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派武功的战略理念(一)

2017-11-02 02:12刘海超
少林与太极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性实则动静

文/刘海超

少林派武功的战略理念(一)

文/刘海超

一、动静虚实法旨要

身有动静,势有虚实。身移而势动,势动而力变。故前实而后虚;左实则右虚。无所不实,百骸备而不发,则全身无处不虚。

虚有动虚静虚之分,实有静实动实之说。敌来吾不知变,吾势之虚谓之静虚。吾往而敌势已变,则吾势之虚谓之动虚。敌来不出吾料,先敌而变,以静待动,谓之静实。敌变吾变,以变对变,变中克敌,谓之动实。有力者进而取之。力尽者缩而蓄之。虚实之变,尽在敌吾静动变化之中矣。

与人交手之际,将势摆定。吾势看似无力而势虚者,是因敌势无出而吾不知所变也。吾势有力而势实者,盖因敌势已现吾已知变矣。看似有力而势虚者,吾势已发敌势已变矣;却又有力而势实者,敌变吾变,吾势可制敌势矣。

打法以手为奇。进法以足为妙。势法以变为要。势变之法,其方有六,即:工、顺、勇、疾、狠、真也。工在巧妙,顺在自然,勇在果敢,疾在迅速,狠在有力,真在察必真,发必中,中则难逃也。

与人相交,不可妄动轻进;须袖身束肩,内提外随,手不离口,前虚后实,陈势蓄精养气而待敌,而后据敌之势,因势之变,视其远近,随其老嫩,前领后追足紧催,抖擞神威一身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明胆正,脚手相随。动静之态,飘忽不定。虚实之势,变化无常。见隙即进,攻则必取。势虚即变,守则必固。疾不抢敌隙之前,徐不滞敌隙之后。攻其必取者,攻其所不及备之地也。守其必固者,守其所不能攻之处也。

六字之法,贯于一身。运用之妙,融于一心。进退攻守,视情而定。动静虚实,随敌而变,则动静虚实之法明矣。势法既明,因利制权,必制人而不受制于人矣。

二、远近救活法旨要

欲与人战,必先察远近而后可进。远则失之于嫩,嫩则不及,使敌易逃。近则失之于老,老则过矣。过犹不及,己身难起。

嫩老皆为死势。死势者,便利已失,必输于人。若能反死为活,以害为利,犹可取胜。

若偶失于嫩,速将后手向前紧抢,后脚向前紧催,犹可救活矣。若偶失于老,上身进,可用里束筋法求活。下身起,可用里扑筋法医死;即横起不见横落,顺打不见顺起。意乍起,气已催,力已至,两手紧随身。心颤肘膝起,近身招法虽难变,直起直落人不知。

故曰:远用足和手,近用膝和肘,靠打要用膀胯头。

三、三性调养法旨要

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眼常察细节敏锐,耳常听微声机灵,心常究事理聪勇,此为三性调养之法。

三性之术之妙,妙在眼如闪电常巡视,耳觉异声常报应,心虑战势常警省。见微知著,遇异知变。省而有备,进退在我,而不致被假象所误也。

四、明三前

眼前、手前、脚前,谓之三前。欲与人战,须明三前。踩定中门待敌,敌势正者不上,敌势远者不上,外似安逸,内贯精神。

内要提,外要随。打要远,气要催。出手不露形,露形艺不精。退存己势如山岳,交敌好似火烧心。

目如闪电,手似流星,脚如狂飙,身似游龙。存身如猫,进身似虎,手捷似刁猴,脚敏如飞兔。追影逐形,来往纵横,使敌目不及瞬。万马军中亦不慌,打前顾后是妙方,驰骋纵横不停站,诈敌三方战一方。

故曰:动则明得失之计,静则察进退之理,形则设死生之机,斗则解有余不足。手到不如眼到,眼到不如心到,先到心贵明,后到身贵狠,能让一思进,不让一思存。

五、知六要

心要沉,胆要壮,眼要明,手要快,步要稳,法要变,此为六要也。

心沉者,贵明也。明敌我势法之变,知柔弱刚强之用,握进退攻守之机,行动静虚实之巧,施起落横顺之妙,成竹在胸,活局在臆,心自沉矣。

胆壮者,意正也。麋鹿兴于左而不瞬,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见厚利而目不瞬者,知后伏杀机,利不可图也。害骤临而不惊者,知敌我之变,害不可加于身也。故心明而胆壮,胆壮而机不失,进退攻守自可有法矣。

眼明者,目如闪电,一闪即知其意也。一察色、二察神、三察形、四察异同也。察色者,面红而怒,面青而狠,面苍而怯,面喜有谋也。察神者,目深邃则志意坚。目轻浮则心意乱,目明亮则脚手疾,目暗淡则内神伤也。察形者,手到肩先移,脚起胯先动,缩身肘必出,咬牙头欲碰,身横者在闪,身顺者欲击,身低着必进,身高者意退也。察异同者,察同象之虚实,明异象之表里,寻刚柔动静之隙,找有余不足之机也。

手快者,出手似放箭,回手似火烧。谋虑已定,只有拙速,从无慢巧。发则疾,疾则巧,疾则狠。快而敌不及谋,势不及换,力不及出,法不及变,必为我制矣。手欲快,身法必活。身法不活,快则飘,慢则僵。飘无力,僵难变,必为敌所乘矣。

步稳者,停如岳,跳如鹊,动如风,站如钉,轻如叶,重如铁,腰拧身顺以化来势,身顺手发以克强敌也。如欲步稳,腰法必活。腰法不活,步履踉跄,险象必生矣。故练拳不练腰,到老艺不高也。

法变者,虚实动静,柔弱刚强,攻守进退,起落横顺之变也。心明胆壮,眼亮手快,步稳足捷,据势面变,因利制权,扬己之长,克敌之短,岂有不胜乎?

六、移闪法旨要

移闪者,移步闪身也。移闪之法,运用之妙在于得人、得势、得地、得时、得法也。

得人者,彼强我弱。彼躁我安。彼欲速胜,我欲慢斗也。

得势者,彼势凶猛,横冲直撞,手脚极快,恍惚难以提防也。

得地者,敌处易进之地,我处易变之所也。

得时者,不失于早晚也。失于早,我形已露,敌知而有备,必变势而来,我势则虚,机己失矣。失于晚,敌势已到,猝不及变,己受敌害矣。

得法者,前不实则探,后不实则倒。不探不倒方见底盘稳也。足轻起,步稳落;轻如毛,稳如山,一移即到其地。一固己势,二绊敌足,方见步法活也。腰如万向节,一顺即到其位。化敌来力、不偏不倚。因敌来势、不即不离,方见腰法好也。步移手起,身顺手至,借敌来力,助敌之来,牵敌之势,送敌之去,方见手法巧也。眼观敌势,耳辨来风,心一动而百体从令。身手皆就其位,方见三性明也。

敌扑身而来,移步闪身;手辅之,足绊之,身顺之。步迎其风而移,身顺其势而闪。手助其来,足绊其往,身顺乘间而取。吾静敌动一逸一劳,一巧一拙,一胜一负,则移闪之功见矣。

(未完待续)

(编辑/吴泳)

猜你喜欢
三性实则动静
用作业打通课堂提质增效的“三性”路径——以《牛郎织女(一)》为例
初探雨林
事务主义:看似辛辛苦苦,实则一事无成
建筑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
微·视界
莫当“井中葫芦”——看似深入,实则漂浮
动静之间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
处理圆锥曲线问题要注意“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