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经验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析

2017-10-18 00:19庄小梅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庄小梅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目标“四基”的目标之一,其积累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基于学生活动经验培养的视角,准确把握其价值取向,分析制约学生活动经验获取的因素,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策略

从“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可见,培养学生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学生活动经验培养的视角,准确把握其价值取向,分析制约学生活动经验获取的因素,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发展与提升。

一、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价值取向

1. 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体验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基于活动经验视角的数学教学将重视学生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真切体验,并且不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活动经验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将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作为根本追求。

2. 开拓数学教学路径

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注重讲授法,课堂教学路径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基于活动经验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拓展数学教学路径,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拓展教学路径,强化学生过程学习体验,使课堂充满活力。

3. 丰富数学教学理论

教无定法,但是教必有法。基于活动经验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将是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尝试,是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因此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将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在活动实践中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转型。

二、制约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因素

1. 主观因素

学生主观存在的因素是制约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小学生既有的数学学习积累、数学学习情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这需要教师依据学情不断优化数学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 客观因素

从客观来看,教师与环境对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影响深远。教师层面,包括数学教学理念、教材解读能力、教学技能与综合素养等;环境层面,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氛围与班级氛围等,这些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

三、基于活动经验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 借助既有经验,创设活动情境

小学生虽然学习经历不够丰富,但是接受信息的能力比较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借助小学生既有生活经验与既有知识经验,创设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利用既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迁移,或者在复习旧知中向新知识迁移,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活动经验。

例如“认识人民币”一节,由于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缺乏人民币知识积累,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数学活动情境: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活动)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是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

在教学中,由于借助生活中的现象调动学生生活积累,使学生从生活化场景中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常见用途,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为课堂学习与探究做了较好的铺垫,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2. 突出活动主体,强化活动体验

活动经验不能从外界强加于学生,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获得。因此基于活动经验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一活动主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操作,在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活动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经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例如“图形的运动(一)”一章的第一课,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布置学生剪一剪对称图形,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组织学生汇报展示,进一步优化剪法。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需要画“蝴蝶”的一半?最后再让学生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这个活动通过“剪一剪”操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轴對称图形的认识,再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准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 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生活经验

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深化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而且能够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突破数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生活经验。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的认识,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

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生活中的现象,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试着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上述现象的例子,并用“三角形的特性”有关知识进行说明;再列举生活中运用这一特性解决问题的实例,例如给晃动的椅子钉上一根横木。

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实践能力,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了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并利用这一特性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丰富了学生活动经验。

4. 发挥媒体优势,优化活动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也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机遇。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发挥现代媒体图文并茂、影音兼具的优势,为学生搭建虚拟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活动内涵,使学生能够借助现代媒体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魅力。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节,本节的学习目标之一是认识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等。这部分由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笔者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将圆柱动态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三维图,并进行思考:①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立体圆柱还原为平面图,并且将之绘画还原出来,标出各部分名称,从而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优化学生活动的内涵,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

5. 推动反思总结,提升活动经验

学习反思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不少数学教师忽视反思与总结设计,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弱化,不利于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推动数学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并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使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学习思维,提升学生活动经验,帮助学生自觉地梳理知识、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习得活动经验等。例如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一章,这一章内容是小学阶段统计图知识的收篇,对于小学生统计图知识的系统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学习完这章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①小学阶段我们接触了三种统计图,它们分别是什么?

②回忆三种统计图的概念,并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③根据三种统计图的应用优势,结合实際生活,列举出一个应用场景,体现三种统计图的优势。

本环节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总结与反思,较好地提升了学生活动经验。

总之,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学生活动经验视角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丰富学生活动体验,使学生亲历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从而为小学生终身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