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以某师范院校学生为例

2017-10-17 08:14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源志愿显著性

刘 丝 王 萍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2.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以某师范院校学生为例

刘 丝1王 萍2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2.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是对本专业的一种心理感知,积极的专业认同能帮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获得身份认同。文章利用改编的特殊教育专业认同问卷对某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总体不高,处于中等水平;专业认同在性别与生源地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与志愿上差异显著。其中,大二年级专业认同最高,大四年级专业认同最低;第二志愿及以后录取学生专业认同最高,调剂录取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最低。

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认同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对所学习专业的一种心理感知,既体现在对专业的身份的认可,对以后自己从事该专业相关职业的满意度,又体现在行为上努力学习,积极思考,认可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并朝着专业相关的职业目标努力前行[1][2][3]。我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提出要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4]。这就需要培养更高素质、专业化并乐于从事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摇篮,但部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或深造时转向其他行业,造成特教人才流失,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不喜欢也不认同,造成其不愿意从事特教工作或继续特教学习[5]。由此可知,专业认同的高低影响着专业学习的好坏、今后职业选择的去留,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探究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研究选取某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大一至大四年级所有学生,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196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6.4%。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88份,回收问卷中有效率为99.5%。具体被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具体情况

(二)调查工具。改编《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问卷》[6],共32道问题,其中常规问题4道,专业认同问题28题,涉及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2个维度。1—14题为专业身份认同,主要包括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是否接纳自己在本专业学习以及是否有学习本专业的兴趣等问题;15—28题为专业培养认同,主要指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思路等的认同程度等问题。经有关专家和教师评判,问卷的效度较好。经Alpha信度检验,整体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6,说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问卷采用5点计分方式。总分或各维度总分越高表示认同程度越高,专业身份认同与专业培养认同最高分数为70分,专业认同总分为140分。

(三)数据处理。调查结果采用spss.21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该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得分情况(N=188)

由此看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在专业身份认同维度和在专业培养认同维度上均处于中等水平,但内部差异大。

(二)专业认同平均水平年级间比较。该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不同年级间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得分如表3所示:

表3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年级间比较

在各项得分中大四最低,大二最高,大三与大一除身份认同外分数差距不大。经F检验可知,专业认同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培养认同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后发现,培养认同中大四与大二具有极显著性意义,大三与大二具有显著性差异,大二与大一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专业认同中,大四与大二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三)专业认同平均水平性别间比较。该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不同性别在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上的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性别间比较

在专业认同和各维度上女生分数均高于男生。经t检验可知,不同性别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四)专业认同平均水平生城乡源地间比较。该校特殊教育专业来自不同生源地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的比较如表5所示:

表5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生源地比较

城市学生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分数均高于农村学生。经由t检验可知,生源地在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五)专业认同平均水平不同志愿间比较。该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不同录取志愿下的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的比较如表6所示:

表6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不同志愿间比较

第二志愿及以后录取的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得分最高,调剂录取的学生在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得分最低。经由F检验可知,身份认同与专业认同各具有统计学上显著性意义。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上,第二志愿及以后与调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身份认同与专业认同上,第一志愿学生与调剂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一)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显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这与现有研究结论一致[5]。教师相对部分职业来说工资较少且很难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所以大学生在确定人生理想时很少会定位于教师职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因为缺少对本专业的必要了解,如对核心课程、培养目标的了解,致使学生对本专业存在误区,对专业兴趣不大,不愿阅读相关知识,不愿请教老师。课程设置方面与自己期待存在差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认同感低,有换专业的想法。此外,特殊教育在学生培养方面与普通学校存在差异,受班级规模限制,特殊教育教师从教到退休也难以超过百余名学生,与传统上桃李满天下的观念出入甚大,从而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满足感低。

(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人口学变量分析。

1.年级的影响。在不同年级上认同差异显著,大二年级专业认同最高,大四年级专业认同最低,大一与大三年级专业认同差距较小。大一新生刚入学接触的多为公共基础课程与通识课程,几乎没有涉及跟专业有关的课程,对专业缺乏了解,致使认同较低;大二开始涉及专业课的学习并开始见习,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同度;大三时几乎全为专业课,且因大四没有课程,使得大三学生接触到本专业所有课程,课程的设置可能会与期待出现偏差,从而降低认同;大四时学生进入实习与论文书写阶段,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实际操作能力的有限,教学经验的不足,可能使学生受挫,降低专业的认同。

2.性别的影响。在调查的188人中,男生为20人,女生为168人,这十分符合师范类专业的性别差异状况。女生的专业认同水平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7]。

传统观念中,男性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女性则为家庭的附属,因而男生很少报考特殊学校、小学与幼儿园相关专业,即使大学专业是这些毕业后也多不愿从事相关职业。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植特殊教育,相关政策向特殊教育相关领域倾斜,就业机会大大增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迭,男女地位平等化。正因这种现状,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男生增加,因此男生对特殊教育认同感与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特殊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基于师范类专业的男女性别比例特点,男生少于女生。本文献中所涉及的男女被试数目偏差大,也有可能是造成差异不显著的原因。

3.生源地的影响。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的专业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本研究中,虽大部分学生的生源地为农村,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仅户口在农村,而剩下的学生基本住在乡镇,很少有学生住在农村中。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在经济水平、文化氛围等方面差异不大。因此生源地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影响不显著。

4.志愿的影响。不同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认同差异显著,第二志愿及以后录取学生专业认同最高,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其次,调剂录取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最低。近年来国家扶持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该专业录取量逐年递增,但调剂进入本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调剂到本专业的学生属于非自愿报考,他们大多心目中有自己心仪的专业,但因分数或报考失误等原因没能录取,所以对特殊教育专业或多或少带有抵触心理且多数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了解甚微。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多为自愿报考,自己对特殊教育专业也有自己的认识了解,对本专业有较高的期待,但可能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现状等会与自身的了解存在偏差,所以身份认同、培养认同不是最高。第二志愿及以后录取的学生也多对特殊教育专业有所了解和兴趣,虽与报考的第一志愿相比不是最佳选择却也有学习的意愿,随着学习的深入,了解的增多,对特殊教育专业兴趣加深,故认同感为最高。

五、结论

(一)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

(二)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方面,专业认同在性别与生源地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与志愿上差异显著。其中,大二年级专业认同最高,大四年级专业认同最低;第二志愿及以后录取学生专业认同最高,调剂录取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最低。

[1]魏淑华.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5(3):16-18.

[2]袁朝阳.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124-126.

[3]王项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

[4]特教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EB/OL].http://www.tejiaowang.com/2016/zx_1207/16334.html:2016-12-07.

[5]官春兰,王雁,张丽敏.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两所部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4):22-29.

[6]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7]徐帅,赵斌.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3(2):83-87.

[责任编辑 杨贺]

Abstract:Special normal education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of the professional,and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active can help students actively engaged in learning,gets its identity.This study based on speci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for a certain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of normal colleges,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peci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tudents generally are not high degre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in themedium level.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s of gender and biological origin,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s and volunteers.Among them,the sophomore has the highest identity and the lowest in the senior year.The highest degree of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was the 2nd volunteer and the later admitted students.The lowest degree of professional acceptancewas the involuntarily students.

Key words:special education;students of normal university;professional identity

Research o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A Case Study for Students in X University

Liu Si1Wang Ping2
(1.School of Education i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nxi710062;2.Ba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aoding,Hebei071051)

G760

A

2095-0438(2017)10-0157-04

2017-04-05

刘丝(1992-),女,河北保定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生源志愿显著性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我志愿……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