度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然后对其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在性别上,男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得分高于女生,总得分其性别差异显著(t=2.308,p=0.022),对随班就读整体认识态度得分其差异显著(t=2.040,p=0.045),但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得分其差异不显著(t=1.146,p=0.065), 对随班就读素养的认识态度得分差异也不显著(t=0.425,p=0.671)。在年级上,大一学生对随班就读态度得分高于大二、大四、大三学生,总得分其年级差异显著(F=7.701,p=0.000),对随班就读整体认识态度得分其差异显著(F=5.496,p=0.001),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得分其差异显著(F=5.220,p=0.002),对随班就读素养的认识态度得分其差异显著(F=5.291,p=0.001)。

表2 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态度得分(M±SD)

具体来说,首先,对随班就读的整体认识态度上。调查发现只有14.4%的学生了解我国随班就读相关政策,从性别上看,男生、女生分别有10%的人了解随班就读相关政策;从年级上看,30%的大一学生、11%的大二学生、8%的大三学生和16%的大四学生了解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13.1%的学生了解随班就读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性别上看,男生了解随班就读理论知识人数的比例为5%,女生为10%;从年级上看,30%的大一学生、29%的大二学生、23%的大三学生和15%的大四学生了解随班就读相关的理论知识。另外,14.4%的学生了解我国随班就读实践活动,从性别上看,男、生女生分别有4%的人了解随班就读的相关实践活动;从年级上看,30%的大一学生、11%的大二学生、8%的大三学生和16%的大四学生了解随班就读相关的实践活动。上述数据说明大多学生对我国随班就读政策、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了解不足,缺乏深入认识。

其次,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上。调查发现80.6%的学生愿意接纳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就读,从性别上看,100%的男生,78%的女生愿意在普通班级安置特殊儿童;从年级上看,92%的大一学生、82%的大二学生、73%的大三学生和71%的大四学生愿意接纳特殊儿童。同时,55%的学生认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会促进其学业及社会适应发展,从性别上看,62%的男生和56%的女生认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会促进其自身发展;从年级上看,57%的大一学生、66%的大二学生、53%的大三学生和50%的大四学生认同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的促进作用。另外,57.5%的学生认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也会促进普通儿童学业及社会适应发展,从性别上看,57%的男生和51%的女生认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会促进普通儿童自身发展;从年级上看,65%的大一学生、63%的大二学生、52%的大三学生和50%的大四学生认同随班就读对普通儿童的促进作用。可见多数学生愿意在普通教育环境下接纳、教育特殊儿童,基本认同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发展的作用。

最后,对随班就读素养的认识态度上。调查发现只有4.4%的学生接受过随班就读相关课程学习或自主学习,从性别上看,只有5%左右的男生、女生学习过随班就读相关知识和技能;从年级上看,17%的大一学生、8%的大二学生、11%的大三学生和10%的大四学生对随班就读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初步了解。同时,15%的学生参与过针对特殊儿童的相关服务活动,从性别上看,11%的男生、16%的女生参与过特殊儿童的相关服务活动;从年级上看,22%的大一学生、17%的大二学生、11%的大三学生和13%的大四学生参与过特殊儿童的相关服务活动。可见大多学生没有接受过随班就读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学习与训练,缺乏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基本素养。

四、讨论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总体特点。研究发现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基本持中性态度,这与Ankedeboer等人2010年对国外有关普通教师融合教育态度调查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中性态度是一种介于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之间的社会态度,是个体对某一事物不愿作肯定或否定态度表现时的一种心理反映。其产生从归因理论来讲可能基于受被试思想文化水平、分析能力等影响有时得出不够准确的认识。当个体自主地意识到这一心理矛盾时常会以中性态度来对待所感知的事物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10]。客观来讲,多数学前教育本科生由于专业学习过程中缺乏对随班就读理论知识或实践活动的了解,平时较少接触特殊儿童,所以对随班就读易形成中性态度。中性态度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其发展终究要向态度的两极即积极态度消极态度过渡,当个体对所认识的事物形成明显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时,中性态度会自然过渡成为积极态度或消极态度。因此,引导学前教育本科生了解特殊儿童群体,学习随班就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关心残疾人学习与发展,则有助于促进其对随班就读形成积极的态度体验。

(二)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整体认识的现状特点。研究发现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整体认识态度不佳,对随班就读的政策、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等均缺乏深入了解,这与张倩,孙立双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11][12]。从不同群体的回答来看,大一学生相比其他年级学生其对随班就读的认知态度水平较高,男生对随班就读的整体认识态度水平也高于女生,这可能与调查对象在性别、年级上差异较大有关。造成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认识态度水平低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一,调查对象主要为职前教育的师范生,其专业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到幼儿园课堂教学实际,难以深入了解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具体状况;其二,当前大多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学习和生活处于“随班就座”和“随班混读”困境,多数普通教师缺乏随班就读素养,很难针对特殊儿童其教育需要提供相关服务,对随班就读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师范生对随班就读的认识。

(三)学前教育本科生对特殊幼儿接纳态度的现状特点。研究发现尽管多数调查对象对随班就读缺乏深入了解,但其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稍显乐观。大多学前教育本科生认可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以及普通儿童学业和社会性发展的作用,这与张倩、李秀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11][13]。但是本研究调查发现相较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而言,大一的学生更愿意接纳与教育特殊儿童,这可能与大一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践比较好奇,对特殊儿童的异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有关。而其他年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水平相应降低,这可能因为其对随班就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有一定了解,对自己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

(四)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素养认知态度的现状特点。研究发现大多学前教育本科生虽认识到随班就读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但其从事随班就读工作所需的基本素养却十分欠缺。随班就读素养缺乏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学前教育本科生参与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根据调查所知大多学前教育本科生主要通过网络媒体、新闻宣传等渠道了解特殊儿童,很少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特殊儿童。即使部分学生参加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践活动,但其参加活动的次数少、时间较短,难以真正全面地认识特殊儿童,其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多停留在同情、怜悯的情感上,尚未认识到主动掌握随班就读素养的必要性。二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相比缺失。尽管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法律法规中先后提出普通师范院校应开设特殊教育相关课程,增加特殊教育相关内容,但根据调查发现仅有13.9%的师范院校开设或曾经开设特殊教育课程[14],可见普通师范院校对落实特殊教育政策法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学习随班就读素养的渠道有限,进而影响其对随班就读素养的认识。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学前教育本科生对随班就读基本持中性态度,对随班就读整体认识略显消极;男生对随班就读的认知态度水平相对高于女生,大一学生对随班就读的认知态度相对优于其他年级学生;学前教育本科生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较为乐观,但从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基本素养比较欠缺。

(二)研究启示。

1.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我国随班就读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学龄特殊儿童安置的主要形式,然而特殊儿童早期随班就读发展却相对滞后。以四川省为例,全省一万余所幼儿园中无一所附设有残疾幼儿班,122所特殊学校中附设有幼教班的不足10所,就读的幼儿500人左右,占全省学前残疾幼儿总数的0.5%[15],可见加快推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突显十分迫切。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法规条例等,建立健全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专业支撑体系,优先采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引导普通幼儿园有效整合资源,为特殊儿童提供半日制、亲子同训等多形式的早期教育服务,切实保障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权。同时,关注与引导幼儿教师提升融合教育素养,借鉴与学习西方国家普通教师资格认定的经验,建议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中,并作为幼儿教师选拔与招聘的重要标准,同时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实践中根据需要融入特殊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多途径来引导幼儿教师主动接触与了解特殊儿童,学习与掌握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针对特殊儿童需要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助推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2.师范院校应开设特殊教育相关课程,促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国内外大多研究均证实师范生系统学习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正确认识随班就读,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态度来推动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法律法规中均先后强调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因此,建议师范院校应根据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相关要求,积极开设特殊教育相关课程,引导师范生正确认识随班就读。具体来说,可以开设随班就读理论知识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采用案例分析或专题讲座等多形式引导师范生掌握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也可以通过活动课程等提供随班就读见习机会,让师范生直观感知特殊儿童学习与生活。另外,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等专业的教师和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加强沟通交流、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主动了解融合教育相关信息,在其课程教学中广泛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思考在普通教育环境下如何支持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理解与明确其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践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16]。

3.师范生应积极参与相关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技能。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师范生容易遭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并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来构建更加成熟的教育信念和能力。因此,师范生应主动通过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近距离地接触特殊儿童,逐渐掌握特殊儿童教育所需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特殊儿童教育是涉及家庭、学校、社区等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育者在诊断评估、教育训练、人际交往、沟通合作等方面均具备相应素养[17]。师范生应通过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志愿服务、集体活动等,从实践中学习与形成相应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1]黄志成.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J].中国特殊教育,2004(5):16-19.

[2]邓猛.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关于全纳教育本土化理论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3(8):3-9.

[3]Ankede Boer.Regularprimary school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Journalof InclusiveEducation,2010(1):1-23.

[4]刘春玲.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3):34-36.

[5]曾雅茹.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教学策略与所需支持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3-7.

[6]马红英.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1):60-63.

[7]雷江华.学前融合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

[8]任平.近二十年国内学前融合教育研究进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5):128-133.

[9]陈立.职业认同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2):25-30.

[10]穆宪.试论中性态度[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7(1):37-39.

[11]张倩.本科师范生对特殊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4(7):72-77.

[12]孙立双.本科师范生融合教育观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96.

[13]李秀.在校师范大学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5):128-132.

[14]汪海萍.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13-17.

[15]陈立.四川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5):121-123.

[16]周春燕.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融合教育素养的培养:困境与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7(2):55-59.

[17]陈立.高校特教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5):71-74.

[责任编辑 杨贺]

Abstract:General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on are argued as playing a considerable role in implementing inclusive education.This study,by testing 320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from two colleges in Sichuan Province with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aims to explore student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 hold neutral attitudes towards the inclus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regular kindergarten and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as a whole.Themal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inclusion is superior to the female students’.The freshmen’cogni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students in other grades.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hol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adop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and lack of inclusive educational qualities.

Key words: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preschool educators;attitudes

Research on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Based on Two Colleges in Sichuan Province

Chen Hong1Chen Li2

(1.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of Peng Zhou City,Chendu,Sichuan 611930;2.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Sichuan 635000)

G760

A

2095-0438(2017)10-0140-05

2017-6-15

陈红(1995-),女,四川彭州人,四川省彭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学前融合教育。

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课题“四川省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2SA223);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课题“四川省学前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研究”(CECER-2016-B18);奕阳教育研究院2016年课题“西部地区学前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与培养机制研究”(SEI-QXZ-2016-24);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课题“特殊需要幼儿早教人才融合教育素养培养模式研究”(SCLS16-022)。

猜你喜欢
随班本科生师范生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