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之上
——评黄丹的画

2017-10-24 09:14
画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黄桷布面烟囱

焦 萌

尘埃之上
——评黄丹的画

焦 萌

曾经,四川美术学院就坐落在重庆黄桷坪,那里有两根大烟囱每天都冒着烟,可以说电厂的烟囱就是黄桷坪的地标性建筑。在那里,无数的川美艺术家用画笔为电厂记录。但是两年前,位于黄桷坪的九龙电厂正式关停,烟囱也将被拆除。

艺术家黄丹在重庆生活了很多年,电厂的烟囱就存储在他的记忆里,打小就看到那个高耸入天的东西每天冒着烟,每当经过它就在那里,这是黄丹生活当中的一个场景。当有一天,它不再冒烟,甚至连那个大烟囱都没有了,那个承载了记忆场景的物消失了,只留下了记忆。或许在许多人看来,这个大烟囱只是一个环境污染源,但是它的消失却让他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因为对他来说,烟囱是一个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云卷秋壑》 黄丹 布面油画 90cm×110cm 2017年

于是艺术家拿起相机,走进萧条的电厂,用快门记录下即将消逝的老厂房。我们可以看到“老厂记忆”系列作品色调灰暗,那仿佛就是记忆中模糊的景象。画面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尤其是在《老厂记忆-3》和《老厂记忆-4》中,前景几乎占满画面,观者仿佛走进了老厂,被败落的场景包围,却看不到更远处。黄丹在这里有意识地压低了视角,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在拍摄素材的时候,他就刻意选取了人们通常不会注意到的角度,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对画面的经营已成竹在胸。艺术之为艺术,不是为了去迎合大众,而是为了更大限度上地传递自我。这种试图打破人们常规的观看习惯和视觉禁忌的构图给画面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张力。兼工带写的技法,偏向德国表现主义的手法,融合了自己多年的记忆情感。

老厂是记忆的承载,也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思考。灰色的画面仿佛被烟囱排出的浓烟笼罩,我们在享受电力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污染着环境,作品同时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后工业给当代人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思考。

艺术家近期的创作大致有两个脉络,除了偏具象的“老厂记忆”系列,还有偏表现的“幻象”系列。在“幻象”系列的作品中,有时候甚至没有出现具体的形象,如《境象》和《仙境》两组作品。在创作上,他借鉴古人寄情于山水的表达方式,将深藏于心的人文主义温情,和对当代人精神状态的体验寄托于画面。在技法上,他将国画中如披麻皴、枯笔、撞色、晕染等独具笔墨特色的技法引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取向和艺术语言的非他性与超常性。

那些若隐若现且带有激扬洒脱表现风格的笔触,以及那些似梦似幻、彼此疏离而又相互依附着的不可名状且超越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解释范畴的美的物象,如眼睛、桃花、蓬松的白云以及烟雾缭绕的汽状物、奔驰的汽车等,触及了生命或者是有关生活最终的不可知性,使日常性在图像上显得陌生化,仿佛进入了如梦一般神秘的自我意义的图像视觉中。

画面中既真实又恍惚的感觉,恰如其分地隐喻了我们在当代文化中的一种状态,体现了对于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反思和质疑,在迷离中呈现出丰富的诗意和对现实的批判性。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和自己当下的生活发生关系。时光流逝,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家园却正在悄然消失,变得流离失所。内心那块洁白无瑕的自留地也在市场的风向标下蒙上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尘埃。经历过悲欢离合的他完成了一种质的蜕变,从大男孩到男人的蜕变,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对于艺术永远纯净的心。

两个系列的作品看上去风格差异较大,但是对艺术家本人来说,它们的并行推进相辅相成。他说长时间画具象的久了会觉得比较紧,就会想要画一些比较松的东西,游走于二者之间寻找着某种平衡。接下来,黄丹依旧会延续这两个系列的创作,推出一些更加成熟的作品,平衡自如地游走于二者之间。

上·《老厂记忆-4》 黄丹 布面油画 110cm×90cm 2015年

中·《老厂记忆-2》 黄丹 布面油画 150cm×120cm 2014年

下· 《朝圣之地》 黄丹 布面油画 150cm×120cm 2017年

猜你喜欢
黄桷布面烟囱
看不见的“烟囱”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詹克兢布面油画
情系黄桷兰
情系黄桷兰
最熟悉的陌生者
张方白艺术作品
94岁“黄桷兰婆婆”收到百元假钞直接烧掉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