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存在的不足与对策研究

2017-10-30 05:27陈明珠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高职院校

陈明珠

[摘 要]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开展以来,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网络思政;高职院校;情感投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3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网络思政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虽然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在摸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网络思政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只有对网络思政进行深入探索,对存在问题各个击破,突破发展瓶颈,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主阵地的作用。

1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存在的不足

1.1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不足

高职院校现有的网络思政的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生工作部、团委的政工人员、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思政不够重视。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观念比较保守,对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存在消极心态。二是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欠缺。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网络技术还不是很熟悉。三是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学生日常教育虽然都进行了线上操作尝试,但两者没有有机联系和配合,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

1.2 网络思政受众的不足

网络思政的受众主要是学生,学生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网络思政的认识不足。学生简单把网络思政理解为网上作业、网上评教、在线听课和在线投票等一些网上教育教学的普通实现形式。二是学生对网络思政的认可度较低。目前,由于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平台还未完善,平台上的资源还不够丰富,载体还不够新颖。主题网站也缺乏视觉冲击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对学生来说,没有很好的吸引力。三是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监督。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一些有害资源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1.3 网络思政机制体制的不足

网络思政机制、体制方面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不明确。目前,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似乎就只是学工、团委和思政部的事情,缺乏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环境育人的顶层设计。二是制度不健全。在网络思政实施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虽然也制定了网络思政的实施办法或者方案,但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舆情监督机制。这使得网络思政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同时对于突发的网络舆情和学生的网络行为也缺乏有效控制,经常出现处理的滞后性。

2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的对策

2.1 加大对网络思政的宣传和推广

学校要通过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政的宣传和推广。第一,学校通过网站、报刊、校园广播、横幅和宣传推广活动等对网络思政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推广氛围;第二,学校通过辅导员、思政课专职教师以主题班会、专题课的形式对网络思政进行宣传;第三,学校首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干部,学生干部要带头使用,进而让更多学生尝试使用网络思政。这样层层渗透,让学生对网络思政的使用变为自觉的习惯行为。

2.2 着力打造网络思政的教育教学平台

学校要架构起科学完善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需要从3个方面发力。一是以学生实际需要为立足点,合理设计平台模块。学校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时事政治、热点解析、专业学习、心理咨询、学术科研、学生活动、班级建设和就业指导等模块,融入包括思政课学习与课外拓展功能在内的学习教育平台。二是以打造精品载体为突破口,提高平台的吸引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4G、WiFi的普及,已经改变了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更多地呈现在微博、微信和手机APP的使用上。学校要有效利用这些即时的信息手段打造全新的、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思政载体。三是以全覆盖为目标,占领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构建起以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主,涉及学生生活、学习、实践和就业等多方面,服务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全过程、全方位的网络思政平台。

2.3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约束

网络思政必须在全环境育人的指导思想下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校进行顶层设计。一是建立网络思政的工作管理机制。学校要建立起党政和教育两个体系,包括宣传、组织、学工、团委、信息和思政教学等职能的大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建立网络思政的双向考评机制。即学生参与网络思政教育教学表现的考核机制及教师在网络思政教育教学中评价机制,前者能有力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思政学习,后者能保障教师在网络思政中的工作态度、表现及成效;三是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控机制。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在思政教育中的中介作用,即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言论动态,及时发现、跟踪、控制网络负面舆论,营造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舆情的乐观氛围与良好态势。

2.4 不断提升网络思政队伍的素质

网络思政队伍是网络思政的主要实施者,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一是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思政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不断为思政教育教学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二是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网络思政工作者只有提高了政治理论素养,坚持理论自信,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三是提升网络信息素质。网络思政工作者要想在网络思政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网络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能在线上与学生进行沟通。

2.5 持续不断的情感投入

互联网具有即时性、透明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时空桥梁,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高校要让网络思政迸发出其独有的魅力和光彩,必须满足一个前提,那就是思政主体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情感。一是情感投入是实现网络思政目标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弘扬道德、塑造审美、完善人格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思政相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改变的是教育教学形式,而不改变育人的最终目的。育人工作不仅仅靠理论的传播、载体的更新,更需要用真挚的感情启迪人、打动人、激励人。二是情感投入是网络思政实施的必要条件。从网络思政的实践看,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问题交流平台,但个体诉求能否得到有效回应,或者个人困难能否及时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是否在平台上投入了情感。

互联网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但如何占领网络的主阵地,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守兰.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5.

[2]王璐,尹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理性自觉与实践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5(12).

[3]陈云玲.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4).

[4]周芳.新媒體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研究[J].管理观察,20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高职院校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路径创新思考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