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前预习,养成良好习惯

2017-10-18 00:16周丽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预习学习习惯自主学习

周丽

摘 要: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提升课堂学习的起点,定位出课堂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预习质量,要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植入学生的脑海中。

关键词:预习;学习习惯;自主学习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初步接触将要探索的知识,并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接轨,从而发现问题。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是求助他人可以弄明白的内容,学生在课前就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如果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带着这些走进课堂,让这些问题成为合作探究的焦点,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样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花在刀刃上,学习效率将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通过预习环节感知到预习给课堂学习带来的帮助,从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明确预习的作用,在认知上强化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并带着自己的思考和问题走进数学课堂,这样的学习是有准备的,有目标的,学习自然能夠对症下药。《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预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预习为起点来展开,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作用,从而强化预习工作。

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正面案例作为示范,将学生预习过程中比较好的想法和问题等展示出来,并以此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样给学生传递出一个信号:自己的课前预习会对课堂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挖掘比较深的情况以及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表扬,让预习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受到鼓励,同时给其他学生以启示。比如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有学生在预习中已经找出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找到了两者互相转化的方法,学生还指出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计时方式并不科学,因为没有加上修饰性的词语,可能在特定情况下会导致别人的误会。教学时笔者展示了学生的预习成果,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情况比较差的预习作业,引导其他学生做出评价,给学生提一些建议,让学生端正预习态度,在今后的预习中能够逐步提高预习质量。为此,我们可以花费一些课堂时间,定格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预习情况带来的课堂影响,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认识。

二、经历预习的过程,在行为上强化预习

预习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学生的预习工作不是让其简单地去看一下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参与到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去,让学生经历科学的预习过程,进一步明确在预习中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这样从行为上强化预习,可以让学生的预习工作更充分,从而为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打下基础。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预习作业,观察近10年的年历表,看看有什么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为了推动学生深入地观察,笔者在学生记录发现的地方留了几条横线。在反馈学生预习情况时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发现了“一年有十二个月”,其中一部分学生观察到这些年历有细微的差别,他们发现其中有一些年份的二月有28天,有的有29天,甚至还有学生结合这些年历发现有29天的二月较少,每隔三年会出现一次。在这样的预习背景之下,笔者在学生交流时着重引导他们研究年历中的二月,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年份的年历卡。因为预习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课堂切入点,所以学生很快抓住了重点,从二月天数的异同认识了平年和闰年,从一年的十二个月天数的不同,认识了大月和小月。

应该说学生的课前预习对于他们的课堂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他们的预习工作能如此到位,与教师的精心预设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而且给学生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并通过留足空白的方式促进学生去发现更多的现象,让学生具备学习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的预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指导,需要有效的干预,从而帮助他们获取有价值的发现,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掌握预习重点做好帮扶工作。

三、展现预习的成果,在效果上驱动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自主学习的经验,找到自主探究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之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以预习情况为起点展开深层次的数学探究,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现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中,笔者在课前提供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先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来展开研究。在课堂学习中,笔者首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交流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发现,并将交流的成果记录下来,以便在接下来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展示。通过这个交流展示过程,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展示交流的时候,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条理化,让他们将自己发现某个特征的过程详细化,通过几组学生的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基本被揭示了出来。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分顶点、角、边来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特征的异同,促使学生认识到正方形具备长方形的一切特征,进而得出了“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的结论。

在这个案例中,课堂学习完全是以课前的预习为依据的,首先是学生将自己预习的情况在小组中做一个交流,汇聚成果,然后在大家认同的基础上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小组的发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门别类地整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对这两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就足够清晰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积累了预习的经验,体验到预习的作用,加深了对预习的认识,这为他们自我加压,强化数学预习打好了基础。

四、反思预习的得失,在策略上认同预习

预习是偏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可以在反思时将预习情况包含进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预习,审视预习的作用,重新评估预习的情况,这样可以为之后更好地预习积累经验,而且这样的思考会让学生对预习有更深刻的体验,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包括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高等知识。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展示了一些自己画的三角形的高,这些三角形无一例外,底边都是水平的,所以学生在画高的时候都是从上面的顶点出发,画一条与底边垂直的线段。此后,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底边不在水平位置的三角形,让学生来画三角形的高。很多学生还是从顶点画一条竖着的线段(与水平位置垂直),由此笔者组织了学生的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最终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统一了认识: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一条垂直的线段。当三角形的底边不在水平位置时,高的方向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把握了三角形的高的本质。在全课总结的时候,不少学生对这个环节印象深刻,他们认为在预习的过程中过于马虎了,导致只从形象上简单地感知了高的意义,而没有把握住其本质。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他们要更加重视预习工作,要认真细致,多思考,多推敲,以此提升预习的质量。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不少学生的预习还不够深刻,所以对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码,不断强化,从而让学生对预习产生深层次的认同。

总之,预习不仅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技能。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感知到预习的作用,培养好学生的预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预习学习习惯自主学习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