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7-10-21 02:13温富文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温富文

摘 要:数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工具性和发展性决定了数学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重要学科,而小学阶段作为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的关键时期。但是,小学生贪玩、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特点也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也不容小觑,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众多教育界同仁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小学数学的核心是不断创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真正被问题牢牢吸引,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会被彻底激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被充分挖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有趣、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将同一类型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概念,之后再反作用于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化,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意义的同时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活跃度,相信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知识、锻炼思维,也能从心底真正接受数学,喜欢数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阶段,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动性都较差,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长此以往不但教学效果差,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而适时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但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数学科目的兴趣日渐浓厚,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2.扫清教学障碍,培养思维方式。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统称为教学障碍,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障碍,而数学教学中的障碍大致分为两类——计算型障碍和推理型障碍。产生的原因除了小学生年纪小、自制力差而导致严重偏科、对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以外,就是教师缺乏利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认知意识。所以教师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和同理心,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创设问题情境,使其具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入新鲜血液,紧跟时代步伐。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必然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和社会对于教师队伍的期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教师,身上肩负着为国家人才库的建设打稳地基的责任,所以更新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改变思维方式,促进教师以终身学习为目标,提高教师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1.利用精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小学生很容易被引入故事氛围浓厚的情境当中。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倍数大小”时,可以讲述这样的故事:森林每年要开大会表彰年度优秀动物,今年评选出的动物分别是大象、小猪、松鼠和蚂蚁,奖品是一个大西瓜。西瓜并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据体型合理分配给它们。先把西瓜切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分给大象,再把剩下的一半再一分为二,分给小猪,最后再把剩下的一小半平均分给松鼠和蚂蚁,请问这四种动物谁分到的西瓜最多谁分到的最少?最多的和最少的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什么?饮用这个小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倍数关系,也为之后的分数关系做了铺垫。

2.利用有趣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是伴随儿童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并把数学思维带入到实际生活。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將学生按组编排,让他们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并要求他们把金钱面额应用进场景中。场景可以是父母带着孩子去文具店买钢笔、直尺、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也可以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去菜市场买菜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等,总之,让学生扮演家长、营业员等进行商品的买卖,掌握课本知识,加深对铅笔面额的认知和加减运算,体验数学带来的趣味和快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游戏形式,认真思考游戏的可行性、趣味性、参与性,尽可能多创设一些既充满趣味又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同时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3.利用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性要求学生的双眼、双手与大脑三者之间的密切协作,有助于小学生把动作转化为内部语言。在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其主动思考。比如,在教学“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形状的对称、平移和相似”时,可让学生课前用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学生通过折叠和对比,会发现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差别,教师基于此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总结规律,学生就能掌三角形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也为将来的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真实生活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的理解数学,但是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很多时候很难把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为学生建立熟悉感和亲切感。比如,在教学“平面形状和立体形状”时,可以让学生把家中相关形状的物品都找出来,大到房间的空间,小到一颗小小的药片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认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参照物。再比如,在教学“时间、距离与速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马上过年了,爸爸妈妈要带着小花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同等距离下,坐飞机需要2个小时,坐火车用了20小时,小花爸爸自己开车需要8小时,那么飞机、火车和小汽车的速度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既掌握了三种出行方式的基本数量关系,也了解到生活中出行方式的优缺点等。

参考文献

[1]袁丽.问题情境不必强求生活化[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0(29):24-25.

[2]李斌.创设有效情境,拨动思维心弦[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1(12):45-46.

[3]任万仓.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36):154.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