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三种思维能力

2017-10-25 01:24徐强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徐强

摘 要:形成缜密、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学科教学,尤其是高考科目的教学不能只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做文章,还要在启迪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思维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三种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课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理性思维的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学科教学不能只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方面做文章,还要在启迪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

广州市南武中学从2013年9月开始进行思维课堂教学改革,先在个别班级试验,再逐步扩大规模,最后在全校推广。概括来说,思维课堂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课堂,其价值追求是: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探究形式,引导学生表达交流,组织相互点评质疑,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基于几年来学校思维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积累,提出这样的主张:思维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三种思维能力。

一、思维课堂应着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人类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理性的认识,是间接、概括、抽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还要用到概括、抽象、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以概念和命题为主要内容的演绎体系,数学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等都广泛地使用了逻辑推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逻辑思维的训练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来说,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然较强,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不仅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的学习与逻辑思维的训练密不可分,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也会广泛地运用逻辑思维方法。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Ⅱ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是基本的教学目标,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应该止步于此,而是要继续进行一些更有深度的课堂探究活动。比如,引导学生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并寻找两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大说明了什么;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国际地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德两国经济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显而易见,以上这些更有深度的课堂探究活动运用了比较、概括、抽象、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更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思维课堂应着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反省的思维,它用于分析各种论争,识别各种谬误和偏见,根据证据得出结论,并且做出明确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知识、问题或现象的质疑与否定,而非认同。当然,这种质疑与否定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而不是无依据的推测或判断。

传统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现代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我们所推进的思维课堂,其价值取向不仅仅是传统权威(主要是固有知识)的确立,还强调对传统权威的质疑甚至否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思维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堂训练三个部分,其核心是由分组讨论、代表展示、相互点评与质疑等环节组成的课内探究。课内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点评和质疑,这种相互点评和质疑肯定会使学生与学生甚至学生与教师发生思维的相互碰撞。这种强调思维碰撞的课内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形成新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相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一种大的进步,但更有价值的启发诱导并非来自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来自在问题情景中发现或在交流碰撞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恰恰是最宝贵的课堂上新生成的教学资源。因此,在点评和质疑的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发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成果的展示、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反馈,反馈一定要落实到学生身上,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对展示者的成果、点评者的思维、教师的点拨形成反馈。教师还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和在表达交流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也不要直接否定,而要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供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或探索。

三、思维课堂应着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和形成联系的过程,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思维主体而言的,凡是那些新颖、独到的思维见解都可以视之为创造性思维。正常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广义的创造性思维。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实验科学,物理知识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非常密切,许多公式、原理、定律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具体的例子。高中阶段,学生要想真正弄懂抽象的物理概念,必须进行大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且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收集必要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和判断,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为了顺利推进学校的思维课堂教学改革,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有选择性地组织教师开展示范课、研讨课、过关课、优质课等思维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作为策划者和推动者之一,笔者有时也会去听一些理科的思维课堂研讨课,印象最深的是化学教师的课。笔者以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亢奋的思维状态,更容易迸发思维的火花,因而更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当然,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善于把学生的思考引到探索化学知识本质的轨道上,提出明确的要求或任务,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在课堂探究时应该给予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或比较实验方案的优缺点,然后派出代表在课堂上演示,演示后还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质疑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核心素養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张萍.论逻辑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J].学术交流,2016(3).

[3]陈振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之争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9).

[4]洪淑媛.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周明星.创造教育与挫折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6]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