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的研究

2017-11-07 11:50卢辉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语文教学

卢辉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订国学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国学经典教育的多样化、现代化;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国学经典。

关键词:国学经典;中职;语文教学;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8.3;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52-02

国学经典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对人们的精神濡养是潜移默化的。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中职语文课堂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就启示着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重新审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经典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各种措施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经典思想。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的作用

1.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文学修养

国学经典从古传承至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能够了解从古到今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貌背后的人文知识。学生无须登上高山,就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博大,无须来到大漠,就能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瀚苍茫。学生可以从《诗经》中了解到先秦时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体会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从唐诗中感受到盛唐的繁华,万千气象。读的作品多了,学生的知识面广了、眼界高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会获得较高的文学修养,这对他们的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2. 有助于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生认为古文与现实口语脱节,既难读又不好理解,心底就会对古文产生抗拒的情绪。而在语文课堂上,经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兴味索然。国学经典很大一部分都是古文,国学经典的诵读、学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古文,久而久之自然从内心对古文产生一种亲近感。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国学经典中很多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在中职教材第一册中有一篇李白的《将进酒》,其中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中所表现的愤激之情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但如果结合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行路难》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就不难理解作者当时有志难展的愤懑。学生的古文知识增加了,更容易在课堂上和教师形成互动,教学相长的氛围也就形成了。

3. 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

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做人、做事哲理,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其实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观。学生在学习经典的同时,会自觉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逐渐在心中形成“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以诚为本”的做人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策略

1. 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编订国学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

每册语文教材中通常会有一两个单元是诗歌或者古文单元,但是这么几篇课文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需要,势必需要补充其他国学经典的篇目,这个工作如果交给教师个人去做,容易造成混乱,缺乏系统性。因此,学校应按照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年级编订国学经典教材,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古文、小说等,所选内容应由浅入深,先从学生熟悉的诗文出发,循序渐进。例如,教师在选择《诗经》的篇目时,就应该首选像《关鸠》《蒹葭》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篇目。

2. 应注重国学经典教育的多样化、现代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同时,教师应把学习国学与文史知识和爱国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国学文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参与性。教师可利用空余时间,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例如,现在学生的作业量并不大,一节晚自习课基本上就能做好了,还有一节课基本就没有什么事了,教师可以利用晚自习的第二节课进行国学经典的熏陶。现在有很多电视节目非常好,如《百家讲坛》《品读》《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教师可以精选其中的一部分,统一下载下来,编成国学经典校本视频,利用“班班通”在自习课和晚自习的第二节课播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获得内涵的发展。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国学经典的征文活动,或者国学经典方面的诗文朗诵,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

3.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国学经典

从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来说不大可能设立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很多时候是由语文教师兼任的。但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熟悉,导致在教学中不敢往深了讲,只能要求学生诵读一下诗文,或者简单地给学生翻译一下,并不能让学生领会到诗文的意蕴和美感。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溪。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学经典,在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的同时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生命之源,不仅是每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国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有助于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在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订国学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国学经典教育的多样化、现代化,还应不断学习国学经典。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中职课堂,努力将国学知识、国学思想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學中,真正做到把国学的智慧播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能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使其成为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中职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张慧玲.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03).

[2]胡冰茹.穿越经典——传统文化的理性传承与和谐发展[J].时代文学,2008(07).

[3]褚雪冬.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J].职业,2017(24).

[4]苏秀芳.中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意义与思路——以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06).

[5]潘蓓.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6]郑波.中职学校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析[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

[7]李贞祥.让国学成为技能,让素质成就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刍议[J].职业,2015(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语文教学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